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分封(1 / 2)
分封?
众人都很惊讶,但出奇的是居然没有人反对。似乎早就预料到会有这一遭,甚至都在期盼着这一天。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凡是看过世界地图的人心中都明白,分封是早晚的事。
如果是在本土进行分封,大多数人都会站出来反对,历史已经证明这是取死之道,可没有人反对在海外分封。
鞭长莫及,朝廷几乎不可能对那些亿万里之外的土地形成有效统治,分封反而是最好的方法。
朝廷能够通过封国实现对那些土地的统治,而臣子们也能在某种意义上封王建制,实现家族的又一次飞跃。
甚至不少人已经在私下构思过,大唐的这场分封该以何种方式进行。比如宗主国和诸侯王之间都有哪些权力和义务。
只是这种事情不可能让臣子先开口,那和造反没区别,只有皇帝先开口他们才能往下讨论。
他们也在猜测李世民什么时候会公开提出这个议题,现在终于到来了。
对他们的反应李世民也看在眼里,倒没有不满,而是感慨都是一群老狐狸。
“诸卿以为朝廷当不当重启分封?”
众人相互看了一眼,最终把皮球踢到了长孙无忌脚下,身为首辅也确实该他先发言。
“敢问圣人,您准备以何处的土地分封诸侯王?”
李世民早就料到他们会有此一问,说道:“东南二洲都合适,只是这里还处在探索阶段,把藩国建立在这里估计也没人愿意去。所以我准备先在南洋诸岛进行分封。”
长孙无忌道:“若圣人欲重启分封,必须要立法不得在大唐本土实施分封,否则必酿大祸。”
李世民深以为然的道:“本土分封乃取祸之道,我会圈出哪些土地可以分封,哪些不允许分封,辅机无需担忧。”
长孙无忌道:“那臣无疑义了。”
等他坐下李世民又看向其他人,道:“你们就没有意见?”
房玄龄起身道:“不知圣人准备给哪些人进行分封,皇室宗亲还是全部贵族?”
李世民道:“全部分封不可取,外臣只有功绩卓著着才可分封,皇室宗亲亦只有亲王及功勋卓著者可得。”
这一下众人就有意见了,不是因为只有功绩卓著的外臣才得分封,那么多贵族不可能都封国,必然要分出三六九等的。
有意见的是对皇室宗亲的分封,太严苛了。亲王才有几个,以宗室而立军功者更是稀少,要是这样干会被骂薄待宗亲的。
刘洎说道:“圣人不可啊,皇室宗亲皆为太祖子孙岂可区别对待,更不可落于外臣之后呀。”
岑文本道:“应当先封皇室宗亲再分封外臣,请圣人三思。”
其他人也纷纷表态,先宗室再外臣。宗室都还没分,哪个外臣敢受封。
李世民道:“岂可因宗亲而忘功臣。”
不过他也接受了一部分建议,道:“不过你们说的也有道理,若不分宗室难免会让人认为我刻薄寡恩。”
“那这样,先分封亲王及有大功于社稷的宗室,再分功臣,最后在分其余宗室。”
见众人还要劝,他不容置疑的道:“此事无需再议,就依此行事。”
“喏。”众人无奈领命,但心中都很开心。同时也觉得跟着这样的皇帝,值了。
就在他们以为事情结束的时候,李世民又抛出了一个大炸弹:“既然诸位都不反对分封,那么现在我们来讨论另外一个问题,诸侯王在大唐本土的食邑和特权要不要调整。”
“嘶……”众人皆心惊肉跳,就知道事情没有那么简单,果然如此。皇帝这样要借着分封的机会开始削弱权贵的特权了。
但也不得不承认,这个机会选的好,可以说太好了。
如果直接削权贵特权,必然会引起所有人反对,可现在……你要不要封国?想要就交权。
封国重要还是特权重要……他们会说都重要,但非要二选一的话大多数人都会选封国。
当然了,权贵就是权贵,不可能把所有特权都收走,现在的问题是朝廷想收回那一部分特权。
这将决定着群臣对此事的态度。
长孙无忌道:“不知圣人想如何调整,还请示下。”
李世民道:“食邑与封国二者选一,要食邑就不封国,封国就交出食邑。”
对于这一点众人都没有异议,这一点很好理解,封国都有了再要食邑就是贪婪了。
“选择食邑者特权不变,主要针对的是选择封国的权贵。他们享受的大部分特权都将保留,主要针对的是其在本土的财产特权。”
“凡是选择封国的,可以经商,但不许在本土大肆置办田产。其财产将不再享有免税特权,必须和普通百姓一样缴纳皇粮国税。”
众人又等了一会儿,见李世民没有在继续往下说的意思,房玄龄才出口问道:“就此两点吗?”
李世民道:“对,就这两点,诸位以为如何?”
众人都感到不可思议,本来他们以为皇帝会提出很苛刻的交换条件,心中都提了一口气。没想到板子高高举起,就这样轻轻的放下了。
在他们看来这根本就算不上削弱权贵特权,而是很正常的行为,皇帝要是不采取这样的措施那才有问题。
权贵拥有封国可以源源不断的获取大量财富,要是再允许他们在本土大肆置办田产。
诸侯王的权势只会越来越大,朝廷越来越虚弱,对他们采取限制是必然的。
确认李世民对权贵特权的削弱如此简单,众人都放下心来,齐声道:“臣等无异议。”
李世民道:“那诸卿就好好考虑一下,这场分封该如何进行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