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抓获赵构(1 / 1)
卢俊义心里乐开了花,他并没有向唐恪和耿南仲这两个蠢货行贿,没想到这两人这么凑趣,竟然下令解散所有勤王军队,甚至派兵阻挡各地勤王军队向京城靠近,赵桓竟然也听从这两人的馊主意。赵桓怕勤王的诏书一下,落到了金人的手里就更不好议和,以前给耶律余睹的策反书信他倒是没有担心,现在竟然担心这个事情了,看来宋朝不灭亡也太对不起老天爷了。如此一来,卢俊义迫于张叔夜、宗泽等人的压力派出的五万勤王部队也停滞在距离汴京三百里处,没办法,人家赵宋朝廷不让你救,你执意前往岂不是抗旨不尊。
不过卢俊义在其他战场上可没有停滞,他命兀颜光军和韩存保、张开等带领陆军第十军、和汉南道、汉北道两道的所有警卫军准备北上攻打金人老巢,又命苏浙两道的警卫军配合关胜军准备乘赵宋势力空虚时攻占福建,又命方百花军在刘梦龙军的配合下准备攻打江西,而杜壆军在淮西道警卫军配合下准备攻打湖北,而孙立、李俊、李宝等海军除了配合关胜军进攻福建外,还伺机从渤海湾登陆袭击女真人辽东半岛,有一部分海军从库页岛登陆袭击女真人的后方,剩下的五支陆军二十五禁卫军人马和二十万警卫军做好阻击金军收复河南、河北这一重任的准备。当然先阻击了金军收复了东京,卢俊义赢得了无上声誉后,那几路人马借此春风,方能顺水顺风地将那些地方占领。
不过做完这些、打败金人后再怎么办,难道将胜利果实拱手让于腐朽透顶的赵宋朝廷不成,卢俊义打定了将赵宋皇室打入历史垃圾堆的主意,准备在打败金人后统一宋境时全力宣扬赵宋朝廷的腐败无能。既然有这样的打算,卢俊义就完全放弃了“狭天子以令诸侯”的不适宜计划,转而致力于清除赵宋余孽,首当其冲的就是赵构。
金兵可没有因为宋朝君臣的犹豫不决而停止前进的脚步。靖康元年十月,完颜宗翰领导的西路军攻破泽州,东线的宗望也已经到达了庆源(河北赵县)。宋钦宗赵桓慌忙派遣使者王云陪着康王赵构前往金军大营,通报同意割让三地求和。
赵构一行过了黄河到达相州,相州知州汪伯彦劝阻说:“金人险恶,不可轻信,况且金人已经迫近黄河,您就是去了也没有用处,还是不要去了。”康王赵构准备留在磁州看看形势再说,而王云作为使者,怕耽误行程,仍劝赵构前往金军大营。自古以来,燕赵大地向来出慷慨悲歌之士,赵宋军队可以像豆腐一样,但是黎民百姓却非好惹。对于王云的所作所为,黎民百姓们本就很是不满,再加上从他的行囊里面搜查出了只有女真人才穿的“皂裘”,老百姓认定他是金国的奸细,一起群殴就把王云打死了。相州百姓围住了赵构要求他解释一番,赵构吓得面如土色。就在这时,一群神秘人冲进人群,他们伪装成汪伯彦的人马,将赵构绑缚到一辆马车上,随后这辆马车辗转驶向山东济州,跟赵构一同前往的还有相州知州汪伯彦,这个在原本历史上也堕落成投降议和派的家伙,秦桧的老乡。
汪伯彦出身贫寒,但少有才名,中秀才后,在家读书备考科举时,被祁门知县王本看中,特筑“英才馆”请伯彦当墅师,王本把亲侄儿秦桧从南京接到祁门,师从汪伯彦。据说,秦桧在英才馆读书时,就有异人预言:祁山小邑,一书院有二宰相在焉。对于这等附会之言,卢俊义甚是鄙视,此等屈膝于异族的所谓奸相乃是祁门之羞,何足道哉。
靖康元年十一月,赵桓又派遣心腹大臣耿南仲和聂昌去金营议和,同时负责劝降仍在抵抗金兵的河北等地城池。聂昌奉命前往位处河东的宗翰率领的西路军,走到绛州的时候,当地的军民坚守城池,奋勇抵抗金兵。完颜宗翰安排聂昌手持诏书在城下要求守军投降,守军置之不理。聂昌仗着自己的官位级别比守将高很多,要求守军放下绳子攀登城墙而上。登上城楼后,守将赵子清根本不管聂昌的诏书内容,立即大骂一番“奸佞误国”,然后命令士兵把聂昌杀死,连眼珠也给挖了出来。耿南仲前往完颜宗望领导的东路军,在卫州劝降的时候,军民们要杀死金国的使者王讷,王讷见势不妙,慌忙逃跑了,耿南仲被抓住处死。
