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成身退(1 / 2)

加入书签

来使正是李泌的随身弟子,大唐关中招讨使杨绾。

杨绾独自一人一骑,走进叛军营地里后,满眼看到的都是面色灰暗,如呆鸡一样看着他的士卒。

杨绾骑马在叛军营地里走着,如入无人之境。所过之处,叛军士卒纷纷让路,好像这杨绾就是他们的救星一样。

他们想的没错,杨绾正是奉了李泌的军令,来挽救这些士卒的性命的。

他们是叛军,当初是听了安禄山“清君侧,保皇帝”的鬼话,跟着安禄山造反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有受骗上当的意思。

在这之前,他们则策马苍凉大地,追剿来犯之敌,都是大唐的粮米养着的正规军人。

李泌不忍心将他们全数杀死。而且,杀死他们,长安守军也会有伤亡。大唐土地辽阔,最珍贵的是人口。只要人口多一些,大唐就会再创辉煌。

杨绾在安庆绪的军帐外面下马,然后高声喊道:“大唐关中招讨使杨绾,奉长安留后,御史中丞,讨逆大将军,邺城侯李公军令,特来面见安庆绪。”

喊过后,杨绾手捧一只包裹,只是站在军帐外面,静静地等着。

军帐内,安庆绪和他那名手下瞅着外面,心里都是在纠结着。两人都明白,出去和不出去,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后果。

出去,意味着迎接大唐来使,也就意味着投降接受处置。不出去,则是等着来使觐见,双方谈不拢以后,就代表着双方依然要打下去。

两人想来想去,觉得还有第三种选择,那就是死在军帐里,落一个贞烈的名声。

可他么的这名声有用吗?安庆绪在心里骂道。

自己只做了十几天皇帝,就被迫死在自己的军营里,传到后世,想必这名声也好不到哪里去。

两人想来想去,都是迟迟拿不定主意。

外面的杨绾也不着急,依然站的如同一棵树一般笔直。

越拖越久,有些叛军士卒等不及了,竟然纷纷跪在了杨绾身后。

安庆绪看的明白,大吼一声便拔出佩刀,朝自己的脖子上抹去……

那名手下眼疾手快,一把抓住佩刀,喊道:“陛下,好死不如赖活着,何必自寻短见。”

手下这么一喊,安庆绪就像是找到了台阶下一般,顺势松手将佩刀放开,然后便跪在地上大哭起来……

安庆绪本身就不是什么有气节的忠烈之士,只要李泌不杀他,他愿意投降。

况且,李泌一再保证不会杀他,给他吃了一个定心丸。

就这样,安庆绪脱去甲胄,换上杨绾带来的一身青衣小帽,骑了一匹驴子,跟在杨绾后面朝着他日思夜想的长安走去……

李泌没有食言,让安庆绪做了大唐长安城延秋门正八品的守门小吏。

只是,这里从此热闹了起来,人们都纷纷来此看这位曾做过十几天皇帝的守门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