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天启矿业改革(1 / 2)

加入书签

大明是有‘冶税’这个税种的。从这个税种就可以看出来,对于采矿,大明并没有搞一刀切,完全的要求官营。

事实上,除了金银矿严禁私人开采(偷采、官商勾结的盗采也很多),以及朱由栋之前,盐矿名义上也只能官营之外(私盐极为泛滥)。如铁矿、煤矿等,都是允许私人资金进入的。到了万历年间,如北京的门头沟煤矿,已经全部是私人矿产,其出产供应京津地区所有民户的生活用煤绰绰有余。而大名鼎鼎的南直隶濮万业钢坊,更是击垮了好几家大明国营的炼钢厂。

但是煤、铁矿允许私人资金进入后也存在很大的问题,首先便是税率过低。如煤矿,当年老朱建国的时候,说小民每天生火做饭都要用煤,所以把税率定为三十税一。即便是铁矿,老朱也说农民需要农具,因此定了个十五税一——这也是按照生铁产量制定的税率。而在21世纪,铁矿石的资源税差不多就是十五税一。这么算下来,大明如果是按铁矿石的产量来收税,那税率估计是五十税一甚至更低!

在14世纪,国家的收入项目比21世纪少得多的情况下,还制定这么低的矿税,只能说,老朱在心怀百姓的同时,真的不太懂经济——不要说21世纪了,在公元11世纪,北宋的铁矿也是允许民营资本进入,怎么征税呢?按生铁产量征税,五税一。

如此低的税率,使得国家在矿业上得到的好处极少,还间接导致国营铁厂的倒闭——民营钢铁厂的利润太丰厚了,国营厂的工匠乃是管理人员都被撬走了。

但是,国营厂倒闭或者因为人才流失导致产品质量下降后。民营厂的产品并不能替代以前的国营产品提供给军方——大明对钢铁的需求量很大,光是挣民间需求的钱就已经坛满钵满了,为啥还要投入巨额资金做军品呢?

所以,大明早年朝纲严整,户籍完备的时候,国营厂的工匠还在老老实实的给国家做工,那时候明军火器质量还算不错。到了历史本位面的万历、天启年间,国营厂要么倒闭,要么产品质量严重下降,再也拿不出合格的军品了。

无序的民间资本介入矿业,除了让国家获利极少,加速国营厂倒闭或者质量下降外。还因为大明对民间资本进入矿业是采取的‘默许’制度。也就是说,国家没有明确产权,法律不保护这些民营矿主。这自然的会导致官商勾结、黑恶势力滋生......

以前朱由栋改革盐政,一方面是真的缺钱到了极致,一方面是盐政作为国家统管得最严的部门,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而在盐场私有化后,国家盐税直接翻了数十倍不说,盐的质量上来了,盐价下降了,私盐也基本绝迹了。

那么现在,是时候对矿业进行彻底的改革了。

怎么改呢?这就如杨彦明所言,现有矿场,除了保留几个核心大矿捏在国家手里外,其他的都一律拍卖——明晰产权是杜绝官商勾结、消灭黑恶势力的第一步。

至于说那些已经在某些矿上自行经营了很多年的矿主?你能拿得出产权证明么?拿不出来那就不是你的!说起来,你们这些家伙这么多年下来,拉了多少官员下水?为了保住矿场,弄了多少泼皮流氓欺压当地百姓?你们这些年在这么低的税率下挣了这么多钱,难道还拿不出钱参加拍卖?

啥?你说你就是不参加拍卖。谁要是买到了你的矿场,你就让买主吃不了兜着走。呵呵,能够通过拍卖拿下矿场的,恐怕都不是省油的灯哦。更不用说,产权明晰后,朝廷会旗帜鲜明的支持、保护买主的利益了。

在这个时代,虽然经过穿越者稍稍加强。但朱由栋早期并没有真正的把手伸入煤、铁行业。所以,这时候大明的生铁产量大约是23万吨。至于煤?大明此时已经掌握了地下煤矿采取技术,天启二年的产量是900万吨。

由于穿越者的原因,这个世界已经开始进入蒸汽时代,至少是西班牙、奥斯曼和大明三国。对钢铁的需求量急剧上升。而煤,则是现在乃至很长一段时期内,冶炼钢铁的主要原料。所以,煤钢改革,必须同时进行。大明现有的大部分煤矿和铁矿,也都在天启三年,同时进行拍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