娇养祸水 第35节(2 / 2)

加入书签

箫娘的心有些软了,但她决定不睬他。席泠也不挪动。两个人中间那一段小小的距离,被树荫与苔痕铺陈,绿油油的,泼出来的春色,美得恼人。

不出几日,箫娘整装去往元家,听说元澜一连有三日未归,她搁下心,见过小姐,转到她母亲屋里来。

元太太坐在榻上摇扇与婆子丫头说话,那一副闲散优姿,比从前还显几分光彩照人。箫娘迎将上去,泼口一顿夸赞,“哎唷,老远门口见着,我还当是来走亲戚的小姐。啧啧,了不得,太太愈发年轻了!”

奉承的元太太十分受用,打发婆子丫头下去摆碗碟,请她榻上吃饭,“你许久不往我这里来了,又听说你从亲戚家搬回家住去了?”

“是嚜,住在人家里,不是个长法。如今我们泠哥儿做了县丞,养活着我,还是不成问题的,就搬回去了。”

“是这个道理,他大了,婚事还没着落,凭他什么,你算他的长辈,总要想着替他张罗婚事,不该丢下他一个人。只是也要常与我来往啊,你回席家这几日,怎么也不见过来,往哪里走跳了?”

两个人端着碗吃饭,箫娘扭头窥门口无人,才好把事情提起:“啧、周大官人嘛,那是个没王法的,前几日请我往他府上去,说了些臊皮耷脸的话我听。我懒得听,泼头驳了他几句,倒把他说得不好意思了,对我说:‘乌嫂,请你体谅我的心,若不是终日难解,我也断不好张口说这话’。叫我后来也不好说他,只好躲着他不出门。”

你道这元太太如何作想?原来周大官人运送买卖,要过巡检司,就往这元家来往过几遭。

二人从前不防撞见过,元太太常日对着个不归家的汉子,哪里守得住寂寞?又见那周大官人年轻英俊,早存了几分风月情浓的心思。

赶上上回箫娘送来簪子,元太太领会他的意思,愈发日存日的害了相思。眼前听见箫娘如此说,岂有不问的,“他请你到底说什么了,也值得你不怕得罪他也要驳他的话?”

“哟,了不得,我可不敢说。”

“说呀。”元太太搁下碗,把她胳膊搡一搡,“你我两个,还有什么不好讲的,又不是外人。”

箫娘便也搁下碗,故作为难,三缄其口后,深叹,“说出来,我是怕你脸皮上不好过。那厮好不要脸!说是他在白马巷有处房子,二十八那日要在那头请客摆酒,叫我请你去。我说:‘你这事我不敢帮,哪又避着汉子不请,专请人家夫人的?’”

说得元太太脸红红的低垂下去,她又道:“他却说:‘哪里是单请元太太,我那小花园里头荷花正盛,再一月就败了,房下专门设宴连请好几家太太去赏花,在我那里听戏玩耍子,算我答谢她们往日照顾买卖生意。’他话是如此讲,我也不晓得是不是真……”

元太太低头不语,两腮泛红。

箫娘知她有了意,只是脸面上不好答应,便趁热打铁,“说起来,周大官人虽年轻,还是知情识礼的。我去了,看我孤苦,送我缎子银子,叫我攒着前置办房子产业。如今像他这样年轻又心善的富户倒不多。听说对家中奶奶,也十分和善。这样的男人,如今这世道,倒难得。”

元太太既有心思,少不得顺着话接,“那照你这样讲,倒是个品行端庄的人。我这里正闲愁闷,就去一趟,与那些个太太奶奶们说说话也好。”

如是,正到二十八日,元家备了软娇,箫娘引着,抬到那白马巷的房子里。

进门里头清清静静的,只在正屋里治了一席,箫娘将元太太请入,又将周大官人请出,调和两句,凭他二人如何相亲,只与她无关了。

隔日又往周大官人府上领了谢钱,往后少不得她递话传媒,把两头牵作了一处。

夜间混在席泠屋里,榻上隔案说给席泠听,先把自家肚子笑得疼,“两个人都装得够样,既说请了各家夫人奶奶一道这里那里的,可进门不见人,元太太也不问,周大官人也不说。两双眼睛互相勾了魂了,坐在一处,啧啧啧、我都没处放眼!”

席泠掀过一页纸,悬着笔睇她一眼,“瞧人家通/奸就这么有意思?”

