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2 / 2)

加入书签

除了教辅书每年完善推新,关于留学咨询的巡展也办起来了,邀请国外真正懂行的人过来。门票供不应求,最后直接开在体育馆, 才堪堪满足大家的热情。门票价格更是不管开多高, 买的人都不会眨一下眼。

找关系找到路英这里弄门票的还算正常, 就连路晁和舒雨,包括金明天都时不时被人请托, 可见当时的留学热度有多高。

路英一看,能买门票去现场听的,毕竟是少数, 干脆出版一套欧美名校巡礼, 分门别类介绍了欧美著名大学的基本情况。这套书一出, 就开始了持续的补货之路,一个月总要断那么三次货。于是出版社再接再厉,准备再出一套报考指南。

而之前运作多年拓展的渠道, 也都派上了用场,无论教辅书,留学指南类书籍,还是偶尔出版的小说类书籍,包括杂志, 辅货面之广,远不是一般出版社能做到的。

至于路英老同学的出版社,做人嘛,还是不要口吐恶言的好,呵呵。

路英此时就在办公室里,冲着来求职的主编,呵呵一笑,“说实话,不是我不欣赏你的水平,实在是呀,我跟尚楚还和左盈是这么多年的同学,挖他的墙角这种事,我可做不出来。到时候被人戳着脊梁骨骂,我可没那么厚的脸皮招架。”

原出版社的主编灰溜溜的擦着墙角出门,走到楼下,好几个同事都在下头坐立不安的等着。一见他下来,赶紧站起来,一脸紧张的问道:“怎么样?”

主编摇摇头,把路英的原话复述一遍。每个人的脸皮都火辣辣的痛,要是平时被人这么指桑骂槐,早就一跳八丈高了。

可是生活是现实的,都快要没饭吃的人,哪里还有力气生这种气。

“算了,走吧,我们再找找其他地方。”主编一直以来,都算是中立方,但当初,他明知道出版社里暗流涌动,也能猜出一点动静来,可是半点口风都没露。

等事情过了回头看,路英哪里是被蒙在鼓里,分明就是看你们这些人,哪个是忠哪个是奸。

“出版社真的没救了吗?她,她不是就干的好好的吗?”有个编辑小声的抱怨着。

主编苦笑,“别说了,找工作要紧。”

出版社都半年多没发工资了,一月拖一月,一天拖一天,拖到大家弹尽粮绝,实在没法子了,只得出来自谋职业。

至于出版社的教辅书,就不用多提了,虽然开局卖的还算凑和,但各种各样狗/屁倒灶的事全来了。

副校长的爱人杨佳嫌出版社人多,开了好几个员工,美名其曰精简,其实就是为了省钱。这一开,把校对编辑给开出去了,其他人接手忙中出错,导致一大批已经印刷的书籍出现错误。

又是为了省钱,闭着眼睛把教辅书发出去。这还不是致命的打击,致命的打击是渠道的维护方面,舍不得投入,导致一些地方直接对他们关闭大门。

渠道的减少直接导致销量锐减,等两位校长发现出了这么大的状况后,不骂自己的老婆,却将出版社里的人怪了个遍,特别是当主编的,直接扣发了半年的奖金。

总之,不到两年时间,主编经历了无数次过坐车一般的折腾。

而原因总是惊人的相似,杨桂为了省钱,决定如何如何。因为这个决定,导致销量出问题,导致印刷质量出问题,导致要用更多的钱,才能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之后,有可能连最初都回不去。

左盈永远扮演小白兔,没有任何主见,杨桂永远一副肉痛的表情,员工多喝一杯水,都要投以关切的目光。

两位校长永远是,出版社是大家的心血,我们要共渡难关。亏钱的时候员工没工资,但赚钱的时候,也没看他把盈利分给员工啊。

至于路英时期,工资从不拖欠,奖金按最高额度发放,时不时还要分水果分猪肉的日子,遥远的仿佛是上辈子发生的事。

路英看看时间,打电话上去,叫儿子和舒雨一块吃饭。

“老太太的事解决了吧,我说我去,路路非不让。”这一带办公的人多,开了不少餐厅,三个人就在这里吃了一顿工作餐。

“我外公也说,不好劳动您的。再说,您是大杀器,不到最后怎么能轻易使用呢。”舒雨调皮的吐吐舌头。

引得路英哈哈大笑。

不过她也是说说而已,舒雨娘家有人的情况下,这种事肯定是不希望未来婆家出面的,这里头的情绪也是十分微妙,所以路英才没有坚持。当然,真要是大家都搞不定了,她肯定也会出手。

“你外公也不留下来吃个饭再走。”

“电器城有人来接,外公就跟着一起走了,大概是打算去电器城转转,晚上跟舅舅一块回家。”

“嗯,老人家是要经常出来走动,不过你外公外婆也太能干了,我现在天天吃的蔬菜,都是现成的,完全不用买。”

这回轮到舒雨哈哈大笑了,“没法子,种了一辈子地,哪里停得下来。幸好认识的人多,不然真吃不完。”

金明天弄了个司机,每天去别墅装菜,再给认识的人送去,油钱都不知道花了多少。不过没人计较这个,只要老人家高兴就好。

三个人聊的很开心,期间路英接到一个电话,是许警官的爱人李宝媛打来的,现在路英的包里也揣着一个大哥大,现在大哥大已经成了做生意的标配,有人是为了联络方便,有人是为了充场面。不管为了什么,大哥大的销量是越来越好。

路晁几次说给舒雨买一个,她都给坚决的拒绝掉了。经历过智能机年代的人,让她带个大哥大出门,抱歉,没那个兴趣。

“嗯嗯,嗯,知道了。”

路英挂了电话,嘴一撇,“那边的出版社倒闭了。”

老同学都以为路英出了一口恶气,肯定是极高兴的。

其实路英并没有别人想像中那么高兴,“我有什么可高兴的,他们从来都不在我的眼里。我还以为他们能撑个三年五年的呢,毕竟照着葫芦画瓢,也不至于倒的这么快。结果照着样子都做不来,搞一辈子关系的人去搞业务,能搞得好才怪了。”

做公司即要务虚,也要务实,或者说在务实的基础上务虚,如果只能选一样那就务实。但这两个校长,路英有什么不了解的,务惯了虚的,做报告能仨小时不带重样的,可放在公司里,有什么用?

一个杨佳一个左盈,哪一个是管理公司的料,有今天简直是命中注定。

再回头说两个年轻记者一脑门汗回到报社,他们只是这家小报的实习生,回去之后跟带他们的师傅说起今天的事,一脸冤枉跑一趟的后悔样子。

他们的师傅是报社里的正式记者,听完“哈”的一声,“为什么不报道,报啊。”

两个实习生“哈”一下子傻了。

“怎么报道啊?”其中一个实习生弱弱的问道。

记者眼珠子一转,“你们别管了,我来操刀。”

九十年代,甚至更早一点的八十年代就有地摊文学,经常坐火车的朋友接触的最多,这天下就没有他们不敢排编的。

而现在一些小报也属于历史遗留问题,以前工厂学校企事业单位都是可以办报的,而且是有刊号的正规报纸。随着这些年的一些改革变动,有的厂子没了,也有的单位不再负担办报的费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