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之书出书版 第3节(2 / 2)
夏晓曦尸体被放下后,聂之轩熟练地检查了死者颈部那深深的索沟。
“她真的是上吊的吗?”聂之轩抬眼看了看男友。
“是……是啊。”男友有些紧张。
“抓起来吧。”聂之轩朝民警挥了挥手,“是他杀死了夏晓曦。”
案情x剖析
缢死和勒死
缢死和勒死,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死法,虽然两者的致死机制是一模一样的。在这两种死法中,死者都是因为绳索类物体压迫颈部,导致呼吸道压闭而机械性窒息死亡。
既然是机械性窒息死亡,那么两种死法的死者都会具有机械性窒息死亡的一些尸体征象,比如指甲青紫、眼球突出、口唇青紫、心血不凝、眼睑出血点、内脏淤血、内脏表面出血点等。
在实践中,当法医怀疑死者是被勒死或者缢死时,首先要进行如下判断:
1. 通过尸表和解剖检验,排除死者系颅脑损伤、其他重要器官损伤引起的机械性损伤死亡。
2. 通过尸表和解剖检验,排除死者系疾病致死。
3. 通过毒物化验,排除死者系中毒致死。
在排除上述几大类死因后,如果尸体有明显的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则可以判断死者系机械性窒息死亡。
机械性窒息死亡也有很多种方式,而缢死和勒死是其中两种。
首先,我们要知道缢死和勒死的区别。
缢死,就是用自身重量作用于颈部绳索导致的机械性窒息死亡;勒死则是利用外界作用力,使得绳索在颈部交叉,压迫颈部导致的机械性窒息死亡。
在排除其他死因的情况下,法医会首先判断死者是缢死还是勒死。有个好的区分办法:缢死,因为作用力来自死者的自身重量,所以位于尸体头部较低位置的颈部就会着力较重(多见于下颌下),而较高位置的部位就会着力较轻(多见于耳后)。着力较重的部位会呈现出深深的索沟,而着力较轻的位置,索沟会逐渐减轻直至消失。这一种现象被法医称为“提空”。法医经常会这样描述一个缢死尸体的颈部索沟:“死者颈部可见一索沟,绕颈一周。下颌下索沟较深,索沟在耳后提空。”
勒死就不同了。勒死是运用自己或者他人的力量,使得交叉在颈部的绳索收缩,压迫颈部。既然是这个机制,那么被勒死的尸体整个颈周受力是均匀的,所以索沟深浅会基本一致。
除了索沟的明显区别,缢死和勒死还有一个明显不同的成伤机制问题,那就是用力不同。缢死是依靠死者自身重量,其重量可以达到五十多公斤;而勒死是依靠人为用力,其作用力度会小很多。这个机制可以导致两种死法有以下几种尸体征象方面的区别。
1. 颈部损伤。缢死的巨大下垂力,可以导致颈总动脉分叉下部血管内膜出现横向裂伤。而勒死的作用力不是下垂力,而是环收力,所以不会导致血管损伤。
2. 颜面和颅脑的征象。缢死的巨大下垂力会同时压闭颈部的动脉和静脉,导致血液无法通过动脉供应上头部,这样就会出现尸体颜面苍白、脑组织缺血的征象。而勒死的力量一般只能压闭靠近体表的静脉,而无法压闭深层的动脉,血液还可以继续通过动脉供应上头部,但无法通过静脉回流。所以勒死的尸体会出现颜面青紫、肿胀以及脑组织淤血的征象。
3. 脊髓损伤。尤其是在突然下坠的缢死案例中,尸体可能出现颈椎脱位、脊髓撕裂的情况,而勒死则不会出现。
除了上述索沟和力量的区别,绳索位置也会有区别。缢死的绳索一般都是沿着下颌走向的,位置较高,所以力量折断的都是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而勒死的绳索位置一般不会太高,都位于喉结附近,所以会导致甲状软骨和环状软骨纵向骨折。
既然都是机械性窒息,为什么要分清死者究竟是缢死还是勒死呢?
