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的成本问题(2 / 2)
王绩笑道:“那就好,如此我就可以放心的办报了。”
之后两人就一起来到位于书院一角的渭水学报办公室,把传记交给他们,让他们用尽快的速度印刷。
对于这份传记,报社成员自然是拿出了十二万分的专注去处理,生怕哪里出错把自己给撩进去了。
工作交代下去之后,两人开始参观报社。主要是岳山参观,王绩介绍。
“按照你的建议报社分为编辑组,专门负责审阅来稿或者向专人约稿。通过他们的审核后会进入校对组,审查里面有没有错字乱句和敏感违规信息。”
“通过校对后就是排版……排好版之后在把样本送到印刷作坊进行印刷……最后通过我们的渠道运送到大唐各地。”
“一开始大家还不习惯经常出错,经过几期磨合后总算摸索出了一些门道……现在总算步入了正轨,让我也省心了不少。”
岳山赞道:“无功兄受累了。”
王绩笑道:“这种累我甘之若饴。”
当年他在官场混的不如意准备辞职隐居,被裴矩邀请参加大字典编撰,从而结识了岳山。然后半推半就当了龙首山书院的院正,替他打理书院。
他自己都没想到,这居然开启了自己的第二生。
以前别人提起他的时候总会来一句:这位是大儒王通的胞弟。虽然他以兄长为荣,但老是被人这么说心中还是有些无奈。
想改变这种情况太难了,他兄长就是一座高山,不只是他有人的山,而是竖立在整个时代所有文人面前的山。别说超越,望其项背都很难。
王绩有自知之明,他这辈子都别想摆脱‘王通胞弟’这个标签。
然而人生最大的精彩就来自于各种惊喜和意外,就在谁都想不到的情况下,他稍稍追上了一些兄长的步伐。
这都要归功于岳山和渭水书院。
岳山新学的提出给他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他受此启发完成了《周易注》和《老庄注解》两部书,都成为新学的核心典籍。
他个人的地位也从一位名师大儒一跃成为一代宗师。
别人提起他再也不会冠以他是谁谁谁的什么人的头衔,他就是他自己。就算提起他兄长王通,也会把两人并列,说一句‘贤昆仲皆为当世大儒’。
而书院也已经成为他宣扬自己学问,实现自己人生抱负的地方。看着书院一天天壮大,他打心眼里觉得开心。
所以他才说做这一切他甘之若饴。
岳山也明白他的想法,所以笑着点了点头没有在继续客气什么。
“印刷采用的还是蜡印吗?”
“不是,蜡纸寿命有限,小批量印刷蜡印非常方便合适,大量印刷就不行了,光刻蜡纸就能把人累死。现在用的都是雕版。”
“报纸一般只印刷一期,雕版用一次基本就用不到了,太浪费了。”
“我也知道,但没有办法啊。超过万份雕版印刷的效率就远远搞过蜡印,现在一期能卖五六万份,勉强能保住本钱。”
“保住本钱?呵呵……”岳山摇头失笑:“你这是没把运输成本算进去啊。”
“现在京城之外的报纸都是靠着皇商行和朝廷的帮忙运输过去的,他们看在我的面子上没要钱,但长此以往肯定不行。”
“早晚我们都要有自己的渠道,到时候把运输成本也算进去,以书院的财力想支撑下来也够呛。”
“这……”王绩一张老脸顿时苦了下来:“你可要想想办法啊,渭水学报好不容易发展到今天,可不能轻易扔掉啊。”
岳山情知他是故意装哭把难题丢给自己,但报纸对他说同样重要,好不容易借着种种先机突破地域限制成为全国性报纸,自然不能轻易放弃。
想了想,他说道:“还是先从压缩成本开始吧,至于运输渠道的问题,等以后再说。”
王绩脸上的苦意瞬间化为笑容,犹如变脸,道:“好好好,你有什么好点子?”
岳山道:“我倒是知道一种全新的印刷方式就是不知道能不能行,要是能成功就能成根本上解决雕版只能用一次的问题。”
王绩眼睛一亮,连忙道:“什么办法?”
“活字印刷。”岳山道:“你想想印章,如果我们准备几百上千个印章,每一个印章雕刻一个字,需要印刷哪篇文章的时候把这些字跳出来按照顺序排列好……”
活字印刷说穿了也不难,就是一个思路问题,岳山只是简单的说了一下王绩马上就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了。
只见他惊喜的道:“太好了,我怎么就没想到呢。你有这样好的注意为什么不早点说啊。”末了还不忘埋怨岳山一句。
这算不算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岳山心中吐槽。
“活字印刷出来的东西远不如雕版精美,而且还有一些技术上的难题需要解决,所以就没说。”
“这是报纸不是印四书五经。讲究的是速度是效率,只要能以最快的速度把它送到读者面前就行,精不精美并不重要。”王绩道:
“不行,我等不及了,你现在就跟我去一趟印书坊,咱们赶紧把活字印刷的事情做好。”
说完他就拉着岳山往位于书院一侧的作坊园区走去,岳山无奈只能跟着一起过去。
说实话他也想亲眼见见这个活字印刷术到底有哪些缺点。
以前他没有把这东西拿出来,主要是现在才是初唐,连雕版印刷的技术都不够成熟,一步拿出活字印刷术有点超前了。
再说以当时的情况雕版印刷术已经足够使用了。
但现在情况变了,报纸的出现意味着雕版印刷已经有些跟不上节奏,必须要更廉价更有效率的印刷方式。
活字印刷是时候出现了。
至于史书上所说的活字印刷术的种种缺陷……看过才知道,如果问题不大还是可以使用的。
正如王绩所说,报纸这东西讲究的就是速度和成本,精不精美的反而是次要的。
两人一路来到隔壁的作坊园区,找到了龙首山印书坊的管事张大春,商量活字印刷的事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