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8章 政院系冒头(2 / 2)

加入书签

这位是从老家被押赴京城的,已经六十六岁,满头白发,苍老的走不动路。

这个举动,让京城上下颇为震惊,陈记和是万历年间的进士,在朝多年,不结党,以公正著称,而今更是致仕,颐养天年,没想到,还是被廉政反贪局给抓了回来!

这是在破了规矩,要秋后算账,致仕也不例外啊!

以现今的朝局而言,一部侍郎绝对是高官,上面就只有六部尚书,内阁阁臣!

这是一颗深水炸弹,将京城搅和的七上八下,人人自危。

孙传庭这个时候,正在内阁班房召见几个人。

曹鼎蛟,魏学濂,孟兆祥,秦政益。

曹鼎蛟,魏学濂两人近几年一直在朝廷一些部门不停的转悠,品级是六品,几乎没有升过。反倒是孟兆祥,担任了凤阳府知府,这个地方是老朱家的祖坟所在,地位非同一般,秦政益更是担任了杭州府知府。

这四个人,基本上是政院系的代表,他们身后都有着一大群人翘首以盼。这四人不升,其他政院系的生员就更难有做为。

根据内阁新颁布的任命,这四人都要走上不同的官职。

曹鼎蛟,拟任吏部考功司选举郎,魏学濂调任工部工程司员外郎,孟兆祥调任礼部郎中,秦政益调任内阁行政司员外郎。

这些官位,权职都不可想象,是极其特殊的位置,可以说,四人都高升了,打破了毕自严时期的藩篱。

孙传庭看着四人,喝了口浓茶,掩饰脸上的疲惫,道:“对新职位,有什么想法吗?”

其他三人目光若有若无的看向曹鼎蛟,这个人,不仅学识,能力,品性出众,背景更不一般,政院系隐以他为首。

曹鼎蛟躬着身,道:“下官等还未上任,当以内阁,部际政策,结合本职工作,尽心尽力,尽善尽美。”

孙传庭自然也没有要求他们立即说出什么,打量四人一眼,道:“嗯,你们能有这个想法很不错了。你们入仕途不算短,恪尽职守,一心为公,这是为官本分,能做的,不能碰的,你们心里有数,也有无数眼睛看着你们,莫要辜负皇上,辜负朝廷的殷切期望。”

曹鼎蛟四人齐齐抬手,道:“下官谢大人提点。”

孙传庭点点头,道:“日后有什么事情,可以直接找你们的上峰,也可以来找我与各位阁臣,朝廷不允许人浮于事,更不允许内部倾轧,彼此损耗。”

“下官等谢大人。”四个人抬着手,面色一样的从容平静。

孙传庭暗自满意,道:“去吧。”

四人抬手,道“下官告辞。”

孙传庭目送着四人离去,轻吐口气,再次拿起身前的文书。

他有太多的事情要做,分毫耽搁不得。

这四个人的重新任命,预示着阻挡政院系进入朝廷的模糊的屏障消失了。

朝野很多人都能感觉到,孙传庭的这次变化,或许只是开始,真正的大变局,当是政院系登堂入室的那一刻!

快进入的三月的时候,联合反贪的四部门,在京城内外,缉捕的人数超过了六十人,一些案子甚至牵连到天启,万历年间的重臣,哪怕他们白发苍苍,行将就木,依旧被押入京城,受此牵累的豪门大户,士绅贵族更是数以十倍!

一些奇奇怪怪的言论开始在朝野出现,‘朝廷刻薄,秋后算账’,‘面为反腐,实为私产’,‘水清无鱼,反腐误国’,‘国朝养士三百年,恩德丧尽一日间’。

为此,朝报编辑发表署名文章,痛斥‘腐败’是误国误民之根本,天下最大害,无出其右,直言散播人居心叵测,图谋不轨。

由此引发的论战在朝野迅速传开,遍及大明各地,巡抚一级的官员倒是还能稳住,但少数参政参议开始说话,或在讲学的时候,或在巡查某地的时候,对孙传庭的反贪政策提出了隐晦的批评。

继而一些官员开始抱团,弹劾不说,还递上了辞呈,不满之心溢于言表。

不管大明朝野如何激荡,孙传庭的一系列改革迅速推进,内阁六部的整合都在紧张有序的进行,其他各部门的戒心或者抵抗力在减弱,逐渐的配合。

景正六年,三月初六,天津卫。

孙传庭,唐王朱聿键站在码头,望着远方的舰队越走越近。

“王爷,近来可好?”孙传庭侧头,笑着道。

唐王这些年一直替朱栩看着海军,甚少回京,这一次,一来是接信王朱由检的舰队回京,二来也是因为宗人府的事情。

对于这位新首辅,唐王也颇为客气,道:“孙阁老挂念,还好。”

孙传庭神色斟酌,道“对于皇家海军,熊大都督,王爷,是怎么看的?是想要进一步扩大,还是继续沉淀,以积累为主?”

唐王眼神警惕,国库的情况他是有所了解的,孙传庭对海军的态度还很模糊。

唐王沉默一阵,道:“这一次入京,我也打算向皇上汇报海军的具体情况,尤其是四大洋舰队,不仅舰船,武器,士兵,钱粮,还有相关妥当的安排,尤其是各地补给……还需从长计议。”

孙传庭能感觉到唐王的警惕,笑着道“我没有其他意思,就是问一下,皇家海军要扩张,少不得钱粮,内阁要统筹安排,不能大意。”

唐王也笑着,道:“是,具体的,还得看圣意,皇上对海军向来有既定的计划与节奏,皇上深谋远虑,格局宏大,非我与熊大都督所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