冷不丁提起个“奸”字,箫娘耳朵微红,装得十分端正地呷了口茶,“我是为赚银子去的,管他们通什么,我才懒得瞧。”

“是么?”席泠哼了个笑,“你说得如此兴起,可不像懒得瞧的样子。”

箫娘就着手中的绢子扇他,“会不会讲话?!再胡说,把你的嘴缝起来!”

席泠仰着一让,那眼,就似她说的,要把她的魂勾去。

夜刚刚初更,周遭兀的静下来,纱窗漏着细风,正是个罗帷绣被卧秋风的良辰。

此刻说起男女之事,难免叫人有些心猿意马。箫娘顷刻将对自己发的誓忘得一干二净,借故撑着炕桌,凑过脑袋去,“你在写什么呀?每日都在写,也不像是在写诗写词什么的。”

不留神把案上银釭晃倒,席泠一把接住,免了一场灾。可一抬眼,他又觉得箫娘的双眼是一场祸灾,他早就在劫难逃了。

他挑挑眉,意态闲散,假装不懂她眼底的风,“凑这么近,就不怕把头发燎了?”

箫娘撇撇嘴坐回去,乜眼恨他不懂风情,泄着气往案上点点手指,“我说你,这么大了,也往河边走走,成日闷在屋里做什么?你听,唱得正好呢,正是才子佳人相会的好时候。你又年轻,又生得好、又做着官,你去嚜,姑娘们巴结你呢。”

席泠笑着颔首,“明日正好得空,明日去。”

箫娘也听不出是真是假,横竖这话她可以讲,但他不能应。应承一句,都能招她千般愁万般怨,于是就怨气森森地盯着他。

那火辣辣含恨的视线就在额前,席泠分明察觉,却不抬头,只管写他的文章。正写到个“河”字,蓦地被她抽了纸,一抬头,她似个怨鬼,微胀着腮,将案上一沓纸朝天上抛撒。

纸张如碎雨,翩跹着滑过她的脸,簌簌声难洗幽恨,那腮帮子还一错一错地轻咬着。席泠对她偶然间过于不讲理的蛮横有些不喜欢,只怕她在外头因这性子吃了亏。

于是决定治一治她的性子,板住脸道:“捡起来。”

她偏不,眼瞪得溜圆仰起来。席泠把嗓子放得又硬又沉,冷雾锁眼,“是你扔的不是,难道就不该你捡起来?”

箫娘心被唬得咯噔一跳,她最怕他这模样,好像没情绪,仅有的温情与情愫都被理智自抑下去,对整个人世间都漠然,她也不例外。

她只好蹭着裙下榻,蹲在地上拾。谁知刚拾起一张,心里铺天盖地的委屈就朝眼眶涌,一下抱着膝,把脸埋进裙里哭。起初是无声,后头唯恐他听不见,刻意把嗓子放出来几分,呜呜咽咽。

那声音细细的,直往人心肺里钻,席泠瞧见她两个肩在抽抖,要把她单薄的骨头抖散架了。他的心也跟着抽一抽,无可奈何叹了口气,下榻弯着腰自己捡,“好好好、不劳您大驾,我自己捡。”

她还不作声,可怜兮兮蹲在那里。他只好再把原则让一让,走过去站在她身边,“只在我跟前这样蛮不讲理也就罢了,在外头这样,岂不是平白招祸?倘或我不在跟前,护不了你怎么办呢?”

箫娘暗想,这算句好听的,便收了那半真半假的眼泪,抱着膝抬起脸,咧着白森森的牙冲他狡黠一笑。

他真是束手无策万般无奈,只得默然摇头。

箫娘拂裙站起来,望着他一张张拾起纸,自觉把前几日的恶气狠狠出了,洋洋地挑着下巴,披月而去。

一晃入七月,初秋微凉,各家忙着操办节下事宜,箫娘忙着各处打秋风,东家走西家跳,不得个闲。

陶家商队押送往济南的第一批粮食刚走到宿迁,又收到成都府的定钱。仇九晋为这事忙得不可开交,与陶知行检点了银子,抬往家复命。

他父亲仇通判对底下何齐的手脚尚且无知无觉,仍陷功名梦中,看着满厅里的银子,拣了一锭,难得见笑颜:

“节下了,请客摆酒,礼尚往来,都要钱。南京这些人不说,最要紧是京师里几位大员、宫里的娘娘太监,这些大礼没个着落。你外祖父那里正愁没个现银子使,恰好成都府这两万的定钱就到了,先填了他们的嘴,咱们底下才有好日子过。”

仇九晋睃一眼,只见满室返照银晃晃的光,那光斑跳在黄粱上,像海面一层层的浪花,冷冰冰地朝他兜头打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