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六章 灰心丧气(2 / 2)

加入书签

常委会上的消息很快传出去了,在汉南官场掀起了轩然大波,过去干部调整都是走走过场,只要领导点头了基本上就八、九不离十了,现在倒好,还要搞什么岗前考核,既不提升级别,也不任命,那多尴尬啊,还要每周写什么报告,这不就人人都知道是下来专打小报告的吗?这可是遭人恨的活,谁愿意干这种没权又遭人恨的倒霉差事啊?!

尤其是那些通过关系好不容易才混进这批调整干部名单里人更是一个个沮丧万分,当然也有些有才干有眼光的干部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既然这次的干部考察创新模式是新省委书记提出来的,那么他一定会对此事保持高度关注,他们都知道这位新省委书记是从外省空降的,在汉南并没有什么熟人,他肯定也需要培养自己的班底,一旦能入了这位年轻的新省委书记的法眼,成为他的心腹班底,那就当真是前途无量了!

所以在得知段昱将亲自出席动员会,并将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这些干部就越发兴奋起来,磨拳擦掌,卯足了劲要在新书记面前好好表现一下。杨卫平就是他们中的代表人物。

杨卫平,男,三十六岁,民族,汉,学历,硕士。毕业于燕京人民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选调生当过村官,历任汉南省北江市柳园县小店镇党政办主任,副镇长,柳园县粮食局副局长,局长,主管工业和招商引资的副县长。属于那种既有高学历又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复合型干部。

能够进入这次的干部调整名单对于杨卫平来说完全是一个意外,因为他一无关系二无靠山,所以尽管学历才干都很出众,在任职岗位上也干出了政绩,却是一直升不上去,所以当他接到通知,得知要去省委党校参加青干班培训,培训完后很可能就要被提拔的消息都有些难以置信。

后来到了省委党校学习,自然和培训班的同学有所交流,他才明白了其中的关窍,这份名单是老书记离任前留下来的,大部分都是关系户,但是如果全是关系户,难免会被人诟病,所以老书记特意要求要留出一部分名额,给那些真正能干事,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干部,这样就算有人说空话,也有理由反驳,于是杨卫平就幸运地入选了。这也正是秦海涛高明的地方,做任何事都会预留余地,所以主政汉南这么多年,尽管也有干部对他有怨言,但很少有人告他的黑状。

本来杨卫平对仕途都有些灰心丧气了,作为燕京人民大学的硕士研究生那是很吃香的,毕业的时候有好多单位抢着要他,开出了很优厚的条件,甚至留京直接进中央部委也不是没可能,但当时正好汉南省委组织部到燕京人民大学动员汉南省籍的高学历人才回乡就业,还搞出了一个很吸引人的高学历人才引进计划。

杨卫平本就是汉南省人,听了当时去学校联系的省委组织部的干部的动员就有些动心了,能回家乡做官也算是衣锦还乡了,对还在农村生活的父母也好照顾,而且那份高学历人才引进计划确实很诱人,所以他毫不犹豫地就报了名,并以优秀地成绩通过了汉南省委组织部的选调生考试,回到了汉南省。

可是在回到家乡以后,没有多久,他就有些后悔了,当初的那个所谓的高学历人才引进计划根本就是一个官面文章,政绩工程,省委组织部把他们招来以后,直接下放到基层就不管了,而基层的领导对于他们这些高学历的人才却不怎么看得上眼,认为他们眼高手低,有学历没能力,根本不顶事,难当重任。

这里面还有一种心理作怪,那些基层领导大部分学历不高,如今杨卫平他们这些高学历人才却要在他们手下做事,所以他们就处处刁难,故意给他们出难题,以此显示自己的威严。

所以杨卫平他们的处境就很难过了,工作不好开展不说,甚至连财政下拨的工资也经常被克扣,跟杨卫平一起引进的那一批人,有门路的都找机会调走了,没门路的干脆辞职不干,自谋出路了,留下的不过是区区的五六个人。

杨卫平也留下来了,他觉得既然留下来了,就应该做出点成绩,才对得起家乡父老,于是沉下心去,扎根基层,利用自己的知识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短短两年多时间,就把一个贫困村变成了当地有名的小康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