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 论天花板(2 / 2)
三相申长刁永林终于顶不住经济下行与京都高标准严要求带来的压力,自嘲再这样下来真要抑郁了,主动在京都谋了个二线位置提前退出,由早就虎视眈眈的卫君胜接任,总管遂愿。
出于平衡原则,陈皎也顺理成章提拔为申长,但基于一个前提——于道明终于修成正果,功成身退!
按年龄,于道明今年正好到点,哪怕他干得生龙活虎政绩斐然,总会有人惦记着年龄的碴儿。
对于道明来说也值得了,一来入主中原以来取得的成就都是明摆着的,谁也抹杀不了;中原六省交通大动脉雏形已成,为经济腾飞注定新的活力;于道明主导下的中原项目分配、物资调配、人才培养等做到公平公正,可谓好钢用在刀刃上,赢得京都和中原六省领导交口称赞。
京都方面也没亏待他,给予正协**的副国级待遇,成为于家目前在职的副国级领导!
很不错的结局,于道明乐得合不拢嘴,除了小牛泪眼涟涟为回京如何与他见面发愁,算得上圆满。
于道明离任,黄树申长的位置也就腾出来了,真是一个萝卜一个坑。
至于于道明另一个位子——振兴中原领导小组副组长,正部级领导或不屑或不敢,副部级领导欲染指却份量不够,目前仍悬在半空。
京都层面大调整后,各省市也纷纷进行人事布局,其中方晟最关注的百铁也有新动向:
不能不说百铁***书计王启轩有两下子,居然把当年方晟多次想拿却拿不下的铁业区长艾庆拿下了,接任者是于正;
伤愈出院的苏若彤亦有补偿,被提拔为市发改委常务副主任。
远在京都的燕慎果然如当初所料,还是副校长但“悄悄”提了个副部级待遇,算对燕老勤勉有加的回报,也为几年后的大换界打个基础。
也有坐定不安的。
陈皎调离后冉汉增愁眉不展:啥时才轮到自己啊?
以前仕途最大的推力是傅老,随着傅老仙逝反倒成了正治包袱,以前曾在傅老手底下受过气、没得到重用的明里暗里踩两脚乃是家常便饭,而昔日忠心耿耿的老部下,偶尔递个话可以,但申长提拔申委书计这等大事还真没法开口。
为什么?
京都统领偌大的江山,直白点说就靠几十位封疆大吏,一旦用人失察那可麻烦大了,关系到一省正治经济文化和数千万上亿民生民计,可来不得半点含糊!
况且到那个层级又讲究稳定性,通常情况下不会干一年两年就换岗,如爱妮娅到临海时讲得透彻明了——要有坐功,不管满意不满意原则上会做满五年任期。这期间即便犯点过失、出点庇漏、令京都高层不快,都会有一定的包容度。
同理,最高层领导也只会跟申委书计推心置腹谈话,了解全省吏治经济民生,这种待遇申长都无缘享受。
此外未来国家最高层成员的遴选,基本在这几十位当中挑选,或者必须有申委书计经历,不然怎么治理国家?
份量如此之重,谁敢等闲视之?谁敢轻易发话惹得大领导不高兴?换心腹亲信还好,不然容易被扣上“僭越之罪”的帽子。
所以冉汉增被拦在最要命的门槛前了。
对此方晟觉得奇怪,在前往双江参加韩子学的生日酒宴时特意路过拜访,暗示问道以傅老的睿智难道没预见这一步困难,做些未雨绸缪的安排?
冉汉增叹道正因为他睿智前瞻,更不愿意自家子弟们蒙其余荫居于高位,而把机会让给更出色、更有利于国家发展的人才!
是这样啊……
方晟叹服不已,联想到于老爷子何尝不是如此,处于他们的身份和视野,格局远远超过寻常人等,令后辈只有仰视膜拜的份儿。
难怪自己在润泽时冉汉增郁郁地谈起天花板问题,恐怕当时就对傅老即将的安排有所预感吧。
再联想卫君胜、陈皎两年多来始终为拨正而努力,也隐隐折射出天花板的高度,即冉汉增所面临的困局。
正因为是天花板,京都方面才不会让他们轻易抵达,否则人生还有什么追求呢?
也就在参加韩子学生日酒宴当晚,方晟得知乔娜正在潇南举行慈善筹款酒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