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六章 五亿吨钢材(2 / 2)

加入书签

向宁中英和宋洪轩交代了几句之后,秦海便随着王鸿生来到了他下榻的宾馆房间。进了屋子,王鸿生招呼着秦海一道坐下,然后吩咐秘书开始沏茶。

王鸿生嗜好喝茶,出门的时候总是交代秘书随身带着茶叶和茶具。秘书用房间里提供的“热得快”烧了一瓶开水,然后从行李中取出一套工夫茶具,用开水烫过了茶壶、茶杯,又在茶壶里放了铁观音茶叶,开始了一套颇为繁琐的泡茶工序。

“小秦,请你到房间来,是想跟你随便聊聊。”王鸿生眼睛看着茶具上枭枭升起的蒸汽,悠悠地对秦海说道。

“王主任有什么指示就尽管提出来,我一定认真学习。”秦海摆出一副诚惶诚恐的态度说道。

王鸿生摆摆手道:“不是什么指示,只是跟你聊聊天。小秦,我今天听了一下你在典礼上所说的集团发展目标,感觉你志向很大啊。”

“材料这个市场本身就很大。光是钢材,全球一年的产值就是将近2000亿美元,我们集团现在也就能占到万分之一,还只能算是小打小闹呢。”秦海答道。

“这么大一个市场,你都想占下来?”王鸿生问道。

秦海笑道:“全占下来当然不可能,不过,在其中占据一个比较大的份额是完全必要的。没有足够的份额,我就无法获得足够的利润,也就没钱进行新材料的研发了。您是知道的,开发新材料需要巨额投入,有时候几个亿的资金投入进去,可能一点响动都听不到。”

王鸿生问道:“可是,现在国内钢材市场已经出现了饱和的征兆,我们计委正在考虑要压缩钢铁产能呢,你却打算扩建岑州第二钢铁厂,你不怕未来产品滞销吗?”

秦海摇摇头道:“王主任,国内钢材离饱和还差得远呢。现在咱们国家一年的粗钢产量才7000万吨,我觉得,未来不到5亿吨都不够呢。”

“5亿吨!”王鸿生感觉自己被雷了一下,他不屑地说道,“我看你小秦也是放卫星放惯了,这样的数字也敢信口开河。你知道现在全世界一年的粗钢产量才多少,也就是7亿吨多一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居然就敢搞5亿吨粗钢?”

秦海道:“中国不会永远都是发展中国家,咱们要追赶发达国家,还有很多课要补。我们需要修公路、修铁路,需要给老百姓盖房子,这些都需要用到钢材。而发达国家这些基础建设都已经完成了,所以钢铁的需求量反而不如我们多。我说的一年5亿吨钢材并不是脑子发烧,信口胡说,这是我们集团研究部门测算过的。”

王鸿生道:“我们计委的预测是到本世纪末,中国的钢材年需求量达到1亿吨左右;到2010年,大概能够达到2亿吨。这已经是比较乐观的预计了,前提是中国经济能够保持前几年的增速,不出现大的起伏。”

秦海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又咽了回去。根据他回忆,在实际的历史上,到2000年时,中国全年的粗钢产量是1.3亿吨,与王鸿生说的数字差距不算大。但到2010年的时候,中国一年的钢产量已经达到了6亿吨,占到了全球产量的45%。出现这种快速增长的原因,在于进入新世纪之后,中国的城市建设和道路交通建设都出现了井喷式的增长,从而带动了钢材、水泥等原材料的需求。

处在1991年这个时点上,人们是很难预见到十几年后的情形的,所以秦海如果要把这种情况说给王鸿生听,对方肯定会不以为然。既然如此,秦海也就没必要去徒费口舌了。

“国家现在有一个计划,准备在未来两三年内逐步放开钢材、化工原料等计划内产品的价格,你对此有什么看法?”王鸿生岔开了刚才的话题,转而向秦海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

“放开计划内价格,势在必行。”秦海应道,“目前生产资料价格严重低估,计划内价格和黑市价格相关悬殊,不利于基础材料工业的发展,所以放开价格是必然的选择。不过,我担心放开基础材料价格之后,市场上的整体物价会在大幅度的波动,这一点不知道国家有没有做好准备。”(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