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妃3(1 / 2)
“武畅拜见娘娘。”
顿时众人的目光就被她所吸引。
本来参加宴会的人数增减是很正常的事情,可这一次只增加了她一家,难免会让别人有什么想法。
虽然大家没有针对她们,但也想看看这位半路杀出来的武二娘子又和特殊之处。
长孙无垢神情不变的道:“不知你的答案是什么?”
武则天又行了一礼才答道:“我以为口字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它的本意,即人口。”
“人口才是一个国家的根本,人多创造的财富粮食就多,国家才能富裕。国富民强才能招募训练纵横天下的强军……”
这一层意思并不新鲜前面已经有人提过,只是她的表述方式和她人不同,没有引经据典而是更加直白。
但这也算不上突出,只能证明她这一番话确实是自己想出来的,而不是抄袭别人的,所以并没有引起大家的称赞。
武则天也清楚这一点,所以对第一层意思她只是简单的说了几句,很快就转到了第二层意思:
“第二层意思在于它的字形。口字四四方方可以看做‘围’。”
“围?”长孙无垢疑惑的问道。
“是的,小围为家,大围为国。所以口字也可以视为家国天下……”武则天也没想到长孙无垢会配合着给她搭梯子,强忍着喜悦抛出了自己的答案。
长孙无垢目放异彩,忍不住赞叹道:“小围为家,大围为国,此言神妙,此言神妙啊。”
这次不是故意夸,而是真的惊讶了。口字联系到人口,联系到民心之类的很正常,大部分姑娘也都是从这方面作答的。
甚至长孙无垢自己拟定的答案也是这个方面的。
可武则天却给了她另一个截然不同的答案,从字形引导出了‘小围为家,大围为国’,最后得出家国天下是为一体这个结论。
要知道家和国哪个更重要一直争论不休,实际上一直都是家族派占据上风。作为皇族,自然是国家更重要的坚定支持者……
武则天用一个‘口’字提出了家国一体……既体现了她的才智又讨好了长孙无垢,堪称完美。
当然了,在场的人能想到这一层深意的人很少,所以她们并不觉得武则天的答案有什么出奇的地方。
但她们能看得出来长孙无垢很喜欢武则天的这个答案,可以说这是宴会举办以来长孙无垢第一次毫不掩饰的喜欢某个答案。
这还了得,再想想武则天是本次宴会增加的唯一一个人……所有人心中的警铃都拉响了,用敌视的目光看着她们母女。
甚至不少人已经计划好,等回家就让家主找机会参武士彟一本。
你一个被排挤出权力忠心的太上皇死忠,就老老实实的待在外面行了,跑到皇城做什么妖风。
然后长孙无垢的下一句话,就让她们头都要炸了:“果然是个兰质蕙心的姑娘,难怪翠岚会收你为徒。”
翠岚?收徒?
清水候岳山受她为徒了?什么时候的事情?为什么我们没听说过?
马上就有人口直心快的把这个问题给问了出来。
长孙无垢没有代为回答,而是目视武则天,示意她自己回答。
武则天也知道自己一只脚已经迈进了东宫的大门,另外一只脚也已经抬起,就差最后一哆嗦了。越是这种时候就越要清醒,不要最后关头翻船了。
她忍住心中的喜悦,神态自如的回道:“当年前家父离京赴任的时候,师父把曾经写了一首送别诗。”
“只是因为某些误会父亲并不知道这首诗存在,两人之间的误会也一直未能解除。”
“直到今年入京父亲意外得知了这首诗,才知道师父一直都记着当年的情意,既感动又惭愧,于是亲自上门负荆请罪,两人和好如初。”
“师父也是去我家做客的时候,受父亲的请托,不嫌弃我愚钝收我为徒。”
长孙无垢并不知道这首送别诗的事情,此时她还以为是岳山故意拿出来营造出旧友和解然后顺势收徒的佳话,所以她故意配合的问道:
“不知道是什么样的诗词,居然能解除二人十余年的误会?”
武则天就顺势把那首送别诗给念了一遍:“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
不只是那些参加宴会的竞争对手,就连长孙无垢都惊呆了。
这首诗实在太经典了,尤其是那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堪称传世名句啊。
而且没有人怀疑这首诗的真假,因为其中的一句话……
“当年翠岚赠送给应国公一句评语‘天下谁人不识君’,引为一时佳话。没想到他居然把这句话补完成为一首送别诗……果然不愧是一代文宗啊。”长孙无垢赞叹道:
“此诗情真意切,难怪应国公看到后能解除多年的心结。此事,堪称千古佳话啊。”
其她人那叫一个羡慕嫉妒恨,为什么佳话的主角不是自己呢?
之前她们还在疑惑为什么武士彟的女儿会出现在这里,现在她们脑补出了一个答案。
清水候岳山。
武士彟的女儿没有资格参选太子妃,但清水候的徒弟有资格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