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12)(2 / 2)

加入书签

为情者,名利反到成了最后的阻碍,否则天家又怎会皆是薄情寡义之人。皇帝缓缓道。

女官从皇帝的话里明白了她的意思,皇帝惜才,尤其是像王瑾晨那样的忠贞之士,如今他犯下死罪,陛下何不用一道赦旨将其留于宫中,他承了陛下的恩情,总不能轻易的离开,失了为人处世之道,况且他是儒生,最是看中仁义。

启禀圣人,司刑寺少卿徐有功求见。内臣入内通报道。

恰巧皇帝手中拿着份徐有功的上书,司刑寺这么快就审完了?

女官从旁道:司刑寺审案先由寺正与司丞,少卿与卿复审核查应没有这么快才对。

皇帝翻开奏疏,微微皱眉道:他和王芳庆前来的目的是一样的。

女官顿下手,是来替将作监求情的么,那陛下还召见徐有功吗?内臣还候在门口等候指令。

皇帝旋即摇头,挥了挥手,让徐有功回去吧,朕乏了。

喏。

天牢

狱吏将名裹着黑色披风的女子带入天牢之中,穿过狭长的过道,两边皆是卷缩在阴暗角落的犯罪官员。

圣人虽未下旨不允人探监,但他毕竟是戴罪之身,所以还请娘子探望之后速速出来,不要停留过久让我等为难。狱吏提醒道。

请官人放心,今日之恩,我必定记于心上。说罢,女子便又从窄袖内掏出一袋钱塞到狱吏手中。

狱吏瞧了瞧无人的四周,慌忙将钱袋藏入怀中,娘子请随我来。

绕了几圈之后狱吏将人带进阴暗处,支撑黑暗的只有石壁顶端的小口透进来的亮光,牢中只关押了个人,而之前纵火的犯人已被大理寺定罪带走。

就在狱吏将人带进牢房的路上,狱吏突然止步回头,问道女子,不知那狱中官员是娘子何人?

是我的夫君。女子回答的很干脆,不假思索。

狱吏愣了愣,未曾听闻将作监有妻,娘子莫不是圣人赐婚的那位?

女子点头,狱吏大惊,将作监是大礼之日被捕入狱,从入狱的时候来看刚至黄昏,应还未行礼才对,按常,旁人遇此等事皆避之不及,娘子此番前来,就不怕惹火上身?

官人可有妻?女子问道,若妻知你有难中途弃之,官人又会如何?夫妻本是利益相和,故才有门当户对之说,

我看出来了,狱吏回道,娘子是个重情之人,将作监亦是,否则娘子又怎会只身来此。

说罢,狱吏便破例拿出钥匙为其开了牢房的门,娘子进去吧。

多谢。女子拱手答谢。

牢中关押的人还穿着入内时的礼服,只是摘了冠冕,仅用簪子所盘的头发有些凌乱。

听见脚步声与交谈声后睁开双眼,随后瞪着瞳孔。

女子将披风上的帽子取下,来得匆忙亦无暇顾及妆容。

七娘?席地而坐的人从地板砖上缓缓站起。

萧婉吟三步并作两步走上前将其搀扶住,他们不曾对你如何吧?

王瑾晨摇头,尚未定刑,他们不敢将我如何,倒是七娘你,这般情形实在不该来的。

为何不该来,若我不该来,那该是谁呢?萧婉吟反问,若没有了你,我孑然一身,还有什么好怕的。旋即又将自己带来的些吃食拿出。

你别担心,圣人不会杀我的。王瑾晨抬手轻轻抚着她紧锁的眉头,只是

只是什么?萧婉吟担忧道。

往后我要想做闲云野鹤,恐就难如登天了。

第151章 君心难测

太初宫

皇帝召见宰相的大殿殿外跪着一名红袍官员,守门的内侍见他跪了近一个时辰,便走上前劝阻,徐少卿这又是何苦呢?圣人如今为纵火一事不胜心烦,少卿又何必自讨没趣。

国仗法度,方有秩序,朝官无罪,岂能轻易罚之,我既做了国朝的执法官,便不会让一人蒙冤。徐有功态度坚决,似今日非见到皇帝不可。

高延福见之十分无奈的摇了摇头,谁都知道将作监有没有罪都是陛下说了算,然君王治理国家不止依靠律法这一利器。

君王固有君王的治国之道,但也不可因道失法。徐有功回道。

高延福长叹了一口气,罢了,我便再为徐少卿入殿通报一声吧,至于圣人是否召见,便全靠运气。

多谢。徐有功谢道。

殿内,皇帝批阅着堆积桌案的奏疏,由内舍人上官婉儿代笔批复。

满朝文武皆是弹劾薛怀义并奏请严惩,关于将作监入狱则意见不一,臣记得将作监为官处事圆滑,不曾得罪过什么人,他不曾与任何朝官有过多的接触,这些论同谋罪的奏疏简直是无稽之谈。接连批阅了几道弹劾奏疏的女官愤愤道。

皇帝一手撑着桌案,浮名与浮利带来的岂止是不自由,还有小人的嫉妒与陷害。

圣人。高延福再次入内。

徐有功还没走吗?皇帝抬头问道。

回圣人,徐少卿跪在殿外已有一个时辰了。高延福回道,他说自己身为国朝的执法官,不会让法度失衡而冤枉一人。

司刑少卿守法乃是国朝第一人。女官从旁道。

公正法治没有什么不好,但若为人臣子过于刚直不懂变通,任哪位帝王,也不敢放权与他。皇帝道,让他进来吧。

喏,高延福叉手,转身传唤道:宣司刑少卿徐有功进殿。

听到传唤,殿外跪伏的红袍着急的从地上爬起,却因跪地太久而至双腿麻木,看门的几个内臣见之连忙上前搀扶,少卿。

徐有功道了谢之后强忍着双腿的麻木入了殿,进殿也未曾因急切而忘了礼,臣司刑寺少卿徐有功叩见陛下,愿陛下圣躬万福。

圣躬若没有百官的群舌争吵不休那才是万福。皇帝道。

陛下,国不可废法,法乱则秩序乱,秩序乱则国乱,陛下为天下之主,上行下效

卿来见朕不就是为了将作监蒙冤入狱一事吗?皇帝将徐有功的话打乱,卿为其求情何必扯什么礼法。

徐有功于是叩首,臣不会替任何人求情,臣为的只是国朝的礼法,臣在执法官上任职半生,陛下最该清楚臣的为人。

卿为礼法三次获罪,又因机遇得免死罪,卿是良臣,遇特赦不易,何苦再犯,与满朝文武为敌。皇帝劝道徐有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