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传道之具(1 / 2)
"治得天心意,使此九气合和,九人共心,故能致上皇太平也。所谓九人,即其无形委气之神人,职在理元气;大神人职在理天;真人职在理地;仙人职在理四时;大道人职在理五行;圣人职在理阴阳;贤人职在理文书,皆授语;凡民职在理草木五谷;奴婢职在理财货。”
—选自《太平经》卷四十二
张角传道,手持九节杖为符祝。九节杖,即权杖之仪、传道之具,即是源自于此。
“袁道长多心了,”田淑丽连忙解释,“我虽不是修道之人,但我对道学很感兴趣。你刚才看到的那些道家典藏,有很多都是我的手抄本。抄来抄去就知晓了一些道家的知识罢了。”
“哦,”袁士妙对这番说辞并不十分信服,“那本《太平经注》是不是在你手上?可否借得一观?”
“十六年前,张娟的确交给我一本古书,”田淑丽起身收拾碗筷,“但同时也交给我一个权利,就是要把这本书交给能我相信的人。”
“能让你相信的人?”梁小慧快人快语,“我们不是吗?”
“还不够。”田淑丽笑了笑,将碗筷端到厨房。
“小慧,”袁士妙给了她一个眼神,“去拿。”
“嗯。”梁小慧心领神会,一个箭步就冲了出去。
“田阿姨,”王双宝看着去而复回的田淑丽又问了一句,“张老师给您的那本到底是不是《太平经注》?”
“差不多吧,”田淑丽端坐椅上,好整以暇,“全名为《南华老仙太平清领书注释全钞》,作者是梁昱。”
“梁昱?”手拿九节杖跑回店中的梁小慧恰好听到了这个名字,非常惊喜,“那是我梁家始祖的名字啊。”
“当然,我知道,梁昱是兰沃子村的梁姓先祖。人公将军张梁的弟子。”田淑丽看到九节杖的时候眼神有些奇特,“这是九节杖?这么短?”
“小慧,给田店主看一看。”袁士妙并没有回答,只是对着梁小慧挥了挥手。
“怎么会这样?”田淑丽很不自然地拍拍额头,“真的有九节?竟然也是真的。”
“你这是什么意思?”袁士妙的心像一下子被揪紧了,“什么叫作‘也是真的’?”
“难道你还看过别的九节杖?”梁小慧也很惊讶。
“田阿姨,这是怎么一回事?”王双宝也呆住了。
“唉,”田淑丽恋恋不舍地将九节杖还了回去,“就在今天上午,你们来之前宣纸店胡大叔的外孙带着两个人来过这里。他们手里也有九节杖,只是比你们这段要长不少。我把那本古书给了他们。”
“也有?”袁士妙被这两个字给刺痛了,“难道这九节杖……”
“分成了两部分!”梁小慧替她说了出来。
九节杖的长短之迷到今天方始得解,原来不知何故此杖被人为分成了两部分。梁小慧手中的那截应该是杖头,较短;而肖成德他们带的较长的那段应该是杖身。
“他们那段长什么样?”吃惊之余,梁小慧有些好奇。
“是你们这段的三四倍长,造型有些别致。”田淑丽比划着,“上面有个圆孔,他们说是原来有宝石在那里,后来丢失了。现在看来,那个洞原来是用来连接杖头的。”
“他们那个也有九节?”梁小慧问题多多。
“不是,但是上面有四个古体汉字,”田淑丽用手指在桌上写了写,“九杖之仪。”
“原来是这样。”袁士妙心中五味杂陈,不是滋味。
“阿姨,您刚才还有两个人?”王双宝对这个更感兴趣。
“一个板寸头,另外一个仪表堂堂的,你是他们的头儿,也是修道之人。”田淑丽直摇头,她怎么也没想到一个上午就有两拨修道的人来她店里。
“这三个人就是你能相信的人?”袁士妙还是感觉不可思议,“就是因为九节杖?可我们也有啊。”
“除了老胡的外孙,其余两个也姓梁,也是兰沃子村人,而且是嫡系传人。”田淑丽无奈地笑笑,“他们也会背诗,也有九节杖。当然我就把古书给了他们了。”
田淑丽所说的三个人,一个是胡守一的外孙肖成德,板寸头就是梁尧,而那个仪表堂堂的修道之人很可能就是梁友贵。
“那你为什么不直接拒绝我们呢?”王双宝有些糊涂了。
“因为你提到了张娟,并且说她还活着,又跟我说了那么多鬼啊怪啊的事情,”田淑丽颓然坐在椅子上,“我心想你们肯定拿不出九节杖,那我就不必自责了。没想到,你们竟然也拿出来了!”
“师傅,还来得及吗?”王双宝试探性的看看袁士妙。
“来不及了,这会怕是都到中州了。”袁士妙摇了摇头,满脸的失望。
“你怎么知道他们是梁氏嫡系传人的?”梁小慧还是不太服气。
“那个板寸头我认识,兰沃子村村长梁友富的儿子。”田淑丽叹了口气,“我和梁友富也是同学,这个梁尧不认识我,但我认识他。他和他大长得很像。而且,这九节杖本就是梁家祖传之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