因为这有着非常重要的法医学意义,分清缢死和勒死之后,就可以判断死者是自杀、意外还是他杀了!
死亡方式的判断不仅要参考法医学意见,也要结合调查、现场勘查的情况。分清缢死和勒死,会给死亡方式的判断带来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请注意以下用词:
缢死,多见于意外和自杀,罕见于他杀。
勒死,多见于他杀,少见于自杀。
有了上面这两句话,大家知道区别两种死因的重要意义了吧。
尤其是在法医判断了死者是缢死的情况下,结合现场勘查和调查,基本就可以判断死者究竟是死于意外还是自杀。
为什么缢死罕见于他杀呢?用缢死的方式杀人,真的那么难吗?
如图a,这样的身高差距是极为罕见的;如图b,这样的做法势必造成死者背部损伤,可以被法医发现。即便是采用上述两种做法勒死了别人,再伪装自缢的现场,也势必在死者颈部形成两条走向不同的索沟,一样会被法医发现端倪。另外,那个要被勒死的大活人,不知道反抗吗?即使反抗被你制服了,搏斗过程中不会留下伤痕吗?
有人说了,难道不能把人弄晕了再让他缢死?理论上说确实可以,但是别忘记了,如果是下药迷晕的话,躲不过警方的常规毒物化验。又有人可能会说,用打晕的方法如何?打晕的话,头部会有损伤被发现。
还有人说了,我先把人弄死,再伪装一个自缢现场该不会露馅吧?看过我的书的同学都知道,有个专业名词叫作“生活反应”。颈部索沟有无生活反应,可以让法医们直接判断出缢吊行为是在死者生前进行的,还是在死后进行的。而且,你先把人弄死,总要有个死因吧!你觉得哪种死因不会被法医发现?
所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法医科学是可以轻松判断此类案件的死因和死亡方式的。
最后,还要加注一句:缢死的力量来源于死者的“全部体重”或“部分体重”。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典型的缢死是我们常说的“上吊”——踩个凳子,用绳子挂住脖子,然后蹬掉凳子。但也有很多非典型缢死,半蹲位、坐位、跪位、趴位等其实都是可以导致缢死的。在很多小学生意外缢死的案例中,上述体位时常出现。所以在生活中也要注意类似的安全隐患。
自救x小剧场
小白:“师父,昨晚我看了个恐怖片,看完后我有个疑惑。”
聂之轩:“什么疑惑?”
小白:“为什么恐怖片里的吊死鬼都会伸出长长的舌头?”
聂之轩:“在有的缢死案件中,绳索勒颈的位置比较低,在舌骨以下,这样会因为下垂力推动舌骨,导致舌头伸到口腔之外。所以那些看到过这一类缢死者的人,就会认为吊死的人的舌头都吐在外面。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再加上润色、加工,恐怖片里的吊死鬼就都成了这副样子。”
小白:“可是我们看到过的几个缢死尸体,舌头都没伸出来啊。”
聂之轩:“在大部分缢死案件中,绳索是作用在舌骨上方的,所以并不会把舌头推出口腔。不过,在勒死的案件中,倒是有不少死者舌头伸到口腔外,或者位于上下牙列之间的。因为勒死的案件中,绳索更容易作用于舌骨之下。”
小白:“对了,我记得我小的时候,有个小朋友从后面拉我的红领巾,我当时不自觉地就伸出了舌头。那种感觉,现在想一想都有些害怕。”
聂之轩:“是了,勒死和缢死,这两种死亡案件中,有一大部分都是意外导致的。尤其在儿童群体当中,这种意外事件比较多发。小孩子打闹,用跳绳的绳索或者红领巾勒颈,又或者是小孩子自己在家没事,用红领巾学上吊什么的,都是意外致死案例中比较多见的类型。这都是极其危险的。所以家长一定要从小就给孩子灌输安全防护的意识,告诉他们我们的颈部是有多么多么重要和脆弱,是不能用绳索去缠绕、缢吊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