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她所想(2 / 2)
而这些人出事的时间,基本上就集中在两个时间。
一个是五月,一个是冬月。
恰好,都是放榜之后。
这也太巧合了。
丹参应声,拿着她的腰牌去了,赵凰歌坐在房中,听着外面越发嘈杂的雨声,被自己的想法骇出了一身冷汗。
若真的如她所想,那些被害的大多都是学子的话,那赫连家这些年,到底是想做什么?!
她才想到这里,便听得外面有人敲门。
是孙诚。
按着她的吩咐,他们又整理了名单,由孙诚将之送过来。
赵凰歌定了定神儿,让他进来后,将名单接了过来,眼见得孙诚要走,却叫住了他:“孙大人,不必急着走。”
闻言,孙诚有些疑惑,先给她行了礼,一面笑道:“公主有何吩咐?”
赵凰歌随手将那些卷宗放在一旁,含笑问他:“本宫才想到一件事——孙大人可知道,吏部每年考核,都是由哪些官员们所审的么?”
孙诚起初吓了一跳,待得听到她询问的都是寻常的问题,便又放下心来,认真的回答了几个名字。
赵凰歌听着,也与心里的名单对上了号。
七成之人,是赫连家的。
“那,这些年的科考审核,也是从吏部出的人?”
听得这话,孙诚却是笑着摇头道:“公主有所不知,这科考审核,是翰林院、中书省还有吏部共同出的人,一同监督的,哪儿能吏部一家呢?”
他认真的解释着,赵凰歌慢慢点头,若有所思道:“那,去岁是谁?”
孙诚想了想,有些讪讪道:“这,下官倒是一时记不真切了,毕竟科考虽是大事,朝中却也有诸多要务,想来应是侍郎以下的官员吧。”
他说的含蓄,赵凰歌却是明白了他的意思。
北越的官吏制毒,与其他国家有些不同。
开国的时候,太祖皇帝依旧沿袭了前朝的举荐制,也就是由朝中德高望重之人,举荐可用的人才入朝为官。
不过与此同时,太祖皇帝也借鉴了西楚的科举制度,将其一并搬了过来,设立了科考,寒门学子便可以此为契机,鲤鱼跃龙门。
初始的时候,科举制度并不受人重视,甚至一年朝中都出不了一个科举上来的官员。
后来太祖皇帝又加了一条,科考的官员需的过半。
他的本意是为了均衡,可实际的情况却是,哪怕百余年的现在,已经历经了三朝的皇帝,朝中以科考上来的官员们,依旧是屈指可数。
朝中官员,至多不过四成。
这还是往多处算。
且那些科考上来的学子们,有多少是出身寒门,又多少是出身贵族,还是不可深究之事。
因此他一说,赵凰歌便明白了他的言外之意。
文武百官包括皇室,对科举之事不够重视,所以便是前去的审核监考的,也不会是太高级别的官员。
她微微蹙眉,不知想到什么,却是摆了摆手,道:“本宫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待得孙诚走后,赵凰歌靠在椅背上,心中有个念头越发清晰了起来。
这样混乱的科举,内中有太多可以钻空子的时候了。
若是真的有人借此浑水摸鱼,也未必不可。
要是她想的不错,那些火药的买主,难不成是与科举背后的得利人有关?
丹参回来的时候,浑身几乎都湿透了。
但他带回来的东西,倒是半点水都没沾。
赵凰歌接了名单,让他下去沐浴换衣服,自己则是快速的查看上面的内容。
待得看完之后,她的眉眼中满是阴冷。
如她所想。
这些被害的人,全部都在名单之列。
这些并非是一年的学子,且天南海北哪里的都有,虽说都是在上京出事,可因着都有因有果,再加上出事的都是贫寒的学子,故而并未引起人的注意。
很显然,这是有人刻意在针对这些学子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