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郭嘉论战(1 / 2)

加入书签

建安七年九月,当张掖调来的五万奴兵进入邺城的时候,整个邺城,所驻扎的兵马多达十二万之巨,同时曹操屯兵八万于黎阳,袁尚屯兵三万于武安,袁谭带着两万青州军驻扎在馆陶一带,一场大仗的气氛随着三方势力逐渐对邺城形成合围之势而变得剑拔弩张起来,虽然还未正式动手,但四方势力的斥候经常会发生征战,大仗一触即发。

黎阳,曹操大营,郭嘉仔细观察着地图,看了良久,终于摇摇头道:“主公,吕布此战显然早有准备,各处安排极为妥当,嘉本想引漳水倒灌邺城,可惜吕布派遣大量斥候巡视河岸,更在上游设立营寨,根本不可能,如今,也只有强攻了。”

曹操闻言不禁默然,消耗战无论是吕布还是曹操,此时都不愿意打,旷日持久不说,对治下民生也是一个极大地负荷,只是事已至此,冀州之战牵连甚广,此战成败,不但意味着谁是北方霸主,更重要的还代表着世家与吕布之间斗争的胜负,往大一点说,这事关乎国运。

“强攻,就强攻吧。”最终,曹操狠狠地点头道,他也知道,如今的吕布在完全摒弃世家之后,反而变得更难对付,昔日有徐州陈氏父子暗助,打吕布都花了一年,更何况如今吕布已是一方霸主,雄踞三州之地,想要急切间将其攻下,很难。

“主公何须担忧,那吕布就算再厉害,我就不信我与仲康联手对付不了他!到时候约出来,我俩合力将他斩了,一切不就迎刃而解了?”见曹操等人面色凝重,曹操帐下,与许褚并列的一名九尺大汉站出来,洪声道。

此人名为越兮,乃山东隐士越老夫子之子,武艺超群,善使一杆三叉方天戟,有万夫不当之勇,当年吕布袭击濮阳之时,曾与吕布激斗百合而不败,后来越老夫子病故,越兮回家守孝,没赶上徐州大战,如今归来,与许褚一起,为曹操的左右护卫。

当初濮阳之战,他是在吕布独战六将之后与吕布交手,算起来,占了些便宜,但论本事,他不比许褚差,自黑山之战之后,许褚一心为兄长报仇,日夜磨练武艺,常与越兮切磋,两人自觉武艺有不小进步,他不信自己两人联手,会输给吕布。

曹操等人闻言,不禁摇头一笑,以吕布如今的身份,怎会自降身份出来与人斗将,不是敢不敢的问题,而是身份上根本就不对等,人家是骠骑将军,冠军侯,雄踞三州之地的一方霸主,如果曹操跑出去斗将,或许吕布会答应,但曹操敢吗?

“越将军骁勇,只是这行军打仗的事情,非同儿戏。”荀攸在一旁摇头笑道。

是啊,如果按照越兮的这个理论的话,那吕布现在吧诸侯叫出来单挑一轮,就能当天下之主了,哪还用这么麻烦?

“主公,嘉倒有一计,虽于此战未必有用,但于长远来看,却是必行之策。”郭嘉笑道。

“哦?”曹操目光一亮,急忙道:“计将安出?”

郭嘉点了点地图上刘表所在的方向:“刘表本是被吕布说动,屯兵于宛城来牵制我军,然今时不同往日,袁绍一死,北方之势已经成了主公与吕布两虎相争之局,或可调动刘表出兵南阳,兵寇洛阳!”

“刘景升会出兵吗?”曹操犹豫道,以当初的形势来看,刘表出兵显然对刘表更有好处,可惜刘表也只是屯兵于南阳,未有寸进,如今局势变幻,二虎相争,坐收渔利的大好时机,刘表更没有出兵的理由。

“刘景升是否愿意已经无用。”郭嘉微笑道:“只消将吕布于邺城所做交于蒯家,这些荆襄世家自会督促刘景升出兵!”

世家天下,吕布的做法触及到的可不仅仅是冀州世家的利益,如果日后吕布的地盘继续扩大下去,不只是冀州,中原、荆襄乃至蜀中,对世家的打击是毁灭性的,不是说要让世家绝迹,而是在吕布的这种政策下,世家必须将手中绝大多数资源交还给百姓。

哈,过惯了大富大贵的生活,突然教你去过小康,谁愿意?吕布的政策中不难看出,在对世家的问题上,吕布是留有余地的,是在为自己的手下日后铺路,吕布手下基本上都是寒门或者豪族,但让已经习惯了掌握特权的士大夫阶层再放出手中的特权,那是很难得,这是人性。

也因此,郭嘉断定,不管刘表愿不愿意,都得出兵,而且还会全力去攻打洛阳,只要洛阳破了,吕布的地盘就出现缺口,往西可以攻略关中,往北可上冀州,到时候,吕布再留在冀州,就必然会顾此失彼,未必会退兵,但分心他顾之下,这一仗会轻松许多。

“好!”曹操抚掌道:“就依奉孝之言。”

当下曹操亲笔写好书信,让人八百里加急送往荆襄,同时袁尚和袁谭的使者也来见过曹操,此次大战,要三方合作,曹操自然是好生安抚,并言明此次入冀州,就是为吕布而来,只要打退吕布,一定退兵,让双方使者安心了不少。

次日,曹操点起大军出征,八万大军自黎阳开往邺城,同时袁尚、袁谭两路大军也各自开拔,为了防止吕布各个击破,三支兵马之间尽量靠近,相互呼应,吕布可是打奇袭战的高手。

“凭什么,我们要听那曹操调遣?”邺城往东百里处,袁尚手下大将冯礼作为袁尚先锋官,送走了曹操的传令兵后,冯礼很不爽的道。

这里是冀州,袁家的地盘,就算曹操是来助战的,但如今直接让他们听命曹操,多少让人有种喧宾夺主的感觉。

也让大批二袁麾下将领不满,毕竟一年前,双方还是分属敌人来的,怎么一下子反倒要联合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