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37)(1 / 2)
五毛钱的一些饭量小的也够吃饱了,他们的酸甜汁儿里今放了一点红糖。味道很特别。
田瑞预感这个凉面一定会卖的非常好。就跟他谈一下个合作模式,有分成的,还有一种是拿固定工资的。
分成的话,要扣掉各种成本之后,赚的钱再跟他们分。固定工资的就比较省心,不管卖的好不好,他们都拿那么多钱。工资的钱也很高,一个人五十,两口子就是一百。这比他们在老家的时候赚钱的多一倍。
他们想选这个。田瑞道:你们想好了,肯定是分成赚的多一些。
徐达道:我们想攒点钱。他们之前就羡慕工人那种旱涝保收拿固定薪水的。可惜拿不到。现在有这个机会,他不想错过。再加上虽说他对凉面有信心,但是换一个地方不知道别人能不能接受这个口味,他不敢赌。
况且田瑞也说了,每年重新签一次分成。要是后悔了,第二年可以改。
徐达想好了,说不后悔。田瑞拿的是两个合同。一人一份。他们签订了。
弄完之后,徐达还有点恍惚呢,居然真的成了。在这边包吃包住,一个月俩人还能赚到一百块钱,就跟做梦一样。
他们俩都是闲不住的人,就想尽快出摊。但田瑞说他们刚来,让他们好好休息,还给了他们两天的假。
他们晚上去了县里的夜市,万万没想到一个小县城的夜市居然有这么热闹。
卖什么的都用,价格还不贵。他们看着很新奇。甚至还生出了几分想快速融入这里的兴奋感。逛了一圈花了两块钱,这边的美食也很多,越夜越热闹。
过了两天之后,他要撸起袖子大干一场。凌晨四点就起来揉面,准备酱汁。
等五点帮工的来了之后发现他都已经准备的七七八八了。
当天凉面就挂在各家烤肉店里了。
他做的都是方便包,面和调料分开。一份是一份的,吃的时候撕开一拌就行了。
县城里都知道这是从外地请来的大师傅,想尝尝外头的口味跟他们这有什么不同,都还挺捧场的。
没一会儿,就有人回来道:我们店还要一百份儿。
徐达笑呵呵道:好嘞。他从早上到现在,各家店送了一百份儿。刚休息一会儿,加单的又来了。
田瑞道:要是累的话就少做点。悠着来,别给自己累坏了。晚上还要摆夜市呢,到时候人更多。
徐达道:不累。他浑身就像是有使不完的力气似得。他以前学做凉面的时候很认真,毫不谦虚的说,是他们兄弟姐妹中做的最好的一个,但生意始终不温不火,终于找到感觉了,这么多人爱吃他们家的凉面,也不枉他千里迢迢的过来。
徐达做凉面的对媳妇道:估计我爸做的也没我做的多。太得劲儿了,恨不得天天都这么忙,只要大家喜欢就行。
徐达媳妇累的都快说不出来话了,但脸上也有些高兴。东家给他们开了这么高的工资,得好好做,才能对得起这份钱。
今天凉面大受欢迎足以见得,田瑞请他们过来是值得的。
他们可是亲自见识过夜市的繁荣,对于晚上的出摊就更期待了
第51章 初心
隔壁大水县的马书记来到田瑞他们县里。
原因无他, 马书记突然发现身边年轻干部都喜欢往旁边县跑,说那边的东西好吃。
起先马书记也没理会,可是渐渐的连几个局长也赶上周末的时候过去喝酒。
这个月他跟隔壁县里的刘书记一块去省里汇报。他先汇报, 随后刘书记汇报,就看见领导坐直了身体。对方一个季度的税收竟然高达百分之三十, 而且还带动了全县两千人的创业。他们鼓励摆摊, 民众的生活可比之前好了, 还带动了一点旅游产业。
马书记听着嗤之以鼻, 两个县挨着,他们要山没山, 要水没水的,还旅游, 去那玩啥?可话到嘴边又生生的咽回去了。
在会议上, 省领导高度赞扬了刘书记,说他管理有方。还号召其他同志都要学习这种带领当地百姓脱贫致富的行为。
弄的马书记有些郁闷, 回去就开会专门研究了这一情况,还把那几个经常去隔壁县打牙祭的年轻人叫过来询问。
那几个年轻人听到领导问话来劲儿了,说那边的肉串和烤肉多么多么好吃。吃完边溜达边打一份冰淇淋或者奶茶,可滋润了。还说能不能让田瑞家也来大水县开一家分店,这样他们就不用每天走那么远了。
听听, 这都是什么话?马书记可做不出来这个事情, 他好歹也是一县之长。去挖一个隔壁县做饭的,多少有点掉面子!不过, 他打算亲自来去看看,还带了他的女儿一起。
他们坐的是县里的专车,但也不好太招摇。车子在县口就给他们放下。
到了隔壁的县里,就看见有不少三轮车在招揽生意。人工蹬的三轮车, 盛夏三轮车跑起来自带着凉爽的风,大部分人都喜欢坐。
马书记有些惊讶。这边的三轮车很多,大街上也热闹。
马书记带着自家上刚工作的女儿,挑了一个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坐了上去道:去田瑞家烤肉。他来的时候都打听清楚了,烧烤摊白天不开,只有夜市的时候有。白天全天营业的就只有烤肉铺。
年轻蹬三轮的笑道:好嘞,您要去哪家烤肉店?我们这一共十家店呢,都是一个老板的。
这句话给马书记问住了,他倒不知道这个。
年轻蹬三轮的青年道:你不是本地的吧,那我听我的吧,去中心店,总店长在那边,我听人说,要是赶上试菜,都是免费吃的,说不定还能看见田瑞本人呢。
马书记不动声色道:田瑞很难见?
蹬三轮车的青年道:他家店多,又奶茶店,又烤肉店的就十多家,前两天又开了早餐店。可不就看不到人么。
马书记看着蹬三轮车的青年还挺健谈的,就跟他攀谈了起来,道:你们这外来的人多么?
多,周围的人都愿意过来。像干我们这行的,门槛低有个三轮车就行,很多外地人干这个。本地人干这个的少,原来大家都一门心思的进厂,现在出去摆个小摊比进厂挣得多呢。都琢磨干点啥!就算干不了的,也可以去田瑞家打工,他们那进去就十五块的工资,转正就翻倍,干的好的还额外有奖金。
马书记道:这么好,你怎么不去。
蹬三轮车的青年道:我这人爱自由,带着客人蹬一圈挺自在的。说完还不好意思笑了:我妈就说我没出息。
马书记道:也不少挣吧?
蹬三轮车的青年道:嗨,猫一天,狗一天。不过每个月都超过三十了。
马书记道:你们这有钱人这挺多的。一般人钱都恨不得掰八瓣,再远的路都走过去。他们县里就几个蹬三轮的,都是实在没的干了才干这行。不像这里,蹬个三轮都能赚这么多。
怪不得人都愿意来他们县,出苦大力也能赚到钱。
蹬三轮车的青年道:前几天装修队的还招人呢,把一米八以上的都挑走了,要是干那个挣的钱更多。县里做买卖的人多,这么一来二去的,县里的闲人就少了。
时间长了就连家里最古板的老人思想都扭过来了。只要不偷不抢,干啥不吃碗饭?没必要专门盯着进厂。
马书记听了,倒不说话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