卢俊义从耿南仲和聂昌二人的遭遇上,完全看得出,赵宋朝廷已经很不得人心,它们把汉人领土和人民当做自己的私有财产,随便就可以给予异族而不管黎民是否同意,黎民百姓忍无可忍之下自然选择奋勇反抗保卫自己,将赵宋朝廷视如废物;另外,也完全看得出,河北、河东的军民抗战情绪很是高昂,如果运用好这份激情,抵抗金兵还会更为事半功倍。卢俊义二年前就派出大量特工潜伏在金军占领的河北、山西诸城池,伺机引导本地军民乘势起事,切断金人的后路和粮道。
而完颜宗翰与完颜宗望使用边打边谈的策略,把宋朝君臣玩儿得团团转。宋朝君臣被牵着鼻子走,往往是按下葫芦又浮起了瓢,让人疲于应付。而金军并不闲着,乘机向东京挺进。赵桓在知道金兵日渐靠近后,才命令河北、河东的宣抚副使折彦质率领十二万士兵沿着黄河布防,李回也带领二万骑兵协助防守。
当金军杀至黄河北岸河阳,准备在此地渡过黄河时,拆彦质已率十二万宋军在此扎营等待金军。金军知道硬要进行登陆战肯定有难度,毕竟折彦质是赫赫有名的“折家将”的传人,是折可求、折可存、折可适这三位折家名将下一辈中最厉害的。折彦质年纪轻轻就已经做到老将种师道的副手,曾在镇压方腊、王庆、田虎和进攻西夏的战斗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完颜宗翰灵机一动,派人架起几百面牛皮大鼓,连夜派人轮流猛敲,完颜宗翰自己也找来一面大鼓赤膊上阵。
对岸的宋军多是河北路、河东路的军队,很多军队都是由溃散的逃兵组织起来的,对金军早有恐惧心理,听到北岸金军气势高昂的擂鼓声,神经本已经绷到极限的宋军将士,怎可再承受一夜的惊吓。军中宿营最忌炸营,一旦军卒在睡梦中惊厥,与之同样心理的军卒也随之惊醒,或惶恐四散奔走,或相互寻仇厮杀。如将领弹压不及时,势必引起连锁反应,从而导致整个军营的崩溃,称之为“炸营”。
折彦质是勇武刚烈、颇有谋略的大将,而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他年轻经验少,犯了最大的错误,就是下令各军自守本寨,无帅令不可擅自出战。各个大营的将领恐怕金兵渡过黄河以后先攻击自己,有将领把营地撤离了几十里,但是这样一来,所有人都认为金兵已经过河,状况不明的军队因为恐慌就“炸营”了,很快就做鸟兽散。
转天一早,敲了一夜鼓的金兵赫然发现折彦质的十来万宋军已经跑得一个不剩。于是金兵兵不血刃,只凭着这样的心理战术渡过了黄河天险,胜似昔日淝水之战的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不过天不佑赵宋王朝,这番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是宋兵。
折彦质乃折家将后代中战绩优异的将领,又是进士出身,在武将里面是凤毛麟角的人物,真说得上文武兼备。第一次汴京被围他就积极勤王,后来又辅助李纲赴援太原,与金人血战而退。但是在守卫黄河这一战,宋军兵将未战即溃,折彦质无可奈何,孤身一人也无能为力,只得随溃兵而走。折彦质不敢回京师,便随着溃兵逃亡到淮河以南,被齐军俘虏,后归降。
尽管宋朝的君臣软弱可欺,尽管宋朝的军队像豆腐渣一样一触即溃,但是金兵并没有因此放缓脚步,在渡过黄河后迅速向东京挺进,完颜宗翰与完颜宗望分别于靖康元年十一月中下旬率兵到达东京城下。
在此之前,各路的兵马在接到种师道的勤王檄文后已到达东京城下,但是都被唐恪等主张议和的人以京城粮草不足为由,遣散或者返回到出发地了。唐恪这样的做法主要是怕金兵找理由不进行和谈,因为宋钦宗已经许诺割让三地,如果这些军队在京城护卫,难免给金人破坏和谈的口实。这些混蛋愚蠢得可爱,谈判都是以实力为后盾的,苦苦哀求人家大发善心是没有前途的,这个简单的道理这群书呆子根本不懂得。
结果,当金兵第二次包围东京的时候,东京城外连个勤王军队的影子都没有,而东京城内只有没有什么战斗力的守卫部队六七万人。
宋钦宗一看形势不对,再次发出诏书要求各地派遣军队勤王。但是为时已晚,派出去的使者都被城外的金兵抓获,各地守军没有新的朝廷指示也不敢轻举妄动,万一被扣上“破坏和议”的罪名就得不偿失了。至此,东京被金兵团团包围。(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