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高门宠媳 第29节(1 / 2)
这话谢氏爱听,亲自奉茶道,“老爷心情不错?”
李子昌啜了口热茶,点头道,“大皇子殿下已经出京,只等他带着东北大营的人回京献俘,这一年的朝事就算圆满了。如今朝中无大事,我也能好好松乏一阵了。
倒是乾王殿下,这过年前后,怕是不得清闲。”
谢氏不解,“乾王殿下奉旨闭门养伤,谁能让他不清闲?”
李子昌摇了摇头,“乾王殿下今日进宫了。”
☆、第41章 送上门
李英歌竖起了耳朵。
谢氏也做洗耳恭听状。
李子昌就说起朝事,“今天早朝时,皇上当庭提起了乾王殿下遇刺的事。说是大皇子殿下离京前,亲自从战俘头领口中审问出了刺客的身份。那些刺客,是为了营救战俘头领,重金买通了东北边关的一路马贼,乔装假扮成回京的商队,暗中尾随东北大营的兵将上路。
刺客紧盯死追,发现乾王殿下另领密旨,押着战俘头领先行急行回京,这才伺机动了杀手。
这事拖了也有小半个月了,皇上总算是正式给了朝臣和乾王殿下一个交待。”
谢氏冷笑,“马贼年年有,今年特别多。”
东北边关的马贼好生胆肥,刚劫杀过淇河李氏内二房的李松,现在又成了刺杀萧寒潜的亡命帮凶。
连谢氏都觉出了猫腻,在朝为官的就更不是傻子了。
结合之前关于五皇子的流言、启阳帝和几位皇子御书房密谈的事,就知启阳帝这一定论,是为了转移矛盾,剑指东北边关。
启阳帝不想让东北边关好过,却想让宫里、京城过个和乐好年。
李子昌就示意谢氏慎言,干咳一声道,“如今大皇子已经出京,彻查马贼的差事,皇上本有意让二皇子殿下接手。明旨还没下,乾王殿下就进了宫。皇上在御书房见了乾王殿下。
等乾王殿下出宫后,就传出殿下已经销假,又接了彻查马贼的差事。
这差事哪是光靠乾王府的人就办得成的?殿下这一接手,不知有多少人上门攀关系求门路,哪里清净得了?”
谢氏恍然。
李英歌暗喜,萧寒潜说到做到,办事效率颇高。
李子昌则盯着妻子和女儿,交待道,“皇上金口玉言,即下了定论,你们对外切记慎言慎行,更要将我们家曾暗助乾王殿下脱身的事烂在肚子里。”
谢氏无有不应,“老爷放心,我已教过英哥儿。”
李子昌满意而笑,说完朝事,就和谢氏说起家事来,“刚听李福说,族里的年礼明天就会送来。你收拾个客院出来,好好招待族里来的人。”
族里指的是澧县李氏,今年的年礼倒是送的早。
谢氏奇道,“我晓得了。这事怎么报给了老爷?”
李子昌从来不管内宅的事,李福是从李子昌身边的书童做到大管家的,怎会不知这点。
李子昌解释道,“这次送年礼的除了管事,还有母亲派来问安的两个小辈。大概是听说乾王殿下遇刺的事,特意派人来问,这事总要知会我一声。回头族里人问起,你出面说道两句,好让族里安心。”
澧县李氏这一支共四房人,李子昌行四,其他三房子孙不济,尽数待在澧县族里打理庶务,并无人出仕。
如今萧寒潜这个贵婿有事,唯有派人来京城李府打探。
李子昌看不上其他三房的兄弟子侄,当了阁老后鲜少主动和族里来往,如今来的是小辈,更是懒得出面。
谢氏听他说是婆婆刘氏派来的人,只不以为然的应是。
李子昌该说的说完,略问了几句李英歌的起居,就起身出了正院。
李英歌瞥了谢氏一眼,见她对李子昌转身就去睡姨娘的举动习以为常,就知道这对夫妻的关系并不像表面上那般和睦。
李子昌将内宅全权交给谢氏打理,既是信任也是出于规矩,却不是真心敬爱。
李英歌想起前世见闻。
前世澧县李氏大摆宴席,庆祝老太太刘氏的七十大寿和李子昌入阁,当时谢氏因无所出而受尽刘氏刁难,李子昌却不闻不问。
直到谢氏三十岁上生下嫡女,又得圣旨赐婚后,李子昌才换了态度。
等到四年前谢氏生下嫡子,李子昌对谢氏,就从貌合神离变成了相敬如冰,夫妻俩除了子女和正事外,多的话一句也无,李子昌几乎不再在正院留宿。
李英歌不由暗暗撇嘴。
如果没有萧寒潜,李子昌对“她”的慈爱能有多少真心?
谢氏心如止水,她却觉得李子昌是个渣男。
至于是不是渣爹,还有待考证。
李英歌无法对这个便宜父亲生出亲近之意。
李子昌不知他在李英歌心中已成渣男,次日内阁无事,他点完卯回府时正赶上族里人进城,便命李福接了人送到内院见谢氏,自己则一步三晃,自顾出门会友。
李福接到来人,却是大感惊讶。
他以为来的是哪一房的少爷,没想到来的却是三房的两位小姐。
再看跟在两位小姐身后的丫鬟和行李,李福顿时嗅到了一丝不寻常,他不动声色的安置年礼和跟车下人,将其余来人直接交给了正院的管事妈妈杨妈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