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抱元守一(1 / 2)
"天下万物,皆以有为生;有之为始,以无为本;将欲全有,必反于无。”
—选自王弼《老子注》第25章
这段话意思是说,宇宙万物之所以能够生成并且存在,是因为它们以“无”作为本体依据。因此,要全面深刻地把握万“有”,就必须把握其本体“无”。
所谓“抱元守一”,来自庄子的虚静观。这里的“虚静”,其实是“无”的另一种别名罢了。老子认为,世上万物的变化发展是循环往复的,事物运行到极点,必然走向反面,动之极必曰静。
抱元守一说到底是道家人一种炼神不炼形的修行方式,排除心中杂念,保持心神清静。其主旨是守持人之精、神、气,使之不外泄、不内耗,长期充盈体内。
胡抱元与胡守一以此为名说明他们是一对虔诚的修道之人。他们幼时在茅山修道,十余岁时被迫下山,归乡务农。后来,在十年浩劫之中,胡守一受了这样那样的苦楚,他对道教的某些东西产生了不解、歪解甚至愤恨,走上一条与大哥胡抱元完全不同的路。
“胡师兄,全真教袁士妙这边有礼了!”袁士妙一进入古宣纸店中,也不顾店里的其他顾客,直接以道家之礼问候。
“袁道长,不必客气,”胡抱元本来正在裁宣纸,一抬头两道长眉毛也跟着抖动,“那边先坐一下,我这就好。”
“道长?她是道士吗?”买宣纸的女顾客长相俊美,扭头望向袁士妙,一脸的不解。
“道在心中,生活即是修道,修道便是人生。”胡抱元头不抬眼不挣,顺口回了一句。
王双宝和梁小慧对望一眼,这句话在他们初次来这里时胡抱元曾经说过。
购买宣纸的女顾客走后,胡抱元端着把茶壶走了过来。王双宝连忙接了过去,摆好茶杯斟上茶。
“袁道长,收的好徒弟啊。”胡抱元微笑着看着王双宝。
“师兄说笑了,”袁士妙随意的在店中看了一圈,“您道行这么深,怕是徒弟不少吧。”
“我算什么,”胡抱元缓缓摇头,“说到道行,大年初一的晚上,我店里曾经来一位世外高人,我们曾促膝长谈了近一夜。”
“大年初一的晚上?”王双宝的眉头皱了起来,“您见到的莫非是龙虎山正一道的马清一马道长?”
“呵呵,”胡抱元捋须轻笑,“正是他。”
马清一和胡抱元年龄相当,修为相近。正一道和茅山符录派的道义也相通,两人能长谈一夜肯定颇有心得。
“胡师兄,”袁士妙突然发问,“你的堂弟胡守一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他会在山神庙底的香炉上刻上‘天地不仁胡守一’这七个字?为什么他会加入玄妙会这样不黑不白的组织?还有那个梁友贵,跟胡守一到底是什么关系?”
“你我同是修道之人,自古至今,华夏道教各门各派的道义各有延伸,理解上有诸多不同。”胡抱元端起茶杯喝了口茶,“人有好坏之分,道也有正邪两道。守一虽不至于入了邪道,但他的思想确实是走偏了。至于那个梁友贵,我实不知情。”
“你对他了解吗?”梁小慧忍不住问了一句。
“他在山神庙做的手脚我是听马道长说的,”胡抱元放下茶杯,缓缓而言,“为此我还去过一次,那笔迹和语气的确是守一做的。”
“胡道长……”王双宝的眼神一直在胡抱元放在八仙桌上的手指上,那根大拇指有些畸形,在一侧长出了小枝。
“你说这个啊,”胡抱元用左手摸了摸,“六指,从娘胎里带的。”
“在香炉底下留下了一个拇指印,是您的吧!”王双宝有些小激动。
“可能吧,”胡抱元也不记得了,“我蹲那里扶着香炉看了一会。”
“师兄,你认识王双宝的父亲王文林?”袁士妙不想被这些枝节影响了谈话。
“十五年前的一天,有一个瘦弱的中年男子来我这里买能拓印碑刻的宣纸和油墨。我一眼就看出这个人阴气伤体,好像被什么东西给迷了。我也猜出他大约要下坟,但是我最终还是卖给了他。”胡抱元长叹一声,似是有无尽的悔意。
“为什么呢?”梁小慧不解,“既然看出了他的问题,为什么还要卖给他?”
“因为一个人,他说这是中华道门的趋势。我不能以个人名义去改变,否则会酿成大祸!”胡抱元的眼睛挣大了,足以看出他当时的震憾。
“万一是扯谎呢?”梁小慧根本不信,“这个人是谁?懂得恁多?”
“这个人不会是阴阳先生谢宝山吧?”王双宝大约猜到了。
“对,就是他。”胡抱元点点头,“此人不是阴阳先生那么简单,就道家修为而言,我比他差了个层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