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5)(1 / 2)
李银航:
好问题。
她压根儿不知道南舟什么时候紧张了。
李银航明智地放弃了猜测:我贴签去。
江舫笑道:去吧。
在动手把鞋柜关上时,他的动作稍稍停顿了片刻。
他发出一声轻笑,自言自语地重复:南哥?
南舟没去管江舫和李银航那边的小动静。
他一边忙着撬盒子,一边四下环顾。
他得出的信息寥寥,因为房间和他昨天的记忆相比没有太大的变动。
陈设没有改变,物件也没有加减。
在他看来,一切都再正常不过。
更何况,江舫说得挺对的。
自己有自己的弱点。
在这种搜寻里,他添乱的几率比找到线索的几率更大。
于是,沈洁三人组在经历过一番细致搜寻后,回到客厅,看到的就是三个不干正事的人集中在客厅里,游荡的游荡,摸鱼的摸鱼。
从昨夜开始积累的不满,让健身教练差点没忍住一个箭步上去把南舟手里的盒子打掉。
千钧一发之际,沈洁推着他的胸口,把他拦了回去。
别管他。让他们过家家去。
健身教练:可他不干事
新人死得快。沈洁眼神冷酷,用接近比口型的低音道,他们如果不作为,或者胡乱搞事,触发了什么禁制,那正好给我们试错。
说完,沈洁的表情重新回归了云淡风轻的得体模样,转过身去
她豁然发现,南舟正盯着她看。
沈洁心脏顿时被他无感情的眼神看得漏跳了一拍,脸部肌肉一时僵硬得活动不开。
但还没等她调整好表情,南舟就指了指自己耳侧的碎发,做了个捋的手势。
沈洁愣了片刻,方才会意,抬手一抹鬓发
刚才趴到床底检查时,她颊侧垂下的发梢沾染了一点灰。
沈洁松了一口气:谢
我没那么容易死。错误也没有那么简单会发生。南舟说,鬼不会因为我玩盒子就出来的。不要小看鬼。
沈洁噌的一下脸红到耳根,尴尬得脸都酸了。
这人是狗耳朵吗?
而且他的口吻,怎么跟鬼是他远房亲戚似的?
沈洁打了个哈哈,和两名队友迅速进入了次卧检查。
等他们把这个家里里外外搜索得差不多时,陈夙峰的作业任务也差不多完成了。
陈夙峰如释重负,飞快撂下了笔,一秒都不愿再保持这种状态。
他后心前胸都被汗水浸透了一片,全程的状态,都和小明形成了完美的共情。
不想写作业,却不得不写。
瘦猴从外探出头:南老师做饭去了。我们先出来汇总一下信息吧。
虞退思拍拍他的肩,宽和道:等汇总完了,再去洗个澡。
陈夙峰乖乖点点头,起身握住了虞退思的轮椅推手。
厨房里。
南舟系上围裙,把略长的头发从颈带里抽出来,用一个小发圈系在脑后,在厨房里翻出了米面粮油肉,煞有介事地一样样摆在台面上。
在他和食材大眼瞪小眼时,沈洁不可置信的声音从外传来:还是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陈夙峰:真的。
虞退思也说:我在旁边观察,的确一切正常。
听着外间的谈话声,南舟拉开了碗架。
上面摆放着一套廉价碗碟,三个大碗,五个小碗,还有一堆花色不同的盘子,难以判断家中生活了几口人。
他又数了数筷笼里的筷子。
看起来是一把把买的,完全不像那些侦探小说里,几口人就只摆几双筷子。
过日子果然不是那么一目了然的事情。
他听到沈洁敲了敲桌子。
看起来是要发言了。
她的语气听起来颇为老神在在。
据我观察,这个家生活着两个人。
得出这样的判断并不难。尽管这个家里没有合照,被褥数量在四五条以上,从碗筷、桌椅板凳上,也很难看出这个家里究竟生活了几个人,但有价值的线索还是很多的。
我们是从衣柜里找到突破口的。
主卧衣服全是男装,内裤都是男款,尺寸比对的结果也是相同的,应该是同一个人在用。
没有化妆品,只有普通的保湿喷雾和一罐快要用到底的男士洗面奶。
鞋柜里穿过的鞋,鞋号也都是一样的,分为43码的鞋和31码的。
沈洁得出了结论:小明和一个男性生活在这里。有可能是他的哥哥,也有可能是他的父亲。
任务让我们体验小明的日常,或许就是让我们发现杀害小明或他家人的凶手。小明在这其中会给我们一些提示,我建议往这个方向思考。
思路清晰地陈述了自己的观点后,沈洁手一摊,大方道:来,李小姐,说说你们组的发现吧。除了贴纸条那些小伎俩外,你们还做了什么别的有意义的事情吗。
李银航很诚实:我这边是没什么的。
沈洁想,果然如此。
她将骄傲的脸转向了江舫,朝他扬了扬下巴。
江舫:没太多。
江舫:第一,在这里,手机是有信号的。
沈洁三人组:
沈洁失声:你怎么不早说?!
江舫礼貌道:早上的时候,李小姐的手机在你们每个人手里都转过一圈。这种明面上的线索,我以为大家都会注意到。
沈洁张口结舌。
虽然是明面上的线索,但过了几次灵异类任务的思维定势让他们坚信,手机是副本里最派不上用场的东西。
反正一不能报警,二没有信号,只有新人才不舍得扔掉这个累赘。
发现了有什么用?瘦猴泼了一盆凉水,这里没有门,这楼还是浮空的,我们连小区的位置都不知道,难道还能对外求助不成?
不急。不是在问线索吗。
江舫斯斯文文的,一点也不上火,让瘦猴感觉像是一拳捣在了棉花上。
沈洁有些不甘心地追问:那江先生的第二点
嗯,这就要说了。江舫点一点头,道,第二,在我们到来之前,这个家应该长期生活着三口人。
沈洁:
她有点懵,本能申辩道:不可能。家里只有两个人生活的痕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