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门不正宗 第439节(2 / 2)

加入书签

后将军便是林触,他也是在被去疾邀请的重臣之列。

这五员重臣,便是总领全局的相国陈昀、负责刺探情报的后将军林触、目前已有将军中军衔最高的卫将军桓远、负责财货后勤的大司农,以及太子太师作为去疾智囊的丙纪。

王弃和众人都纷纷颔首致意,随后没有正经地做到御书房的书桌后面,而是在旁边的软榻上靠坐了下来。

林触见状也不怠慢,立刻汇报道:“经过两年多的发展,暗卫已经在庐江郡、九江郡、丹阳郡以及会稽郡北部都发展出了足够可靠的情报网络,如今可在三日之内传递回淮南国内的情况。”

王弃点点头道:“做得不错……不过不必为了刺探情报而枉费兄弟们的性命。”

“淮南国虽然是统一天下最后的阻碍,但在我看来那不过是迟早的事情。”

林触知道王弃心里其实压根看不上什么淮南国,毕竟当初号称百万大军都被他以五万人给怼翻了。

他说:“臣会把陛下的关怀转达给他们的……还是说淮南国之事吧。”

“如今淮南国已经处于一种十分严酷的状态,全国上下实行严格的屯田制度,所有出产的粮食都用作军需。”

“他们已经三次南下掠夺山寇人口,如今整个淮南国治下之民数量已经达到了三百万,并且养活了四十万大军。”

“军队日日操练,时刻做着战争准备。”

“广陵、沛、汝南、江夏沿线都遭受着很大的压力,对面随时可能会越境发起攻击,届时恐怕又是一番生灵涂炭。”

王弃听了微微颔首,看向卫将军桓远道:“那我们的布置呢?”

桓远有些紧张地说道:“回禀陛下,我们也已经在沿线布置了十万大军驻防……只是对方有四十万人,若是从一个方向进行突破的话,恐怕我们会难以抵挡。”

王弃闻言了然道:“不要着急,既然如此那我们便在豫州、徐州也再训养十万军队于后方屯田。”

“无论是何人,大军调集必然会有迹象,既然后将军的情报网已经铺开,那么就只要抓准了大军聚集的情报或者是对方物资调集的信息,我们完全可以后发制人。”

桓远闻言立刻领命道:“诺!”

这个增兵十万的事情必然是他去操持的。

“臣必然为陛下看好了东南。”

林触也是随之领命。

而王弃则是再看向大司农道:“后勤方面呢?在那边多养十万大军,还必须时刻做好战争准备,我们的后勤补给方面有压力吗?”

如今的大司农正是年富力强的年纪,他直接点头道:“因为陛下不修帝陵,以至于如今财赋充裕,就算陛下想要再多养十万人都没问题。”

王弃点点头道:“没问题就行,增兵十万就够了。”

虽然大彭的后勤能力绝对远超那淮南国,但王弃还是没有动员更多的力量,而是十分刻意地将大彭动员的力量限制在一个比较低的程度。

众人对此都是疑惑不解……当然,这也和当年武皇帝的风格截然不同。

武皇帝向来是花更大的代价做大事。

而王弃则总是能够用更小的代价来做更大的事情。

这非是小家子气,而是他对这些问题都心中有数,是以举重若轻。

年轻的大司农忍不住问:“陛下,恕臣直言……以我大彭如今的动员能力与后勤能力,完全可以尽遣百万大军将那区区淮南国给覆灭,也好解救那三百万江左之民于水火啊!”

王弃听了暗叹一声,随后看向林触问:“先前只说了军事民生方面,那不知淮南官场又如何了?”

林触有些意外,随后他稍稍思索,便说:“淮南官场十分清明,因为淮南王效仿了当初陛下的一些举措,在微末之中提拔了许多人才出来。”

“这些人感恩于淮南王的恩德,便死心塌地地为他做着事情。”

就在王弃要进一步说明的时候,相国陈昀已经一声叹息道:“你们还不明白陛下的意思吗?”

众人意外看去。

他则是走到王弃面前抱了抱拳,然后继续说道:“淮南国于陛下心中不过是癣疾之痒,可如今他们国内人心凝聚又是以高压政策催生出了国力巅峰……若是此时进攻,以江左之密集水网以及复杂的地形,我大彭必然会陷入一场十分麻烦的战争泥潭之中。”

“陛下有着仁人之心,绝不会做事他的子民无辜惨死……是以此时面对淮南国的威胁也只是增兵十万做防御姿态。”

“若是他们在此巅峰时期大举攻出,那么我方则正好可以依托沿线的壁垒城池消磨掉他们的巅峰期。”

“若是他们不打出来……”

“臣料定,十年之内淮南国便要不战自溃了!”

王弃意外极了,他没想到陈昀竟然能够做出如此判断……他原本只是想要拖一拖来着,想着等他这里怒攀一波科技,然后再以‘科技碾压’,打过去的时候自然会省事很多。

可陈昀好像有不同的看法?

于是他丝毫没有架子地问:“陈相请说,朕也挺好奇的,他们怎么就要不战自溃了?”

他这般真诚也是众臣信服的地方……皇帝可以向臣子低头直言自己不懂,这会让臣子们很有成就感啊!

陈昀自信一笑道:“首先还要感谢陛下让我到了这个通观全局的高位,只有如此臣才能够做出先前的判断。”

“一个国家的运行,‘士农工商’必须一起协力才行。”

“如今的淮南国的确是士大夫用心,而‘农工’效死……商却彻底绝迹。”

“而效死的农人和工匠也不可能长时间如此下去……他们的一切产出皆被无情剥夺,民间几乎无有盈余财富。”

“民无余财则商人绝迹、财货不通,这淮南民间恐怕已经如同一潭死水,全凭一口气咬牙硬撑罢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