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5章 深挖井(2 / 2)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后,调查组发现,此时大唐的物种相对来说还是不少,但是,相比较于关中和别的地区,那就少得可怜了,在汉朝时候记载的老虎一头也没有,而更多的则是以食草动物为主,食草动物的天帝也少得可怜,几乎就是狼群和蛇类,而蛇又吃不了太大的动物,所以,食草动物的威胁还是狼群。
沈晨想要改变目前的情况,于是,有人傻乎乎地提出弄一些食肉动物过来,逼迫食草动物锐减,让食草动物不能大肆地去吃植被,也变相地帮助沙漠进行治理。
沈晨很想把提出这个概念的家伙活生生弄死,如此草包的事情居然出自他的门下,实在令他感到愤怒,于此同时,他提出了治标治本的概念,之所以食草动物会多,看似是食肉动物的减少,但其实,真正算起来的话,食草动物也仅仅只是保存了当地环境能够承受的数量,若是不能承受的话,要么是土地沙化,要么就是食草动物自身灭亡。
依照目前的情况看来,是两者都有,而食肉动物之所以稀少,并非因为食肉动物自身灭绝了,而是因为这里的食草动物不够多,没办法和庞大的狼群争抢食物造成的,想要让更多的食肉动物迁徙过来,唯一的办法就是让食草动物更多,而要让食草动物更多,则需要让植被更多。
关键的是,植被更多的要求是水源,偏偏整个西域最缺少的就是水源。
水源如何做呢?
在后世,采用的是两种方法和两个阶段,首先是深挖地下水,把地下水抽上来,湿润土地,种上植被,第二种则是植被多了之后,让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和植被本身的蒸发作用,配合特定时期的人工降雨,让生态系统自我愈合。
人工降雨的模式暂时还没办法出现在大唐的案头上,需要的技术已经超过了直接打几炮的概念,而是涉及到气候学和物理学、生物学、化学等种种方面的配合,故而只能暂时作罢。
但是,深挖地下水则是可以考虑的。
这个时期的地下水也没有后世那么深,有些地方并没有受到千年地形的影响,所以所在的地方还比较浅薄,虽然不是随便挖几下那就流出水来的那种概念,但是,也不可能需要特别夸张的钻井机械运作。
对于目前的大唐来说,百米左右的钻头是可以制作出来的,因此,由沈晨前头,学院和朝廷工部的合作再一次展开,目的就是研制出钻井百米的钻头,从而解决西域地区吃水难的问题。
李治自然举双手赞同,毕竟,不说生态环境这种在他看来玄乎乎的事,单单西域适合居住,能多一点人口,就足够他开心的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