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局长终于开口(1 / 2)

加入书签

“我希望郭有才的账目不要有什么问题,否则,可苦了单纯无邪的郭筱竹了。”

因为心里面有事,晚饭吃得很快,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和郭福生进行正面的接触。走在去渡口的路上,心事细密的李云帆提出,在和郭福生进行接触之前,最好先和郭队长谈一谈,如果能从郭队长的嘴里抠出一点有价值的东西,再找郭福生谈话,铺垫就更充分了。

李云帆的建议得到了郑峰的认可,大家也觉得非常有这个必要。

不过,大家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六个人回到祠堂的时候,郭筱竹在桌子上留了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这样一段话:“王公安,热水,我们已经准备好了,晚上,生产队要分山芋,今天晚上就要分到各家各户去,我迟一点过来。”

既然是连夜分山芋,那么,各家能使得上力气的应该都在地里,郭队长一定负责分山芋,郭福生肯定也在山芋地里。

郑峰当即决定,先到地里去看看,视具体情况而定。

一行人穿上棉大衣,走出祠堂。

在去后村的路上,很热闹,有推独轮车的,有挑担子的,有背着篓子或者筐的,有挎着篮子或者粪箕的,男女老少,独轮车和扁担上挂着马灯,有的人拿着手电筒。

“郑局长,你们这是到哪里去啊?”

郑峰让到路边,朝身后看了看,和他打招呼的原来是徐长水的母亲。徐长水推着一辆独轮车,大娘的手上提溜着一盏马灯。

“大娘你们这是去分山芋啊!”

“是啊!这几天会比较忙一些。”

在郑峰和大家看来,徐长水母子的情绪比先前好多了。

“我们跟你们到地头去看看,这山芋大概要分到什么时候啊?”

“顶多七八点钟吧!”

郑峰捋起大衣的袖子,手表上的时间是六点二十分。

走过石桥,穿过树林,便看到一处亮光,亮光是有若干个灯光组成的,田埂上停着很多辆独轮车。

郭筱竹眼睛很尖,她一眼就看见了郑峰一行,她从人群里钻了出来:“王大姐,你们怎么来了?”

“我们来看看。”王萍道。

“你们要找谁说话?”

“大家都在忙,我们看能不能搭把手。”

“是郑局长啊!有事吗?”郭队长从人群里面挤出来。

“现在头等大事是分山芋,山芋分完之后,再谈我们的事。”

郭队长正在指挥十几个妇女用藤条框将几大摊子山芋分成如干小堆。每堆山芋倒几筐,郭队长说,今天是第一次分山芋,不按人头按家数,后面再分的时候,按人头算。

郭有才也在人群里面忙着,他没有打理同志们,也许是没有看见吧。

郭队长把郭筱竹叫到跟前:“筱竹,你写阄子吧!”

一个操南方口音的女孩子手里拿着一盏马灯,郭筱竹从口袋里面掏出几张纸和一支笔。这个操南方口音的女孩子应该是插队知青,她旁边还站着两个女知青。

郭筱竹将几张纸递给另外一个知青:“小华,你把纸撕成一百四十六张。”

卞一鸣很好奇,为什么要把纸撕成一百四十六张呢?这种分配的方式太过原始,卞一鸣站在一旁,看四个女孩子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被叫做小华的女知青,将撕好的纸,一张一张地递给郭筱竹,郭筱竹在纸上按序写上“1”,“2”,“3”,“4”——,一直写到“73”。

一个知青将郭筱竹写好的纸条按顺序压在一堆堆山芋上。

郭筱竹又写了七十三张纸条,同样,也是从“1”写到“73”。她将写好的纸窝成团放到一个藤条框里面。。

卞一鸣终于看明白了,筐里面的纸团是让乡亲们抓的,抓到多少号,相应的山芋堆就是谁家的了。

山芋堆放在山芋垄之间的深沟里面,一共放了八行,每一行之间相隔四个田垄,前七行每行有十堆山芋,第八行只有三堆,这样摆放,各家找起来非常方便,乡亲们恐怕对这种分配的方式已经非常熟悉了,而同志们则觉得非常新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