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继承博物馆 第35节(1 / 2)
他就是《钗头凤》故事里的第三个人:陆游前妻的再嫁对象。
赵士程和陆游是表亲。
陆游姨母嫁到了钱家,正好是赵士程那位姨祖母公主的儿媳。
两边自然也算是连亲带故,见了面能称兄道弟的那种。
赵士程和陆游平日里经常往来。
他从陆游口中知晓他们和离的原因,心中十分惋惜。
正好他已丧妻,左右都是要续弦的,便准备向唐家提亲迎娶唐氏。
陆游和唐氏离异的原因也着实令人唏嘘。
陆游前两年去临安应试,结果他年少气盛,在应试文章里针砭时弊、痛斥奸佞误国,和主和派大唱反调,触怒了当时的丞相秦桧。
最后自然是落第归家。
陆母这时候做主替他娶了妻。
她妻子唐氏乃是南陵令唐意之女,父母亡故后唐氏无亲无故,只能前来山阴投奔姑母。
也就是陆游母亲。
唐氏与陆游青梅竹马一同长大,感情一直非常好。
这次陆游因为触怒秦桧而科举失意,陆母本想让他先成家再立业。
结果有次陆母听到夫妻二人一起讨论朝廷诸事,言语间皆是对秦桧等人的口诛笔伐。
原来唐氏虽是女子,却聪敏多思。
她和陆游一样对秦桧等主和派非常不喜,不仅不劝着陆游低头,还时常与他一起展望朝廷何时能收复失地。
这种主张在当时很难走科举路子杀出重围。
陆母从此对唐氏越发不喜,觉得这样下去即使陆游再去应试也没办法出头。
后来许多大大小小的事凑到一起,陆母就决定拆了这桩自己一手促成的婚事。
当时的读书人讲究以孝治天下,有“百善孝为先”之说。
比如苏轼的乌台诗案其实就和“孝”字有关。
当时有个“新党”李定被人扒出生母死了他没服孝,差点把官给丢了。
李定声称,他根本不知道那是他生母。
他生母仇氏也是个厉害人物。
据说她先嫁了个人,生下了和尚佛印,苏轼后来的好朋友(之一)。
接着仇氏辗转成了李家的妾室,生下李定后又被赶走。
最后仇氏离开李家到了郜家,又生下个叫做郜六的女儿。郜六后来艺名蔡奴,成了有名的“粉头”,也就是当时的名伎。
所以说仇氏一生生了三个同母异父的孩子,三个都在正史或野史里留下了一点痕迹。
亲妈的经历这么丰富多彩,李定可不就是能咬死说自己不知晓仇氏就是自己生母吗?
这么多年过去,李定究竟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已经无从探究。
关键就在于苏轼正好在这时候写了首诗歌颂另一个孝子。
苏轼什么人啊,当时的文坛扛把子,新作一出来连皇帝和太后都要追读的。
新诗一写出来,可不就是引发一大片议论?
旧党纷纷拿着苏轼这诗对着李定指指点点:你看看别人,再看看你。
李定一听,好你个苏轼,你我一无怨二无仇,你居然这样对我!
李定当下就把这仇记下了。
后来新党要合伙搞苏轼,他麻溜掏钱买了苏轼文集、发挥自己的解读才华卖力地找罪证,差点快把苏轼摁死在乌台大狱里!
所以说,“孝道”在当时可以作为攻讦政敌的武器,想要当官的话绝对不能落下个不孝的把柄。
要不然你文采再出众、你办事能力再强,也没有出头之日。
陆游是个满腔报国之心的人,从懂事起就决心要走仕途,并为此辛勤读书。
这种情况下,陆母要让他和离,他即便再伤心也只能和唐氏分开。
唐氏也伤心,但她同样想要陆游出仕为官,实现北定中原的抱负。
她与陆游含泪分别。
赵士程觉得唐氏这女子与他见过的其他姑娘都不一样,便提出想要娶她为妻。
赵仲湜听儿子说完事情原委,知他是真心想娶唐氏为妻,应允了这桩婚事,顺手把珊瑚笔架赐给他当续弦贺礼。
赵士程如愿把唐氏娶回了家。
两人成了夫妻后没再提及过陆游,只时常并坐案前教导儿女或者读书习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