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命题开启求订阅(1 / 2)

加入书签

昌西卫星发射中心的发射架上,洁白的烛龙火箭上方,是刚刚露出曦光的天空。

启明星还在天空中闪烁着。

顾松、简玉书、郭跃、何安志,都在静静等待着烛龙火箭预定发射时间点的到来。

这一次,不再像之前那么紧张焦虑又期待了。

在迭代思维和充足资金的支持下,其实很多环节,都已经有了数次测试和改进优化。

他们的心里,把握是很足的。

在何安志心目中,从来没有想象过,运载火箭的研制,能以这样的方式和效率来进行。

就像他在之前也难以想象,为什么像燧石航天和spacex这样的私营企业,能够这么快在航天领域做出突破。

一个是自研卫星加上参与可回收火箭改进,一个干脆直接研制自己的运载火箭。

关键是,两边都成功了。

这当中,烛龙火箭的研制速度,固然有怎么去调度这个系统工程的方法论起到了作用。

但恐怕最主要的,还是身旁这个年轻人在诸多关键难点上,迅速给出的解决方案。

当他充满期待地向上级建议,要尽全力吸纳燧石航天,作为航天科技集团重要的合作伙伴的时候,上级领导沉默了一会,然后告诉他先好好消化巩固现有成果。

在感到十分不理解的何安志不断的追问下,上级领导才告诉他,顾松要参与到更重要的绝密项目当中。

何安志这才没办法地离开了上级领导的办公室。他不知道,上级领导也是因为航天系统和超高音速滑翔载具密不可分的关系,才知道顾松是这个项目顶级科学顾问的身份。

于是现在,他只能安心地等待烛龙火箭发射成功。然后,他就要投身到神箭系列火箭的全面升级当中去了。

顾松的内心确实是平静的。

去年八月在这里进行的第一次试验,只是保险起见才进行的一次前期论证。

为了这枚烛龙火箭,其实他已经倾注了好几个月的时间。

从发动机,到材料,到传感器,到制导系统……这么多的东西,它们的设计细节,都已经在脑子里完成了模拟。

只要安装、测试和发射指挥、测控团队不出问题,就不会有什么问题。

而这些东西,正是华国航天体系一贯做得最出色的地方之一。

于是等倒计时结束之后,烛龙火箭如期开始升空。

短暂的两分多钟之后,一级火箭就分离了。

这个时候,火箭刚刚飞到卡门线附近,后续的入轨任务交由长安卫星测控中心去指挥调度,而昌西发射指挥中心里,则紧张地开始监控着一级火箭的回收。

与上次的试验不同,这次,一级火箭是从近一百公里的高空下落,然后要能完成回收。

要实现这个目标,一级火箭要保留足够的燃料,提前关闭发动机与火箭主体分离。

然后,在调整姿态后,重新点火,尽量稳定在回收轨道上。

在这个过程里,发动机会不断反复点火,控制火箭下降的速度,也控制火箭下降的轨道和姿态。

发射指挥中心里,所有人都只能看着。

现在的技术条件下,基本实现不了对火箭还进行什么远程遥控。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从这边发现有异常,到通过计算得到解决方式,到发出指令,早已挽回不了了。

何况,火箭高速飞行的过程中,高热所产生的等离子体,会严重干扰信号的接收和发射。

因此,只能依靠安装在火箭上的导航系统,实现自动控制。

实时感知自己的姿态和位置,比对系统中的轨道数据,依照预先设定好的自动程序进行校正。

现在,大屏幕上的数据,让大厅里的人有些感到不可思议。

顾松拿肩膀碰了碰郭跃的肩膀,对他比划了一个大拇指。

郭跃无语地笑了笑:“想让我夸你就直说。”

这样牛逼的表现,自然是因为火箭上的导航系统给力到了一定程度。

实质上,所有人最担心的,就是在一级火箭回收过程的前半段,轨道就偏离到没边了。

现在,到了回收的后半段,反而是越来越有把握了。

毕竟高度越来越低,速度也降下来了。

而发动机的状态仍然足够稳定,燃料也足够充足。

现在,天际已经可以重新看见一级火箭的光点了。

和主体分离后,一级火箭在高空重新点火,经过一个抛物线轨迹,就已经把回收轨迹又重新对准了昌西卫星发射中心。

再入点火持续了20多秒,减缓了火箭在高空的初始下落速度。

现在,一级火箭开始了第三次点火,也就是着陆点火。

这次点火,会持续更长的时间,把火箭速度降低到可以实现软着陆的地步。

众人就从大屏幕里,看到一级火箭的尾部喷射着烈焰,火箭的速度也越来越慢。

速度降到一定程度之后,着陆支架顺利展开。

指挥大厅里,大家都屏息以待,仿佛这样才不会因为自己呼出的气,干扰到火箭一样。

然后,巨大的一级火箭,稳稳地立到了专门腾出来建好的回收台上。

最激动的,要数何安志了。

他几乎是跳着脚地要和顾松拥抱。

好在他跳起来之后,有点尴尬地想起顾松的身份,又收住了手,整个人特别有亚洲舞王的风范。

指挥大厅沉浸在了欢呼的海洋中,只有指令长还强行镇定着,指挥团队准备检测已经回收的一级火箭的状态。

因为按照原定的计划,如果一级火箭成功回收了,就要立刻开始对这枚一级火箭的维护。

然后,尽快完成和备好的同型号助推火箭、二级火箭、三级火箭和通信卫星的吊装,去尝试下一次发射。

顾松想起马斯克玩的极限,想要在24小时之内,实现火箭成功完成发射之后,回收完飞速地维护好加注了燃料,再次携带载荷成功发射。

想一想,这特么跟航班还有什么区别?

这一次,烛龙火箭是没准备玩那样的极限的。

一级火箭会被拉回车间,仔细地检测。确认具备再次发射条件之后,才会和其他火箭构件进行组装,择机再次发射。

不用急,有了第一次成功的经验,第二次更要稳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