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托孤一事下中(1 / 2)

加入书签

其实镇北军分三线来统帅是相当有异议的一件事情,朝中那些士大夫可不是什么吃干饭的人,他们有着普天之下最高的智慧,尤其是在科举考试之后,越来越多的青年才俊开始为中央集权效力,可以说老太傅池鱼渊主持的科举,是开万世太平的壮举。

当年天子可是亲自殿试之时,脱口而出:“天下英雄皆入吾毂!”的豪言壮语,可以看得出来究竟大汉天子对于这些读书人的态度是怎么样的。

从前尚武,这是属于这片大地最熟悉的响动,赵武灵王开始胡服骑射,中原人终于开始摒弃身上的那些禁制,开始真正的和那些只能用武力来沟通的野蛮人去正面较量。

直到始皇帝一统天下,横扫六合,文臣治内,武臣主外,就连各国的君主其实也都是能征善战的良将,若是哪一国的君主某天无法上马了,要么就是他的大业即成,要么就是这个国家已经病入膏肓。

自古以来,这片大地之上,永远都是更加杀伐果断的人才能够统帅众人。

孔夫子所期望的仁人治世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在众人都没有相当的觉悟的时候,始终是太过遥远了,要不是后来董圣将儒家真正推行成为治国之学,加之当时天子的推崇,说不定,法家治世才是真正最符合实际情况的一种发展吧。

法家与兵家相结合,真正的无情无义,这样的情况下,在国家这样一个恐怖机器的锻造下,这样的国家出现的军队,一定是在这个时代所向披靡的。

但是又考虑到人心的作用,实际上这样高压之下的社会,是相当不堪一击的,这样是没有真正弹性的。

依然是大秦作为最好的例子,韩非子的学说影响深远,甚至让始皇帝能够亲自去拜访他,这就说明其实始皇帝对于法家这一套是相当上心的,只要韩非子将自己的学说全盘供出,他的学说就会永远的留在人间,那之后,就算是他死掉了,他也已经做到了他活着也没有办法实现的事情。

或许韩非子死前就已经料到了自己的学说将会在这片大地上生根发芽,所以他才能够在狱中平静的死去,这就是士大夫的能耐。

他们不用活着,他们甚至不用动手,他们便是能够直接影响整个天下的人物,说实在的,如果真的比起来,永远都是知识大于一切的。

然而暴秦之所以被称之为暴秦,就是因为他那毫无人性的压迫让人们感受不到生活的希望,如果真的让百姓成为为国家服务的傀儡的话,百姓存在的意义似乎也就没有了。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就是那个时代所发出的最振聋发聩的呼唤。

其实到如今就算大汉文治,盛世之下,依然没有解决这样的问题,封建就是如此,只有百姓受苦的道理,哪里有权贵们拼命的说法?

数百年的野蛮征战让这个天下最聪明的一群人理解到了统治的真谛,理解到了什么才能够真正将人们约束管理起来,那就是靠思想。

儒家的思想如今成为王权的一部分,其实已经从根本上背离了孔圣的想法,但是孔圣其实又是一个相当懂得变通的人,不然《论语》一言值千金,更有后世名臣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明闻,若是孔圣真的出生在这个时代,他或许也会为了自己的最终梦想,而牺牲一些其中的过程吧。

但是文官治世总有一些弊端在其中,不然大汉早就一通天下了,那些未被规划的蛮夷之地,若是文官从中经营,一定会将各方各面俱到,大汉绝对会塑造一个空前的盛世。

说白了,盛世之下,文官可以锦上添花,但是一旦又到了最危急的时刻,就连国家都已经风雨飘摇的时刻,这时候,文官的存在,很有可能会造成相反的效果。

其实最开始……镇北军是一只强大并且团结的军队,尽管有可能大汉在马术之上不如匈奴骑兵,但是大汉靠着精良的装备以及整体的高素质,组建起来的镇北铁骑绝对是有可能与对方的金甲铁骑有一战之力的。

可是就是数十年前,有文官权倾朝野,有懦弱天子,有哑巴武将,这样的条件凑齐之下,文官竟是为了防止一家独大,出现曾经的武将权高位重的情况,将镇北军一分为三,甚至最后还从中抽调了一部分,将其分散到各州各地,成为普普通通的州军,这其实就是完全杀掉了这只铁血之军的锐利。

镇北军在之后好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出于四分五裂的状态,若是匈奴南下,镇北军必然会相互延误,然后在文官的操纵之下,被动的进行着徒劳无功的防守。

大汉最为精锐的一只军队在百年的消耗之中,落到刘钊手中的时候其实已经是千疮百孔了。

当年东线大将春棠也并不是没有受到天子的号召,只不过他在国难之时用了相当多的理由去推辞,东线辽东镇北军的铁壁军其实是最像当年那只镇北军的军队。

当时大汉的铁甲步军将阵型一屯,所到之处皆是寸草不生,只要是不分兵,一直超过十万人的铁甲步军,就会像一只猛兽一般,在匈奴的大草原上横行霸道,一举灭亡苟延残喘的匈奴其实并不是什么难事。

三线分兵无所谓,最终却连征北大将军的位置一并拿下,这才是最让人无法理解的事情。

当年四征四镇是相当固定的排名,镇北将军本来是轮不到他去指挥那只北边最强大的军队的,然而征北大将军被莫名雪藏,兵部尚书不予兵权。镇北将军被临时推上高位,镇北军三军分立,这是彻底将大汉最精锐军队耗得精疲力尽的所有元凶。

如今虽然也有这些弊端,但是匈奴南征那一战,那是让大汉镇北军真正团结起来的最好的一战,这也给了霍牧后来能够真正将镇北军总领的机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