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浮士德的自强不息精神(1 / 2)

加入书签

索的每一个阶段又是毫无关系的。浮士德的一生一直都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悲剧”中接受先人们的思想成果,对爱情、政治、艺术的探索也是接受着靡非斯托的安排与执行。最后在建立人类幸福自由王国中找到了自己的事业,但在事业实现上,浮士德走的还是一条不知出口在何方的理想道路。浮士德的这种盲目喻示着人类在对理想的追求与未来的创造中所能做的也只是在黑暗中不断摸索。在这样的探索中人类显现出来的是对自身的疑虑。太阳出来了一—可惜太耀眼,双目刺痛,我背转开脸面。世事本如此:渴望企盼,一旦努力达到了最高境界,实现之门便会豁然洞开。可眼下永恒的光源喷射出大片火焰,惊的人直惊呆。诚然我们会想点燃生的火炬,但包围我们的是一片火海!多么炽烈的围绕着我们啊!是苦乐交替的恨?或是爱?真受不了,只好回首尘寰,在清晨的雾幔里藏起身来。浮士德将自己探求的目标比作太阳,描述了自己对理想追求的感受,同样也代表了人类对目标追寻的必然过程。它表现出人类与真理的距离一—目标是不可及的,生命不可能趋向目标,人生本是在目标引领下的反复与回旋。靡非斯托曾说:“到头来你是啥,仍旧是啥。不管你头戴发卷无数的假发,不管你脚蹬厚底盈尺的靴袜,你本来是啥一—将永远是啥“。人类虽然有着找寻世界真理的至高目标,但真理是何形态、如何达到却无从知晓。人们能做的仅是像浮士德那样对任何事物都进行尝试,乞求在某处遇见真理。

我们不得不承认,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类不仅受着物质世界的吸引,他本身也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面对无限的真理,人类始终是渺小、卑微的。在对真理的探索过程中,人类会感到孤独与困惑也是必然的。浮士德是人类精神困境的完美阐释者与体现者。歌德在作品最后安排浮士德在双目失明后在想象中实现理想,体验到满足感,这正说明歌德清楚人类存在的困境,清楚双眼完好的浮士德是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的。同时,它也喻示了人类对于自身存在的种种矛盾仍没有找到解决的办法。

面对漫无边际的探索道路,人们常演生出来的就是悲观主义和享乐主义,但歌德笔下的浮士德却抗拒了它们。“生命的狂潮,行为的激浪,我上下沉浮,我来而复往!生生又死死,永恒的海洋,往返地交织,火热地生长,傍着时光飞转的纺车,我织造神性生命之裳。”歌德在悲剧的背后同样隐藏着希望的火光。人类一直希冀以有限抗衡无限,于是产生了痛苦,也激发了创造力,就个体而言,这种反抗是失败的,就整体而言则仍在继续。在歌德看来生命是时光织成的,它是无处不在、无所终止的。死只是生的一部分。人类在时间的海洋不断沉浮,但从没停下探索的脚步。启蒙主义者始终对人类的前景怀有乐观的信念。他们试图培养人自身的完整及人与环境的和谐。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人类不可避免地要经受苦闷与彷徨,但这一过程同时也是人类不断认识、了解自身的过程,更是让受挫者从中获得启示的过程。浮士德在不断否定自我的过程中也不断确立了新的自我,在-次又-次失败的悲剧中浮士德的生命具有了更高的存在意义。在子夜“一场中,浮士德被忧愁吹瞎了双眼,但还是感到夜似乎已经很暗很深,可我的心中却豁亮而又光明“。在这里,浮士德超越了个人的小我,与人类的大我合而为一。浮士德在这样的欲望升华的过程中,放射出来了无尽的光彩。歌德的浮士德在艺术形象上比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具有更高的价值,哈姆雷特只肯定了人的价值,但对于人生的意义,人的作用只是用怀疑哲学的方式提出存在与不存在'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却并未加以解决;而浮士德则肯定了人的作用,并明白地说出了“泰初有为”的观点。浮士德用自己奋斗的一生向世人揭示着人生的目的在于行动.在于做出有益于社会的实践,通过这些实践来不断追求真理,最终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宗白华先生曾分析说近代人失去希腊文化中人与宇宙的协和,又失去了基督教对上帝虔诚的信仰,人类精神上获得了解放.得到了自由,但也就同时失所依傍,仿徨,摸索,苦闷、追求,欲在生活本身的努力中寻得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歌德是这时代精神伟大的代表。《浮士德》是人生的全部反映和其他问题的解决。歌德与其替身浮士德一生生活的内容,就是尽量体验近代人生特殊的精神意义,了解其悲剧而努力,以求解决其问题,指出解决之道。所以有人称“他的《浮士德》是近代人的圣经。“

参考文献:

[1]歌德.浮士德[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

[2]蒋承勇.西方文学中“人”的母体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3]盖松梅,陈占友.康德自由思想初探[j]社会与经济信息,2002.(2).

[4]爱克曼.歌德谈话录[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5]卢卡契.《浮士德》研究[a]卢卡契文学论文选(第一卷)[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6]傅守祥.启蒙精神的高度与限度——试论理性悲剧浮士德的启示意义[j]思想战线,2004.(2).

[7]傅守祥.理性悲剧浮士德:人类灵魂与时代精神的发展史[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2).

[8]宗白华.美学与意境[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第五篇:

《试析浮士德的自强不息精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