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2章 为了各自的坚守(1 / 2)

加入书签

这是一场属于超低空的追逐战,距离地面仅有400多米。

坐在飞机座舱里向下望去,别说地面上的山峰和岩石清晰可见,甚至连阵地上翘首张望的中日双方军人的脸都能看得很清楚。

从远离七亘村山脉到转了一个大圈重新杀回这里,周大鹏和僚机陈不平已经和属于铃木正雄的这架日机追逐缠斗了超过4分钟三十多公里。

双方皆开了加力,如果有摄像头,你可以看见,座舱内双方飞行员的脸上都冷峻如铁。

脸色无比难看的铃木正雄不仅是因为他目前的位置处于劣势,正被中国人的战机在尾部追逐锁定,更糟糕的是他座下的96陆攻已经达到极限的航空发动机甚至开始剧烈抖动震颤,最大航速450公里每小时的96陆攻被他以近500公里航速狂奔,只要再过一分钟,不需要中国人的机枪把他打成碎片,他的飞机就得自行解体。

按常理来说,他现在最应该做的,不是继续在低空被中国人的飞机如芒在背的追逐着,而应该是迅速拉起机头,在合适的高度减速,在中国人飞机的机枪子弹扫射中他的飞机之前爬出座舱,跳伞。

不管伞落地点在那里,他活命的几率都超过百分之八十,一个活着的日本飞行员俘虏对于中国人来说,自然是远比一具尸体有用。

可是,他能逃吗?或者说,他还有资格逃吗?在追逐战之前,他率领的两个中队24架战机,已经只剩下7架,而中国人的战机,却未损失一架。0比17的战损比将创下日军陆航甚至是包括海航在内最高纪录。

这个记录创造的耻辱甚至比在四年前第八师团折戟于长城和热河两万多人战死的耻辱更大,好歹,据战后中国统计,中国军方参战的三个团7000多人,亦死伤超过5000人,战损比为1比4。

更让铃木正雄难以接受的是,在耻辱的战损比的刺激下,他没有逃,率领着6架战机重回战场,以必死的决心想改变耻辱的结局,但收获的却是更多耻辱。

追逐战发生以后,短短几分钟内,无线电通话器里,不断响起己方飞行员临死前或跳伞前的告别,从一个到两个,再到五个六个,直到通话器里一片静默再无同伴的声音,可是,日军陆航中尉依旧没有收到一架击毁敌机的通报。

包括他自己,也没有,还在中国人的追击下苟延残喘。

到现在为止,战损比已经变成了0比23,一个让铃木正雄完全绝望的数字。这个数字,对于铃木正雄这个中尉中队长来说,他活着,甚至比死亡更要痛苦。他的家人,不仅会丢失他这个陆航中尉的荣耀,而且还将会因为创造耻辱记录的他从此坠入万丈深渊,他甚至已经透过眼前的虚空,看到了父母妻儿在无数人的嘲笑和讥讽中艰难度日的模样。

死亡,虽然令人恐惧,但,每个人,都有自己深爱的人啊!他们,比生命更重要。

脸色愈发冷峻的铃木正雄脸上露出了一丝疯狂,继续压低机头,继续深踩油门加力,丝毫不顾航空发动机抖动的愈发厉害,甚至开始冒出了淡淡烟雾。

其实,做为铃木正雄的对手,周大鹏那架尚未达到极限值的魔改P40也好不到哪儿去,他的发动机还未达到最大负荷没有问题,但他的油料却是不能和只从100多公里外飞来的日机相比,同样开着加力的他也只能无奈的看着油料迅速消耗,如果在30秒之内他不能击落视野中那架狡猾而顽强的敌机的话,他的油料将会降到一个可怕的存量上,他再也没有把握飞回630公里以外的延安飞机场。

他同样不会畏惧死亡,但他更不愿丢弃战机,战机贵重倒是其次,最重要的是现在日本人已经封锁了沿海的运输通道,整个中国现在已经没有从国外进口运送回国内的海运了。

美国华人在战争之初再度发起捐款购买的四十架战机零件还停留在檀香山的港口,无法运抵国内。现在,“航空义勇军”的飞机是战损一架就少一架,无法得到补充。

未来的战争还很长,他必须得为“航空义勇军”们留下足够可供和日寇战斗的武器。

他必须在30秒内击落这架敌机。

视野中,负责诱敌的陈不平的僚机已经依靠娴熟的技术以侧转并低空减速的方式脱离了日机的锁定。日机放弃了同样侧翻露出脆弱的机腹去追逐陈不平,反而继续压低机头,向300米甚至更低的低空俯冲。

脸上露出一丝遗憾的周大鹏将手从机枪扳机上松开,日机真的够狡猾,只要他侧翻,他已经提前锁定敌机可能翻转位置的瞄准镜就可以彻底锁定他,两挺12.7毫米机枪就能透过敌机脆弱的机腹将之打爆。

可是,狡猾的日本飞行员并没有上当,反而是向更低空俯冲。

只是,这样就能逃了吗?周大鹏狠狠一推加力杆,同样深踩油门,丝毫不顾低空失速继续狂追顽强至极的日机。

只需要给他10秒,他就有信心追上敌机,并将之打爆,无论是他拉升还是做企图躲避的机动。

在这样的低空中做机动,或许自己都能撞地面上去。

两架飞机一前一后风驰电掣般的从七亘村阵地上空不到300米的天空上掠过,强烈的气流在地面上形成一股狂风,吹得人的眼睛都睁不开。

但很多人,无论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都舍不得闭上眼睛。甚至,连独立团各阵地上早已准备好的MG42重机枪集火射击的阵地都无人开火,就这么趴在地上看着两架都涂着太阳却不同颜色的飞机在自己并不远的头顶上疯狂追逐。

那是属于天空的战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