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烂牌的错位人生11(2 / 2)

加入书签

陶青林&齐凌芳第一时间看向对方:“……???”

——怎么平白无故冒出个女儿来了?

——你啥时候给我添的孩子?

姬离擦擦眼泪,简单地说:“你们当年下乡去孔家村生下我的时候,被那孔家人给掉了包。他们这几天在合计着要把我卖去深山里的时候,一时酒意上头说漏了嘴,我才知道的。”

“我趁他们不注意逃出来,靠着几个好心人的帮助,坐了一整天的车……才终于找到了你们!”

陶青林夫妇本来刚听第一句的时候,还觉得眼前这女孩怕不是脑壳有问题,但在听到“孔家村”这个词后,表情就一下子慎重起来了。

当年上面号召知青下乡,家境小康的他们在孔家村里挥洒了热情与汗水,也透支了年华和健康,心态随之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不过也正是因为下乡,他们夫妻才能相识、结缘,超越了浪漫又不切实际的爱情,又建立起更浓厚的革命友谊,并逐渐成为了远近闻名的、事业家庭两成功的模范夫妻。

然而外人不知道的是,其实这么多年来他们唯一的分歧点……在那小女儿“陶可欣”身上。

他们夫妻俩长相都是中上等,智商也不差。两个儿子也很优秀,一表人才。

可唯独这个女儿像是基因突变了似的,长相长相一般得很,学习学习也是班里中下游,其他的兴趣爱好也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难以长久。如果性转下的话,那就是个游手好闲的纨绔了。

陶青林曾经试图安慰齐凌芳说,女孩要富养,随她去吧。大不了以后给她找个靠得住的老公就好了。

但身为老一辈女知青的齐凌芳,骨子里要强又有主见,觉得正因为“陶可欣”是女孩,才要让她更努力些才行。只有这样,才能跟男人平起平坐,哪怕以后婚姻不幸了也能自食其力、不被人笑话!

不过夜深人静时,他们曾经也想过:是不是因为那年在孔家村生下她之后,一路长途跋涉磕,没照顾好她……才让她成这样的?

但不管怎么想,他们一直都对她加倍爱护、想尽办法去补救,然而结果却总是事与愿违。

“陶可欣”毫无资质可言,只是个平平无奇的孩子。唯独有一点可以褒扬——称得上是个善良的人。

为此,他们私下里不止一次感谢过上天:还好她有一颗善良的心!

……

然而如今,面前的少女却找上门来说,自己才是他们的亲生女儿。

细细想想那面容虽然有些模糊、但依然有些印象的孔家夫妇,再想想与他们分别有三分像的“陶可欣”……

两人的脸色慢慢变了,心里逐渐倾向于她说的确实是实话。

但为了以防万一,他们还是在征求了姬离的同意后,带着她直奔医院,当场做了亲子鉴定。

感谢时代发展和医学进步,这时候的亲子鉴定技术已经投入了商用。只是因为专业设施和技术操作问题,要价很贵。

但陶青林经商这么多年,并不缺那鉴定的钱。而且也正因为要价贵,医院里的接的需求没那么多,所以很快就出了报告结果。

为尽量避免搞错,也为给彼此吃一颗定心丸、证明自己忠于家庭和婚姻,夫妻二人分别提供了毛发标本;又在姬离事先的提议下,取了“陶可欣”卧室里的残余毛发,要求院方做了整整四份鉴定报告。

结果自然是——家里的“陶可欣”果然是个冒牌货,而眼前的少女确实是他们夫妻俩的孩子。

夫妻俩在心情剧烈波动之余,手里攥着那几份鉴定报告,细细的问了姬离她是怎么逃出来的、又是怎么找到陶家别墅的。

这会,已经坐在了宽敞明亮、到处都是暖色调的陶家别墅里面,姬离放松又乖巧的答道:“我趁他们喝醉,连夜跑上山拦了辆过路车到镇子上,又去汽车站买了车票……到了这里后,我恰好在一个广场上看到了爸爸的新闻采访……”

后半句话自然是胡扯的,但陶青林身为q市少有的成功人士,接受媒体采访即是人民群众和官方喜闻乐见的事情,又能为陶氏企业打广告,可谓是一举两得。

所以姬离这个说法在逻辑上很说得通,很能为他们所接受。

最重要的是,身为在商海、学术圈里经历过不少尔虞我诈和大风大浪的陶家夫妇,凭着姬离描述的这只言片语,就能脑补出这一路的凶险和这个真女儿的冷静聪慧了。

夫妻俩心情感慨的看着落魄可怜的姬离,抹着眼泪叹道:“……孩子,你受苦了。”

可谁知道,姬离还反过来红着眼圈安慰他们说:“不苦。只要找到了你们,我就不觉得苦了。”

夫妻俩再次鼻子发酸,热泪盈眶:真不愧是他们亲生的孩子,如此优秀,又如此贴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