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40)(1 / 2)
温良的话中不无艳羡之情,褚彦自是得意。钟离晖是他的弟子,能有此成就,他自是与有荣焉。
那边温良还在催促,你快给我们讲解讲解此战的妙处。
褚彦是兵法大家,对于兵法研究造诣可以说是极为精湛的,他一定知道其中缘由。
这信是钟离晖寄来的,也讲述了他们攻战邹国的攻略问题。
听到温良迫不及待的想知道此战经过,褚彦总结了一番。笑着道:总归不过就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罢了。兵分两路进攻,让邹国难以两面防御,不过卫苏他们的神来之笔却不在此。
温良好奇,不在此?那在于何处?
都知道西路一军是秦王率领,趁邹国撤军南下时,趁机攻入邹国,这并无出奇之处。反而是南路,突然出现兵临城下,一日之中连下三城,打了邹国措手不及,令整个朝中人心惶惶,难以沉着应对才会有此胜。
战争除了攻战,还有攻心。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秦国这出其不意,又何尝不是攻心之战。
温良挠挠头,疑惑的道:我也奇怪这一点,按理来说,秦国与邹国南边的桓城,那是八竿子打不着的。秦国是怎么瞒天过海,不被人发现,突然之间兵临城下的?难道卫苏还会天降神兵这一套?
这件事如果没有钟离晖替褚彦解释清楚,褚彦也不明白秦军是如何做到的。可现在,他哪怕已经知晓了原因,还是感慨卫苏的天纵之才。
谁又会想到,秦国大军会兵出蜀地,从越国的邺城出发走水路,只需几日便到达桓城。如果从陆路出发,最快也需要三五月行军,这样大规模的行军,想不被人知道都不可能了。只要敌方知道其目的,做好充分的准备,此战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
对了,现在已经不是越国的邺城了。卫苏首先逼迫越国割舍邺城给秦国,那个时候就已经开始计划出兵邹国了吧?如此深谋远虑,褚彦自愧不如。
而且,他也专门研究过了邺城的地图,其地水系发达。秦国想要出兵,直接用船舶运送兵马,省时省力,只要想,天下皆可去得。
可以说卫苏拿下邺城,也就拿下了整个天下的契机。秦国假以时日,兵强马壮,必能一匡天下啊。
可惜!可惜!他们已经垂垂老矣,若能再年轻个二十年,能参与到这场变局中来,定能出山搅它个天翻地覆。
他们虽然难以身体力行,却能将希望都寄托在那些学子身上。他们培养出来的颍阳学宫学子们能参与到这场天下的变革中,可以尽其所能,展现自己的才华。有他们协助秦国匡时济世,何愁天下不定?
颍阳学宫大多数人都支持卫苏的决定,不仅仅是褚彦叮嘱钟离晖,让他跟随卫苏去秦。还有温良,卫苏只一封信过来,他培养出来的医者便结伴前往秦国,入军中为军医。更有端木嵩,甚至将整个宗门都搬去了秦国蜀地,自己也是不遗余力,埋头苦研。
也是有了这样的后盾,卫苏才会轻松许多。
颍阳城中,依旧繁华。各地前来求学的学子络绎不绝,能聚在一起讨论学术,也是一大幸事。
而这些日子,众人都被邹国灭亡的消息震惊了。几乎所有的人都围在这件事上讨论,一个小小的秦国,仿佛突然之间就让人眼前一亮,向世人展现了一个新的传奇。
这样神奇的话题,人们是百听不厌。
你们知不知道为什么秦国此战一定会胜?有人比划了一圈,看着沉默的大家,得意的说道:不知道了吧?我告诉你们,那是因为秦国得了钟离大将军。
钟离大将军?你说的可是钟离晖?有人惊奇问道。
除了他这个世上还有几个钟离大将军?
围坐的人哗然,竟然是钟离大将军!自从娄国被覆灭之后,就一直没有听说过钟离大将军的消息,他竟然投奔了秦国吗?
可不是嘛!秦国对邹国一战,那就是钟离大将军领军的。
原来如此众人恍然大悟。也难怪邹国会兵败如山倒,对上了战场上从无一败的钟离大将军,那不就应该的嘛?
所有人都很认同的点点头,他们对于钟离晖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也有人有疑问,不过,钟离大将军这样的人物,为何会去投奔秦国?天底下的诸侯国那么多,随便哪一个拉出来也都比秦国强啊。
嘿!这你们就不知道了吧?要是去投奔像邶国,幽国,哪里还能展现自己的价值来?钟离晖选择去投奔秦国,才是明智之举。
嘁!秦国终究是弱国?这次说不定只是侥幸得胜而已?总敌不过像邶国这样的大国。
此话我不能苟同,秦国如今吞并了邹国,实力大涨。让天下诸侯国都不敢小觑,哪里还是弱国?我认为秦国如今蒸蒸日上,若能去往秦国,想来机会也会比别的地方多得多?
此话一处,众人都沉默了,他们生来学得各种学术,不畏寒暑苦心钻研,为的是什么?不就是良禽择木而栖。能得君王赏识,做出一番成就出来?若是得遇机会,说不定还能名留青史,光宗耀祖。
去秦国,很多人都心动了,这也是很不错的选择。不知道什么时候,很多人都开始说秦国如何如何好,国君如何如何贤明。
而最主要的,他们得知了一个消息,去了秦国,只要有才华之人都会受到重用。因为秦国不会看你的出身门第,哪怕只是一般的世家子,没有任何的背景,只要你有能力,根本不需要什么荐书。只需要去官衙中考试答卷,等上一两日就会有消息,而且会给你安排到合适的位置。
如果政绩突出,手下治理的民生经济有所增长。每年的绩效考核呈上去,根据实情,会有很大的晋升机会,根本就不用担心自己没有巴结靠山而被埋没。
这天底下有实力的世家毕竟占少数。很多人都是从落没的世家出来的,还有些家底,毕竟不丰。
而当今之世,基本都是荐贤任能才能获得君王的看重。想要地位高的人荐贤,其一,你要有真正贤能之才,能出类拔萃。其二,那就依照规矩需重金换取了。然而一般的世家子又哪里能有这么大的家底倾力为之。
当年卫苏初来颍阳,能进颍阳学宫,也是多亏投靠了陶家,方才有此机遇。否则,一个农家子出身,只怕连陶家主的面都不可能见到,更别说得到陶家主的荐书推荐入学宫了。
也是因此,很多人哪怕游历遍天下,最终也不过是潦倒落魄,惶惶然如丧家之犬,一生也难以有寸进。
而秦国这样新奇的选拔人才之法,还算是公允,不论出身,只问学识。这就让很多人升起了一丝希望,这是一个机会,能出人头地的机会。
与其在其他诸侯国白白浪费时日,还不如直接去秦国。所以,更多人对秦国报有好感,心中第一选择,那就是无论如何都要去秦国试试看。
第182章
李兄说得是。有人赞同刚刚的话, 谁说秦国就弱了?日后我也要去秦国走一趟。如果可以,能为秦国效力,也是我辈之幸。
众人点头赞同,看来想法都一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