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1 / 2)

加入书签

长安方面得到金银岛之战的消息已经是一个月之后的事情了。

李世民看到战报不禁大笑起来:“战略部做的不错,准确预判到了倭国局势。”

李绩谦虚的道:“谢圣人夸赞,战略部能做到这些离不开各兄弟部门提供的情报,功劳有一半属于他们。”

李世民深以为然的道:“收集情报的工作同样重要,后面要继续加强情报收集能力,以供决策。”

房玄龄道:“臣亦赞同,大唐的国土日益扩张,最远处到长安仅仅是传递消息就需要数月之久。遇到突发情况等朝廷做出反应就太迟了,提前预警尤为重要。”

长孙无忌说道:“仅仅只是预警还不够,必须要做出处置才行。这次要不是刘大都督调给新马岛海军两艘炮舰,凭他们六千人对上数万倭国水师,恐怕也是凶多吉少。”

“一旦新马岛海军战败,那新马岛、枯叶岛上生活的一万余户大唐子民,以及上面饲养的十几万匹良马都会成为倭国的囊中之物。”

“还有金银岛这个每年为朝廷输送百万贯金银的宝岛,也会落入倭国人之手。得到这些资源的倭国国力会迅速膨胀,我们在想拿下他们恐怕就难了。”

马周也严肃的接话道:“马匹和物资就算了,关键是人口。一旦这万余户子民落入倭国之后,下场有多凄惨可想而知。到时候这个罪责谁都担负不起。”

说到这一点,在场不少人脸色都变得有些不自然,大多数都是文臣,包括李世民这个皇帝。

原因很简单,当初战略部对整个大唐以及周边的局势都做出了判断,是带有预判形式的那种。

其中就有倭国会再次反叛的可能性,且给出了大致的时间范围,就是这两年,认为朝廷应该加强新马岛的防御。

当时很多人都认为他们危言耸听,甚至有人打着仁义的旗号,说这样对待藩属国不是一个宗主国该有的行为。

表面上看只是因为战略部没有出成绩,大家对他们的研判表示怀疑。深层次来说,就是为了打压军方。

一旦大家认可了战略部的结论,它的政治地位会火速提升,成为一个能左右国际局势的要害部门。

而这个部门又掌握在枢密院手里,就相当于是扩大了枢密院的权力。

当初文武分离的时候说的好好的,枢密院只管军队内部的事情和打仗的事情,别的都归文官一侧管理。

研判国际局势,决定往哪里增兵,削减哪里的兵力,和谁开战等等都是政事堂的事情。

现在军方突然多出一个战略部,把属于他们的工作给抢走了,这怎么能行。

所以很多文官都表示战略研究院还是老老实实研究打仗的问题吧,这种问题还是交给我们文官系来好了。

李世民对战略部的结论也抱有一定怀疑态度,虽然没有表态支持谁,但也把这个提议给搁置了。只是给棣州方面一个简单的示警,让他们注意倭国动向。

结果倭国真的叛乱了,这就是在打他们的脸,自然让他们脸上挂不住。

还有一部分军方的将领也羞愧了,他们羞愧的原因和文官不同,不是因为打压战略院,而是因为打压新马岛海军。

要不是刘仁愿抗住压力给新马岛海军调拨了两艘炮舰,这一仗还真玄。他们虽然有私心,但也不希望让大唐遭遇这样的失败。

想到那样的场面,他们都吓出一身冷汗,心中后怕不已。

李世民干咳一声,说道:“战略部已经证明了它的价值,从今往后大家对它的意见要重视起来,不可再像以前那么忽视了。”

他一开口就说明这件事情过去了,众人松了口气,连忙回道:“喏。”

李世民又问道:“懋功,枢密院对战后倭国局势有何判断?”

李绩回道:“战略部认为只要做成两点,就可以保证倭国未来二十年内不会对我大唐构成威胁。”

“其一,保持倭国内部的分裂局面。苏我家族经过这两大打败虽然实力大损,但依然不可小觑。”

“圣德太子一系虽然实力较弱,但对政局的影响力巨大,且有继承国主之位的资格。”

“国主一系原本实力不强,但经过这次政变实力大增……再加上其他大大小小的封国,政局极度混乱。”

“只要我们继续平衡各方面的关系,让他们相互争斗不休,他们就无力再次组织起大军反叛大唐。”

“其二,恢复筑紫国。筑紫国是倭国海域的古老王国,几十年前因为反抗倭国的暴政统治被灭国。”

“但王族和子民尚在,我们可以借助帮他们复国的名义,把筑紫国从倭国割裂开来。”

“倭国最好的港口就在筑紫岛,苏我虾夷两次反叛都把兵力藏在这里秘密训练。”

“把这里从倭国割裂出去,他们的海军将失去藏匿之所,只能暴露在所有人的眼皮子底下。”

“倭国向外的海道只有两处,一处是从新马岛往北,去北俱芦洲。一处是从筑紫岛下南洋或者经对马岛去辽东四道。”

“新马岛都在我大唐的控制之下,如果再把筑紫岛抢过来,倭国就会失去所有向外的航道,被彻底锁死在那里……”

“有了这二十年的时间,我大唐在新马岛枯叶岛一带的人口数量能增加至十万户。就算倭国再起异心,也无能为力了。”

李世民看着地图,脑海中分析着他说的话,最终一拍桌子道:“此策甚好,马上派人去办。”

“喏。”李绩起身领命道。

这里他故意隐瞒了一个信息,那就是很久之前刘仁轨就已经给蔡阳做过这方面的沟通,这会儿蔡阳估计已经把这两件事情办成了。

但没关系,等进一步消息传过来的时候,可解释成双方不谋而合。战略部预判起到了作用,蔡阳的突出个人能力也得到大家的认可。

一个成绩两份功劳,完美。

然后就是商量如何封赏这群有功之士,不过他们只需要考虑高层军官的封赏就行了,中低层将士由枢密院和兵部协商拟定。

别的人都好说,蔡阳的封赏被李世民给压了下来,但同时也下了一道旨意,让蔡阳处理好倭国的事情就赶紧进京面圣。

说白了就是简在帝心了,皇帝要见过他之后当面封赏。

随着一道道旨意下达,大唐第二次击败倭国的消息也传了出去,只是并未能引起多大的轰动。

百姓对此事的评价大多都是:

“倭国?倭国是什么国,居然敢摸我大唐的屁股,这不是找死吗。”

“啥?只是打败他们没有灭国?这个将军手忒软了,这种敢朝大唐龇牙咧嘴的就应该直接打死。”

“哦,你说倭国又被打败了啊?你这个又字用的我很喜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