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2 / 2)
卫琳琅本就是不争不抢的性子,又因为自己的出身而时常自卑,因此便觉得或许这就是她的命。她身为皇上的妃嫔,却没本事讨得皇上的欢心,本就是她自己无能,也怨不得旁人。
八阿哥小的时候,卫琳琅经常想去看望自己的儿子。可是,每当她有这个念头的时候,总是会听到身旁伺候她的宫女不屑的感叹八阿哥摊上她这么一个无宠的额娘,可真是倒霉!
还说倘若她有自知之明,远着八阿哥一些倒还好,只怕八阿哥靠自己的本事将来还能有机会得到一些皇上的宠爱;而若是她时常往八阿哥身边凑,只怕她的晦气便会过到八阿哥的身上,连累的八阿哥也会被皇上厌恶。
卫琳琅听多了这些话,逐渐便打消了去看望八阿哥的念头。因为卫琳琅心里十分清楚,在皇宫之中,皇子们在长大之前,都是子以母贵。
也就是说哪位皇子的额娘身份贵重,受皇上的宠爱,哪位皇子便会受到皇上的宠爱,这的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否则,刚刚出生的婴儿都大同小异,哪里就能立即看出其天姿不凡,聪明伶俐呢?
就如同二阿哥如果不是仁孝皇后赫舍里氏的儿子,哪里有这个福气刚刚出生便被康熙下旨正式册立为大清国的皇太子呢?
卫琳琅想通这些事情以后,便将对八阿哥的思念统统藏在了心底,就连对八阿哥都是一副冷漠的模样,令八阿哥误以为她不喜欢他这个儿子,因此还伤心难过了许久。
等到八阿哥渐渐长大以后,果真是一个有出息的孩子。八阿哥凭借自己的本事,逐渐令康熙看到了他的聪慧和努力,之后又办了几件令康熙满意的差事,更加得到了康熙的夸奖。
八阿哥自幼聪慧,而且由于被生母卫琳琅刻意疏远,因此早早便甚晓世故,从小即养成了亲切随和的待人之风。
八阿哥按照宫里的规矩,年满六岁即入上书房读书,每日跟随名师大儒学习以满文、蒙古文、汉文等文字,并且跟随谙达骑马射箭等功夫。
康熙二十六年六月十日,康熙对年长的几位阿哥的学业与功课进行了一次考核,其中便有才满六岁的八阿哥。当日,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七阿哥胤祐、八阿哥胤禩按照次序到康熙面前,每个人皆读数篇文章,年仅六岁的八阿哥朗读文章之时,不仅毫不怯场,而且纯熟舒徐,声音朗朗,因此获得了康熙的夸奖。
后来,八阿哥越大越出色,年仅十七岁的时候即被康熙封为贝勒,他是当时被康熙封爵的皇子之中最年轻的一位。后来,康熙又命八阿哥管理广善库,负责重建东岳庙,并且署理内务府总管等等,可见康熙对八阿哥的欣赏与器重。
就连卫琳琅都沾了八阿哥的光,康熙二十八年被升为嫔位,康熙三十九年十二月行册封礼,晋封良妃。卫琳琅心里为八阿哥感到高兴之余,更加肯定了之前她疏远八阿哥的做法是正确的。
于是,为了不影响八阿哥的大好前程,即使卫琳琅心中十分想念八阿哥,但她却依然疏远着八阿哥,每次八阿哥来看望她,她都不敢与八阿哥多说话,更不敢留八阿哥在自己宫里多待,只让八阿哥多亲近其养母惠妃。
好在八阿哥越大对卫琳琅这位亲生额娘越是孝顺,令卫琳琅心中十分安慰,背地里还因为此事偷偷的掉了好几次眼泪。卫琳琅心知她这辈子都不会得到康熙的宠爱了,她只希望能看到八阿哥平安幸福。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希望也被康熙给毁了。
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十六日,康熙的御驾由塞外回抵京城。十八日,康熙便遣官员大臣将废皇太子胤礽之事告祭天地、宗庙、社稷,并且下旨将胤礽幽禁于咸安宫内。
大阿哥胤禔对太子之位觊觎已久,此时见胤礽被幽禁于咸安宫内,自然越发难耐不住自己急迫的心情,大阿哥在朝中活动频繁,大有对太子之位势在必得、舍我其谁之意,因此,大阿哥惹得康熙对他不满,遭到了康熙严厉的训斥。
