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取舍(1 / 2)

加入书签

校场中将士们的训练并没有因为吕布的离开而停止,哪怕只是训练,校场上那无形中散发出来的萧杀之气依旧让赵云咋舌。

第一次听到吕布名号的时候,自己才刚刚拜师学艺,那时候,幽州白马将军,并州飞将吕布,算是赵云儿时崇拜的对象,不管后来如何,但这两个人,确确实实的在保境安民,因为有他们的存在,才使北方的异族不敢那么肆无忌惮。

赵云艺成之后,便投了公孙瓒,当时依旧崇拜吕布,但作为常山人,他自然更倾向公孙瓒一些,然后在那里,他结识了刘备,再然后,董卓进京,吕布的名声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蒙上了污点。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虽然赵云有着自己的主见,不至于盲从,但从中原不断传回来的消息,吕布虽然已经名震天下,但大都是些恶名,再之后,刘备收留吕布却被吕布夺了基业,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吕布在赵云心中彻底失去了光辉,人多多少少都会受到感情的支配,很显然,在吕布和刘备之间,赵云在感情上更倾向于后者。

不过眼下真正面对吕布的时候,赵云偶尔会有些许茫然。

似乎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糟糕。

从西域一直到这里,他从很多人口中听到过吕布的不同版本,但哪怕是跟吕布不对眼的庞统,对于吕布在雍凉乃至河套的做法也没有过多抨击,更多的却是在立场上的天然对立。

“天赐良机,怎能错过?此战若能胜,远的不说,十年之内,鲜卑将没有余力来南下!”吕布嘿然笑道。

“主公当三思。”贾诩揉了揉额角,最近玩儿的太嗨,精神有些萎靡,认真的看着吕布道:“曹操与袁绍之间的胜负当快要揭晓,若以大局看,此时我军不宜轻动,当静观袁曹争锋,为我军牟取最大利益。”

袁绍跟曹操之间的战斗如今已经白热化,每天都会有大量的情报送来河套,几乎都是关于袁曹之间情报,贾诩有预感,胜负之数,或许不会太远,曹操若胜了还好,但若败了,并州、河洛必须拿下,否则不出一年,吕布或许要面对的就是袁绍的百万征讨大军!

这可不是什么虚数,而是实实在在的百万大军,袁绍河北的底蕴加上中原的人口,若袁绍赢了官渡之战,袁绍的势力将会呈现出一个井喷式的爆发,袁绍完全有能力在一年之内,掀起一场百万规模的大仗!

“大局吗?”吕布看向贾诩笑道:“文和可有想过,如何顾全我汉人大局?”

拎起手中赵云带来的羊皮卷,上面是庞统这半年来记载的鲜卑人口、控弦之士以及物资后勤乃至鲜卑人的等级制度。

“若非庞士元这丑鬼,我还真不知道,鲜卑人竟然已经在我们不知道的情况下如此强大,不算内部的龌龊,三部鲜卑加起来,竟然已有三百万之众,我雍凉三州再加上如今拿下来的河套,人口加起来都不及人家的一半,而且,文和有没有发现,这些鲜卑人在效仿我朝的制度!这才是最可怕的!”

吕布看向贾诩,剑眉张扬,笑道:“或许在文和看来有些愚蠢,不过人生在世,不能总为自己的大局着想,身在边地,眼睁睁的看着这些胡人一步步壮大,而我们汉人却抱着天朝大国的优越感,无休止的内斗,不断耗损我汉家实力,百年之后,得益的,恐怕还是这些胡人。”

“不知道也就罢了,知道了,当做没看到,我做不到。”吕布扬了扬头,周身散发着一股贾诩等人从未见过的气势:“地盘没了,我们可以再打,当初五百骑兵,转战中原,也没见中原诸侯能耐我何,匈奴十万大军寇边,一样被我们打的亡族灭种,只要我们的人还在,失去的,总有一天能拿回来,但如果连国都没了,就算当了皇帝,那也是亡国之君。”

话很粗,甚至在赵云听起来有些大逆不道的话,偏偏此刻,心中却升起一股难言的共鸣。

贾诩闻言默然,他并不喜欢跟上头逆着来,当自己的主张与主君相悖的情况下,贾诩通常会选择明哲保身,只是这一次,他真的有些遗憾,从当初吕布攻占南阳开始,贾诩几乎是看着吕布一步步壮大,到如今,嫣然已经成了天下诸侯之中,颇具实力的一方诸侯,在贾诩看来,只要吕布活着而且不犯浑的情况下,这份势头会越发强势,若能趁着官渡之战,一举南下占领并州河洛,那吕布的势力将会完成一次质的蜕变,问鼎天下也未必不能。

只可惜,感情用事也好,天下大局也罢,吕布此刻的决定已经注定会错过一次登顶,成为北方霸主的机会,但不能说吕布错,毕竟两人之间的看法产生矛盾的根本,是看问题的角度或者说出发点不同而造成的,但也正是这个决定,让贾诩在内心深处,对吕布更高看了几分,因为吕布是站在整个天下的角度去看这件事情,换言之,吕布是将天下百姓都当成自己子民来对待的。

“既如此,主公当派一员大将坐镇西域,眼下小姐只占据了西域六城,且皆为小城,兵不过五千,此次大仗,主公既然志在消灭鲜卑元气,西域之地,便是一枚重要棋子,小姐虽有勇略,但终究只是意气用事,缺乏大局,庞统虽有奇谋,长于内政,但太过喜欢冒险,当有一名擅长统军之大将,统筹全局,在鲜卑内战之前,尽占西域之地,可从旁策应主公。”既然吕布已经做出了选择,虽然与自己的看法并不一致,但此刻,作为谋士,贾诩也只能配合吕布,尽量将这一仗打的漂亮。

“大将?”吕布皱眉沉思道:“军师以为文远如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