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2 / 2)
嗯,新故事,亲们看文愉快!
么么哒(づ ̄ 3 ̄)づ
第27章 年代文女主的前嫂子
等送走了陈虹,阿瑶躺在土炕上小憩了一会儿,思考着接下来的事情,伴随着七七年越来越近,政策也比前几年要宽松些,但若是想要回城的话,还是千难万难。
县城里,若是表现好的大队,每年是有一个可以回城的名额,不过红星大队在平县属于不上不下的那种,自然是轮不上,况且就是有,也不可能落到原主的身上来。
至于何家那边,就何父何母自女儿下乡后,一封问候信都没来过的姿态,就知道他们是一点指望不上的。
若是想要回去的话,最好的办法就是七七年的高考。
所以眼下她最要紧的事情,就是想法子找些学习资料,不过想着自己刚才翻遍了原主的家当,现金十二块,票的话只有一张三尺布票,另外还有几十斤的红薯干和五斤白面以及将近一百斤的杂面。
改日请假去县城看看,能不能买两本书吧,哪怕是旧书也行。
“何瑶瑶,何瑶瑶,时间差不多,该上工了。”
阿瑶正想着便听到又有人叫她,是知青点仅剩的两个男知青胡荣和张军。
“来了。”应了一声,阿瑶先把窗户关好,又抓起挂在门板后的一个布包,这才走出房门。
“下午好。”阿瑶学着原主的语气神态和两人打招呼说道。
胡荣和张军也都回了句,下午好。
一行三个人往地里走,路上也和一些在树下纳凉的老人打招呼。
走了一会儿,阿瑶的额头便出了汗,不是累的,是热的。虽然大队那边要求让他们三点左右到地里去上工,但大夏天的这个时间点依旧炎热无比。
古柳村不算大,很快就到了他们要上工的地方。
任务时拔草。
他们不算是最早到,但也不是最晚,先到记工分的那里,报了个到,表示自己已经来了。又从旁边的一个戴着军帽的老者手里,领了锄头。
这才下了地。
此时的玉米还不算高,才到脚踝处,因长期有人劳作的缘故,地里的草不算多,除起来还是比较容易。
只是天却热的让人有些难受。
“呦,我当这是谁呢?这不是知青点,唯一没嫁人的老姑娘吗?”
忽而,一个大嗓门的女声响起,声音里带着不加掩饰的尖酸刻薄以及难听。
阿瑶抬头就看到,一个四十多岁,穿上两个带着补丁的藏蓝色半袖的妇女,正一脸怒火的盯着她。
想了想,很快就知道眼前的人是谁?
是赵建业的妈妈,赵母。
“阿姨,您今早起来是不是没刷牙,不然的话嘴巴怎么能这么臭。”从来都不是吃亏主儿的阿瑶当即就反驳了回去。
赵母看阿瑶居然还敢回嘴,想到她居然敢狮子大开口的要两百块的聘礼,偏偏大儿子被猪油蒙了心,还非她不可,这心中生气的小火苗就一蹿三丈高,“好啊!居然还敢和长辈顶嘴,还说是城里来的有文化的知青,这还不如我们村里的姑娘懂事孝顺,最起码不会张嘴就要两百的聘礼。”
“翠花,这是怎么回事?”早在赵母开口说第一句的时候,就已经引起了周围干活妇女们的注意,赵母的这话一落音,便有人凑过来,先看了阿瑶一眼,又开口问道。
赵母早就等着呢。
连忙竹筒倒豆子一样,把事情给说了一遍,当然中间也没忘记添加一下自己的个人想法:“……你说说现在娶个媳妇,即便是顶好的,也才百十块,她倒是好,张嘴就要两百的聘钱。敢情她不是嫁人,而是卖身呢。”
“赵家婶子,我敬重你年长,但你的话也不要说的太过分,我可从来都没打算嫁到你们赵家去。”就凭赵母这般性情,别说赵建业长得不怎么样,就是他真的是个美少年,阿瑶也表示自己敬敏不谢。
“你什么意思?”赵母愣了一下,随后火气更大:“……你不打算嫁给我儿子,还敢开口要两百的聘礼,你居然敢骗钱,信不信我找警察抓你。”
阿瑶瞥了瞥嘴,说:“不说我没骗,就是真的要骗,也不会找你家。”赵家最值钱的就是去年刚起的三间瓦房。
也正是这三家瓦房,掏空了赵家所有的家底。
赵母听到这话,顿时气的脸通红,但偏生又反驳不了。
他们赵家的人口不多,但花销却不小,因为赵父瘸腿不能干重活不说,每个月都还要吃药,小儿子每个月寄回来的津贴倒是能存下大半来。
但去年一盖房子,也全没了不说,还欠一些。
如今赵家说一句家徒四壁也不为过。
阿瑶看着渐渐聚过来的人群,也知道时间差不多,便直截了当的开口说:“赵婶子,本来姑娘家面子薄,我不大好意思开口,不过既然你说开了,我也就直接告诉你。我不喜欢你儿子也从来都没打算嫁给他,之所以提出要两百的聘礼,那是因为知道你家拿不出,想他知难而退。这么说,您听懂了吗?”
“竟是这样。”还不等赵母开口,一个过来凑热闹的婶子,当即恍然说道。
古柳村虽然不是什么贫村,但也不算富庶,两百块,全村能拿出来的人家还真是没有。
赵母也一时有点愣住,显然她从未往这一点上想。
事实上,原主本来也不是这个意思,她就是想要两百的聘礼,不过嘛,眼下却要改了。
此时此刻,阿瑶的心里也有点小庆幸。
因这个时代的关系,人人都不富裕,赵建业开始追求原主的时候,家里才盖好房子,家里一穷二白,每天能吃饱饭就不错了,自然也就没钱送什么礼物,甚至因赵母把管财政紧的很,他连白水煮鸡蛋也只送过一回。
所谓的追人,也只是帮着阿瑶干点活,甚至因为性格木讷的缘故,连路边的开的不要钱的野花,他都没想起送过一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