自从遭此重创以后,大阿哥胤禔自知无望承继大统,便向康熙举荐八阿哥胤禩做太子,还说看相人张明德曾观八阿哥的面相,断言称八阿哥日后必是大贵之人;大阿哥还口出狂言,称愿意替康熙诛杀二阿哥胤礽。
康熙听闻大阿哥所言,顿时勃然大怒,又因为大阿哥的话认定八阿哥亦有希冀大统、争夺储君之位的心思,对八阿哥也不满起来。次日,康熙又召众位阿哥至乾清宫,当众训斥八阿哥胤禩其生母出身辛者库贱籍,指责八阿哥柔奸成性,妄蓄大志,自幼心高阴险,与党羽相互勾结谋害胤礽,并且立即下旨将八阿哥锁拿治罪。
卫琳琅当日听宫人们告诉她康熙当众斥责八阿哥的那番话以后,当场便被气的吐了几口鲜血。
卫琳琅怎么也想不明白,明眼人一看便知道这些都是大阿哥故意将八阿哥推出去当挡箭牌,以此转移康熙对他的怒火,此事原本与八阿哥一点关系都没有,可是,康熙便就此认定八阿哥欲争太子之位。
康熙甚至为了彻底断绝八阿哥登上太子宝座的可能,还当众以那样严厉的话训斥八阿哥,丝毫不念父子之情。
卫琳琅想到康熙当众训斥八阿哥的话便觉得心如刀绞。原来,无论她再怎么疏远八阿哥,八阿哥还是一样会被她连累!她从前不被康熙相信,被康熙误解了一辈子也就罢了,如今她的亲生儿子难道也要落得和她一样的下场吗?
不日,张明德一案审结,康熙又斥责八阿哥听闻张明德口出狂言之后,竟然不向他禀告,必定存了非分之想,当即又革去了八阿哥贝勒的爵位,将其贬为闲散宗室。与此同时,康熙又以张明德罪大恶极,下旨将张明德凌迟处死。在张明德行刑之时,康熙还命所有与此事有关之人必须前去刑场观刑,大有杀鸡儆猴、以儆效尤之意。
卫琳琅听说八阿哥观刑之后大病了一场,心中顿时心疼不已,也跟着生了一场大病,身子越发虚弱了。
张明德一案刚刚结束不久,三阿哥胤祉又向康熙禀告了一件事情,于十月十五日向康熙奏称大阿哥胤禔与蒙古喇嘛巴汉格隆合谋魇镇于废太子胤礽,这才致使胤礽言行荒谬,又令康熙勃然大怒。
康熙命人追查此案,方才查明在张明德一案中,大阿哥胤禔才是罪魁祸首。正是胤禔听说张明德乃武功高强之人,便收买了张明德,打算利用他去行刺太子,康熙又从张明德口中听说其曾经奉大阿哥之命去劝说八阿哥刺杀太子却被八阿哥赶走一事,明白了原来是大阿哥故意在太子被废后向康熙禀报张明德为八阿哥看相一事,欲将祸水东引至八阿哥的身上。
康熙查明白一切后,便革去大阿哥胤禔的爵位,将其幽禁于府中。但康熙明知八阿哥并未亲自出头去争过太子之位,都是因为有人于挑拨搬弄是非,构陷于八阿哥,才会将八阿哥牵连其中,并不是八阿哥的罪过,然而,康熙终究还是对八阿哥存了戒心,父子之间再也回不到从前的信任了。加上此后又发生了百官保举八阿哥为太子一事,更是彻底令康熙认定八阿哥有意图争夺太子之位的心思,遂更加厌弃了八阿哥。
卫琳琅总觉得是自己连累了八阿哥,因此才会令八阿哥被康熙厌弃,毁了八阿哥的大好前程,于是更加郁郁寡欢、整日以泪洗面,令本就虚弱的身子更加雪上加霜,终于撑不住倒了下去。
卫琳琅知道自己剩下的时间不多了,终于忍不住握着八阿哥的手,流着眼泪,用尽全身的力气对八阿哥说道:“胤禩,这么多年来,其实额娘一直十分想念你,只是,额娘的出身不好,又不得宠,因此怕连累了你,所以才一直不敢与你亲近……”
卫琳琅还想告诉八阿哥,嘱咐他要好好的照顾自己,希望他能平安幸福的安度一生,然而,卫琳琅却发现自己已经虚弱得说不出话来了。
卫琳琅在陷入昏迷之前,感受到八阿哥的眼泪落在自己的手上,听见八阿哥哽咽的哭道:“额娘疼爱胤禩,胤禩早就知道了……胤禩很想让额娘过上好日子,不再被人冷眼相待,是胤禩无能,竟累得额娘为胤禩累心至此!令额娘为胤禩熬坏了身子,胤禩实在是不孝……
胤禩什么也不求,只希望额娘能够熬过此劫!胤禩只想让额娘好好的活着!胤禩好不容易今日才与额娘说了几句真心话,胤禩不信与额娘的母子缘分便只有这么短!胤禩求额娘一定要坚持下去,胤禩还要孝顺额娘一辈子……”
卫琳琅心中十分舍不得离开胤禩,陷入昏迷之前,卫琳琅好生后悔,她竟然因为内心的自卑与怯懦糊里糊涂的过了一辈子,连自己唯一的儿子都没能照顾好!她实在不是一个好母亲!
