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9章 北王(2 / 2)

加入书签

“还好,你这个刹车方式挺别致啊。”赵昊揉着微软的膝盖,云淡风轻道。

“主要是这车前轮过小,后轮太大,用这种方法刹车能防止前倾。”年轻弟子赶紧给他揉腿道。

“就是费鞋。”赵昊使劲弹了他个脑瓜,师徒俩放声大笑起来。

不得不说,这师徒的年龄差终于正常了,画面看上去和谐多了……

~~

年轻人管张鉴叫舅舅,却又跟张鉴一块管赵昊叫师父,他的身份也就呼之欲出了——便是张鉴的外甥,01所所长王应选的儿子王徵!

说起来,王应选这个落第秀才、教书先生能从陕西来到江南,都是托了这个儿子的福。

虽然当时王徵还没出生哩,但赵公子的大预言术已经断定,他长大后将是个不世奇才,可为自己衣钵传人……当然这话赵昊没跟人说过。旁人还以为他对王应选一家的看重,都是因为对张鉴爱屋及乌呢。

弄得张鉴一直铭感五内,自觉师父的大恩,肝脑涂地也无以为报。

其实赵昊就算爱屋及乌,那也因为爱王徵……他可是有明一朝最有天分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了!

在另一时空中,王徵与徐光启并称‘南徐北王’,堪称有明一朝最杰出的一对科学家。两人都天资极高、涉猎广泛、学贯中西、成就非凡。

硬要分个高下的话,王徵还是比徐光启更强一些,因为在科学方面他家学渊源。他爹擅长数学,舅父更是通晓机械,善于制器,在长辈熏陶他自幼便打下了扎实的数学基础,且喜好钻研机器构造、热衷于发明创造到了痴迷的地步……从小‘眠思坐想,专一好古今所不经见奇巧之器具。’

在接触西学之前,他就是个很优秀的数学家和发明家了。而且在父辈的影响下,王徵专以‘裨益民生日用’为要,研制出了各种水力、风力和载重机械,让乡人们受益匪浅,王徵的大名也传遍关中大地。

后来王徵接触了耶稣会传教士带来的西方科技书籍,意识到当时欧洲的机械技术已经远超大明了。

忧心忡忡的王徵想请传教士帮助,把这些资料译成中文,在大明传播。但对方告诉他,要制造这些机械,首先要学习理论知识,否则不能通晓原理。于是他在对方的指导下,学习并掌握了欧洲的几何、数学和力学。

然后他根据三部欧洲最新的科技巨著——《数学通论》、《矿业全书》和《论各种工艺机械》,编纂出了一本《远西奇器图说》。全书共分四卷:

第一卷为‘绪论’,介绍力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并分别讨论了地心引力、各种几何图形的重心、各种物体的比重等,并介绍了阿基米德浮力原理。

第二卷曰‘器解’,讲述了各种简单机械的原理,如天平、杠杆、滑轮、轮盘、螺旋和斜面等;

这两卷为上半部分,是中国近代第一步物理学著作。

下半部分则是具体应用。

第三卷为‘机械原理应用’,共绘有54幅图,皆是欧洲各国最先进的实用机械。有起重、运输、取水、舂米、解木等,‘皆裨益民生’。

第四卷为‘新制诸器图说’,共载九器,乃是王徵根据以上所学,自己研制出的新式机械,而且都是符合物理学原理的实用发明,而不是士大夫单纯的异想天开了。

比如‘虹吸’是由低处向高处引水的机械;‘鹤引’是用来‘灌溉农田’的;还有以风力带动磨盘的‘自行磨’,报时机器‘轮壶’,以及用来运输的‘自行车’……

此后余生,他又不断研究出各种机械,诸如报时钟、榨油机、印刷机、水力大纺车等等,基本上凭一己之力,就追上了大明与欧洲的机械差距。

然而大明已经病入膏肓,王徵根本没机会让自己的所学与发明发扬光大,国家就到了末日……

崇祯十六年十月,李自成陷西安。已经七十三岁的王徵,听闻李闯要让自己出来做官,于是自题墓石曰:

‘有明进士奉政大夫山东按察司佥事奉敕监辽海军务王徵之墓’,接着先是自杀不成,然后绝食七日而卒。

当时赵昊读史至此,掩卷叹息,又一个大明配不上的臣子。

~~

正是对王徵才学、志向和人格的激赏,赵昊才会对生他养他的王应选,以及他的舅师张鉴充满信心。没有良好家学的熏陶,王徵是成不了王徵的……

所以赵昊才会将自己留给后世最宝贵的资产——西山岛研究中心,交给张鉴来负责。对王应选也委以重任。

只是把王应选接到苏州时,他老婆才刚怀孕呢……赵昊着实担心了好几年,唯恐生出来的王徵,不是自己想要的那个。

万幸万幸,这孩子四无岁时就显出绝佳的天分,能轻易拆装赵昊送他的各种精妙玩具,还能重新组合出新花样。

他七岁时,便被赵昊收在门下。不过赵昊连自己儿子都没功夫教,当然也不可能亲自教他,便让张鉴代师授业。才不是担心误人子弟呢。

王徵也没让赵昊失望,在张鉴的教导下,十二岁就学完了赵昊这些年传下的数理化知识,然后跟着另外几位师兄深造了三年,十五岁就正式出师,被赵昊直接丢进了西山岛研究中心新设立的‘道法研究所’中。

今天赵昊真正的目的地,就是这个内部代号11所,由张鉴亲自兼任所长的‘道法研究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