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封来信(2 / 2)

加入书签

歇洛克将信件放在床边反复阅读,从中不停获得新的灵感,那就约等于可以不停地享受铺天盖地的乐趣。

以上约等式的成立,并非华生的无根据瞎猜,而是受到了凯尔西的提示。

凯尔西信中提到,自己的卧室也放着伦敦来信。不时翻阅能够有新的收获,而能以此为乐。

照此类比,便知歇洛克为什么单独存放那一类信件了。

华生是要再次感谢远在大洋彼岸的凯尔西,愿意就此小事给以耐心说明。不似他的室友,歇洛克多半时候都是性格凛冽而不愿多言。

日常相处一年,华生终于领教了表面印象会骗人。

这一点,哈德森太太也深有同感,回忆几年前被救时的场景,当时她怎么会单纯地认为歇洛克是乐于助人?

等做了歇洛克一年的房东,她意识到福尔摩斯先生是具有正义感的侦探,但并不代表日常生活中也会一贯的彬彬有礼。

当然,哈德森太太认可福尔摩斯先生是一位绅士。

但这位绅士无聊时会对着墙壁随心所欲地开枪,在房里不受管制地做一些奇奇怪怪的危险实验。

万一不小心打断他对案件的推理思考,就能成功收获一份的冷嘲暗讽大礼包——几乎不分对象。

对此,谁有应对的办法吗?

哈德森太太大胆猜测,是有办法的。

比如一年里来过三次的迈克罗夫特,歇洛克对他的哥哥非常尊重。

比如一月一份的纽约邮包抵达时,歇洛克会沉浸在信件中,而后几天表现得较好说话。

哈德森太太抓到了曾被忽视的关键。

也许只有另一位侦探在场,她的房客之一才能不无聊,更能收敛起某些古怪的脾气,而她的墙头、桌椅等等都会免遭于难。

“华生先生,您觉得班纳特先生会回伦敦吗?”

哈德森太太不由询问,“听福尔摩斯先生提过,他本来只计划在美国呆三年。哦!我很想念他,四楼的客房永远为他而留。”

现在,却已过了三年又六个月。

华生摇了摇头。“对此,我知道得不多。班纳特先生前年已提前大学毕业了,而今在攻读研究生。照理,明年春天是可以回来了。”

只是谁规定必须回伦敦呢?

如今美国是不如英国强大,但纽约有很多新的机遇是伦敦所不曾有的。

说不定就是三年又三年,三年再三年,凯尔西索性就留在了纽约。

哈德森太太有些失落,但仍旧坚信凯尔西会回来。

捎带给她的信里,凯尔西明确提到,身在纽约越是忙碌越是想念她做的小饼干,那是贝克街甚至全伦敦上最好的味道。

此时,华生眼力莫名精准,看穿了房东太太的想法,好心地没有打击对方。

他能说什么呢?说出实情吗?再绅士的人都逃不开一句话,「男人的嘴,骗人的鬼。」

又说了一会话,华生向二楼起居室走去。

进屋就见歇洛克一脸认真地在看信。于是没有打扰他,是连一句下午好的问候都没说。

——歇洛克的阅信时间,无需问好,只需保持安静。

直至三小时后,七点晚餐时间,屋内才有了交谈声。

歇洛克看着华生带来的新书,并不感兴趣华生对案情如何改编表述,而是抽出书里夹着的两张礼券。

“这是什么?「幸运者号邮轮,开启一场永不沉没海上之旅。英国·伦敦——美国·佛罗里达半岛,带您领略大西洋之美。」”

“抽奖券,出版社送的。”

华生不甚在意说,“今年弄出了无线电报,船只航海时与岸上能够更便捷地实时交流。维克多远洋公司的「幸运者号」会在九月十日首航,可载两千多人,约五百个贵宾舱。有49位船客能免费体验贵宾舱十二日游,就是你看到的航线。”

怎么获得49个免费名额?

维克多远洋公司发出了一万张抽奖券,给到一些书店、百货公司等。

只要购买一定数额的产品就能获赠抽奖券。先到先得,奖券不记名,九月一日登报开奖,务必在九月五日兑换船票。

“这是一个多方合作的宣传促销活动。一万选四十九,近两百选一的中奖率,抽一抽说不定就中了。”

五天前出的奖券,现在市面上已经没了。

华生的抽奖券是主编随手送的,而话是如此,但谁都没报有会中奖的想法。

歇洛克一算时间,“后天开奖。”

“不管中不中,我对海上旅行并没有太大兴趣。而且,我们也不会运气好到两张全中,假设只中一张,单独出行就更没意思。”

华生将抽奖券放到书页夹里,“福尔摩斯先生,您想去吗?它的目的地是美国,就算对海景不感兴趣,起码您还能找班纳特先生叙旧。”

歇洛克表现得兴致缺缺,“啊哈,那我为什么不直接买船票去纽约?从佛罗里达半岛到纽约,还要再坐好几天的客船。华生先生,您知道的,这是在浪费时间。”

有道理。

华生点头,“那好吧,如果只中一张,我就转手送人。”

但,如果连中了两张呢?

同样的问题发生在宾利与班纳特太太身上。

前者定制了一整套礼服被送了三张票全中,后者难得买了一件贵价珠宝也是被送票三张全中,是要怎么分配好呢?

九月十日,号称永不沉没的「幸运者号」即将启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