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农科院和爷爷一起穿了 第6节(2 / 2)

加入书签

“这里要建粮仓。”

“背风口的马场要扩建。”

“作坊也要扩建一批。”

匠人听到时知不断的加要求,额头的汗越来越多:“女郎,若要这样,庄园范围扩大两倍不止,预算也得翻倍。”

时知点头:“没事儿,墙高比起东武城再加六尺,用料按照长安城墙的配料来。”

超出预算是肯定的,族里那笔钱也许还不够,但真要到那个地步了,留着些银钱有什么用?拿来保命才要紧。

崔汶看到图纸后脸色发青,但家主定了那大家只能听从,这不是别的可以打商量的事。

时知跟崔教授道:“既然都要花钱,那必须做到极致,不然东西不顶事儿,那也白花。”

碉堡的演武场最终没有放在一处,而是贴城墙划出四块空地,这样既利用了面积,要真有敌袭预留空地安全又方便。

庄园是临河而建,说是河但比溪流宽些,水质却很好。一溜作坊也都靠近这条河。

可要是重新规划碉堡,这条河却有些难办,时知和几个老工匠站在河边发愁。

时知脑子里浮现出在现代看到的一些古建筑,又想起了长安城:“城分内外,堡也可以分内外。”

“内堡住人,外堡设作坊、演武、养殖!堡内打井,这条河不划入堡内!”

河流变数太大,还是井更保险,这里地下水充足,井多了花费大但更安全。

“这样的大规模工事,没有六七年修不完的。”匠人觉得头更大了,女郎这是要修座城池吗?

时知表示城池不敢想,迷你城池还是敢想的。

时知却想到另一个问题:“那六七年需要多少人?”

“一千人总是要有,这还得四季不停。”也就是得找不能停下的。

“我给你两千人,四年内能不能修好?”

工匠咽了咽唾沫:“两千人,不停四季?”

时知知道他们的顾虑:“不算农人,准确来说应该是说这两千人不是停下农耕的农人,等农忙结束也许会有农人愿意挣几个辛苦钱。”

春耕刚结束,北方的好多地方却开始闹饥荒了,朝廷下了征粮檄文,清河郡也要纳粮救灾。

但那么多灾民靠征粮那点儿粮食能挺多久?离小麦和稻谷成熟还有三四个月呢。

好多地方赈灾粮还没到就被强了,再加上官员贪昧,听说关中已经饿死人了。

崔守安押送书籍回来时遇到好几波流民都挂了彩了,这还是带着兵勇,最后要不是找军队护送怕是也回不来了。

冬日里那会儿流民还有所惧怕,可眼看真要活不下去了,人也要变成野兽。

清河郡目前还没什么流民过来,这里离关中几千里之外,朝廷又设了关卡不许难民流窜,不然清河郡也太平不了。

崔守安带回的除了藏书还有长安那些商铺去年的利润,都换成了金票。

歇了没几天,他又折回去带放在半路那几个庄子上的人了。

这次返回,时知给了他十个大水囊:“按照方子兑凉开水,接触难民时让他们洗漱干净,换上新衣物再喷洒兑好的药水,回到清河郡前,我会派人给你们全部人喷洒药水,这样能防疫病。”

这消毒水对付一般病毒还是挺好用的,这次他们要再收一部分人,照旧放那几个庄子观察一段时间再带回来。

碉堡用的砖比较特别,烧制的时间就大一些,反正现在劳动力还不够,时知就干脆让人先去烧砖打石头。

崔教授整日里泡农田里,家里大小事现在都是时知说了算,崔大原先还跟着家主跑,如今整日里就跟着时知鞍前马后了。

阮妈妈把手里的大厨房交给儿媳后,整日里开始了暗地里抓“间谍”活动,时知的课都上的少了一个时辰。

几乎处于“无人管束”的时知,自然让族里很多人看着心里不痛快,世家女郎整日往外跑是怎么回事?

然而崔教授一句话就挡了回去:“灶女不同普通女郎,若不刚强些,如何振兴家族?”

我这孙女必须比男人强,你们有意见也请忍一忍。

大祖房嫡枝子孙稀薄,旁支没有能人甚至还得仰仗嫡枝庇护,所以说都快没落的家族,就别那也多讲究了。

时知听到族人的抱怨后也是无语,她这还没做什么出格的事儿,就是多往族地去了几趟就这么多意见?那等她真放开手脚大干一场,还不得气死他们?

她可不想惯着这堆人,要不是为了这原身的道义责任,她和爷爷带人去自己搞基建不好吗?

用了人家的身份,获得了人家的财富,有些责任她和爷爷也不好推辞,不然谁耐烦在这里建碉堡?

可他们庇护崔氏族人却不会真的惯着他们,大面儿不错彼此相安无事就好了,她表面文章做一做就是给面子,私下里怎样还真不用别人指手画脚。

时知甚至在公开场合道:“也许以前没见过我这样的女郎,但以后肯定要习惯的。”

家主的独苗苗还是有资格任性的,这个时代对于女子也没那么多苛求,君不见十几年后女主还跟着男主上战场呢!

崔汶倒是挺欣赏这个族孙女:“阿蓁天资聪颖,是崔氏之福,况且我崔家女郎礼仪风姿哪里又比别人家差了?”

话里话外都表示时知只要行事有度、举止有礼,那么别的有什么好管的?难道要灶女只会看着内宅吗?那崔氏才是要完蛋了。

时知听到崔汶的话,心里舒服,又有些好奇,古代也不是全都是顽固不化的古板嘛,有些人还是挺开明。

崔教授笑了笑:“这大概跟咱们外祖家有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