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寺探案手札 第36节(1 / 2)

加入书签

这是沐桃月第一次坐这么豪华的马车,忍不住的东看看西摸摸:“寺正大人,这马车是您的吗?”

“从宫里借的。”子书俊平时都骑马,这次为了带她,特意从宫里借了一辆豪华马车,有软塌有小桌,还带个小泥炉,可以烹茶。

“哇,宫里的贵重玩意儿。”她瞬间放缓了动作,改成轻柔的抚摸,“我以前都坐那种大车,没顶子,也没那么软的垫子,叮呤咣啷晃一路,颠的屁股开花。”

她说完又想起寺正大人不喜欢别人说屁股,赶紧改口:“颠的臀开花。”

小王爷无奈的斜她一眼,还不如屁股好听呢。

“嘿嘿,我在努力改,这次是一时口快。”沐桃月殷勤的给他剥瓜子,这是彤儿炒的,之前春风度的瓜子都是她炒的,手艺一绝。

“昨日只顾了高兴,都忘了问问,安福村到底什么案子呀?眉寺正都应付不来,非要您也去。”

不说还好,一说昨晚,子书俊就想起她喝了些果酒,盯着司空云天傻笑的样子,活脱脱一个小花痴,让人看了就生气。

他气呼呼盯着她,这会儿车里只有他们两个人,空间又不大,沐桃月扮了男装,未施粉黛,窗外的朝阳照着她的脸,皮肤干净剔透,就像清晨还带着露水的花骨朵一样粉嫩。

想咬一口。

“过来。”小王爷拍拍自己旁边的位置,“坐这里。”

沐桃月听话的坐过去,还没坐稳,脸上就被咬了一口。

“干嘛?”她捂着脸瞪大眼睛,“你属狗……不是,您咬我干嘛?”

得逞的子书小王爷看着她被自己咬的泛红的面颊,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刚刚你脸上有脏东西。”

然后趁着傻桃桃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掏出了玉牌:“给你的,这次别再摔坏了。”

“好漂亮啊!”沐桃月果然一下被吸引了注意力,“我从未见过粉色的玉牌!”

“这是芙蓉玉,你打个绦子系在腰上……给我也打一个。”

“好呀,我一定给您打个最漂亮的绦子!”

她很小心的把玉牌收起来,想了又想,从脖子上取下了自己的玉坠:“寺正大人,你送了我许多东西,我……我也送您一样东西。”

“这是?”他伸手接过,是一个小小的玉坠,桃子的形状,背面有一个“安”字。

沐桃月咽了咽口水,有些紧张:“这块玉我从小就戴着,是我娘给我的,后来娘去世了,爹爹总是想卖了它换酒喝,我不同意就偷偷藏了起来,后来爹爹也死了,然后……”

子书俊没说话,仔细看着手里的玉坠,桃子玉坠入手温润,玉料细腻,莹如凝脂,是块上好的灵脂玉,如果没看错的话,这块玉价值连城,绝非凡品。

见他一直盯着玉不说话,沐桃月拉拉他袖子,像是害怕他嫌弃似的低下头小声解释:“玉坠虽不值钱,却是我身上唯一一件真正属于我的东西,您不要嫌弃。”

“我收下了。”小王爷沉吟半晌,把玉坠紧握在手,“这玉随你数载,早已认主,你却将它给了我,可知何意?”

“我知道的!”她点点头,这玉跟了她许多年,贴身佩戴,如今给了他,便是把自己此生所有福气都给了他。

“知道便好。”他点点头,这玉是她贴身之物,如今给了自己,便如同定了终身,定不可负她。

第50章 安福村(三) 马车走了近两天,在……

马车走了近两天, 在第二日傍晚时分到达了安福村,眉远山早早等在村口,跟他一起的还有两位六十上下年纪的老人。

“小王爷!”见马车停稳, 眉远山急急迎上来。

沐桃月第一个跳下去, 转身去扶子书俊,来时的路上说好了, 她的身份是跟随伺候王爷的小宦官。

“寺正大人慢些。”她弓着腰,小太监的样子做了十成十。

眉远山觉得有趣, 眨眨眼睛看她:“沐……”

“这是沐公公。”子书俊抓着她的手,稳稳下了车, 对眉远山道,“情况如何?”

“倒是没有孩童再失踪了,只是闹鬼之说愈传愈烈, 甚嚣尘上,村长和长老们决定明日办一场祭祀, 安抚民心。”

眉远山简单说了几句, 对子书俊介绍两位老人:“这两位是安福村的村长和大长老。”

其中一位戴幞头穿长袍的老者恭恭敬敬施了一礼:“在下刘齐利,是安福村的村长,见过子书小王爷。”

另一位老者是大长老刘博润,头发花白, 宽袍大袖, 颇有前朝遗风,他上下打量了几眼子书俊,敷衍的拱了拱手算是见礼。

子书俊不以为意, 对二人有礼貌的点点头,提出要看看住的地方。

安福村坐落在山脚下,绿水环绕, 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几个人赶着马车,先去下榻的地方放行李。

“小村偏远,房屋简陋,有招呼不周的地方还请小王爷多包涵 。”村长领着几个人看房间,“车夫和随从的房间都在外院,这内院两间房,一间给了眉寺正,最大一间便是小王爷的房间。”

子书俊看了看,虽然简陋,倒也算干净整齐,转头对沐桃月吩咐道:“把行李拿进来。”

“是。”沐桃月应了一声高高兴兴的出去了,这里空气好风景好,说不定还能上山采采药。

村长见状说道:“小王爷舟车劳顿,我等就先不打扰了,今日好好休息,明日祭祀仪式,还请小王爷前去观礼。”

“好,明日一定准时到。”

见村长两个人走了,子书俊问眉远山:“进展如何?失踪的孩童可有下落?”

眉远山皱着眉直摇头:“我们一路追踪,查到了一个山洞,还未进去呢就被村长拦住了,那些丢孩子的家里也都跟认命似的,直喊着不要再查,问为什么也不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