倘若有来世,她希望还能与胤禩再续今生的母子缘分,那时候,她一定要好好的照顾胤禩,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要亲口告诉他,她很爱很爱他,再也不会愚蠢的疏远自己的亲生儿子,白白的浪费了那么多年的时光,未能与儿子好好相处。
延禧宫西配殿之中,秋燕再一次大着胆子走到了床榻旁边,小心翼翼的伸出一个手指,慢慢的放到卫贵人的鼻子前面,却猛然吓得变了脸色,转身便撒腿向殿外跑去,一边跑一边小声念着佛经替自己壮胆。
秋燕并不知道在她念诵佛经的时候,卫贵人再一次有了呼吸,而且脸色也逐渐有了一些血色,不像刚才那样苍白。
秋燕一路跑到后殿,向惠妃禀报称刚才卫贵人已经过世了。惠妃和敬嫔一愣,连忙请来周御医一起前往西配殿去查看卫贵人的情况。
然而当周平为卫贵人诊过脉后,却惊讶的发现卫贵人不止没有过世,而且脉相比之前还要平稳了一些。接下来,只要卫贵人能够醒过来,可以喝得下汤药,吃得下东西,便一定可以逐渐好起来的。
秋燕没想到卫贵人并未断气,只以为自己刚才惊慌过度才会误以为卫贵人过世了,连忙跪下向惠妃请罪。
惠妃虽然训斥了秋燕几句,却没有责罚她,只命她今后伺候卫贵人的时候再精心一些,别再闹出这样荒唐的事情来。
惠妃暗自庆幸自己刚才多留了一个心眼,又请了周御医查看卫贵人的情况。否则,若是她方才听了秋燕的话以后,便命宫人将卫贵人过世的消息禀报给贵妃娘娘,后来才得知卫贵人还活着,可就要闹出天大的笑话了!
周平又重新为卫贵人施了一次针,秋燕又喂卫贵人喝了一些汤药。众人惊讶的发现之前连一口汤药都喝不下去的卫贵人竟然喝了小半碗汤药。
卫贵人喝过药之后,竟然睁开了眼睛。惠妃和敬嫔见卫贵人醒了,脸上皆露出了笑容,安慰她醒了就好,还嘱咐她一定要好好的喝药,调养好自己的身子,尽快好起来。
周平为卫贵人诊脉之后,称卫贵人的脉相已经好了许多,如今已无性命之忧,只要调养得宜,不久之后便可康复。
敬嫔笑着对惠妃道:“还是惠妃娘娘的办法好,命秋燕将卫贵人的装殓衣裳穿上一冲,卫贵人果然好了起来!倘若皇上和太皇太后知道惠妃娘娘办事这样妥帖,一定会夸赞娘娘的!”
敬嫔又对卫贵人道:“今日多亏了惠妃娘娘命秋燕为你换了衣裳,给你冲一冲,果然便冲好了。你以后可要记得惠妃娘娘对你的好,好好报答惠妃娘娘才是呀!”
惠妃却浅笑道:“卫贵人能后熬过此劫,可见也是命不该绝。卫贵人无事便好。你身边原来的大宫女碧晴和三个粗使的宫人伺候得不尽心,竟然连你病了都不知道,直到你命悬一线了才想起来向本宫回禀,实在是该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