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1 / 2)
赵巧娘还不知道丁敏秀现在的想法, 她也跟着关注俞向居现在的动向,是想要跟他讨一些钱,让她的日子稍微宽松一些。
过年她手上都没钱给外孙他们红包了。
现在没有找到人, 她也没办法,只能先这样,至于女儿说回头去特区找人, 赵巧娘觉得这不可行, 先不说特区那么大, 就是在特区恰好找到了他们, 但是这样并不代表以后都能在那里找到他。
可以确定的一点, 俞向居不在特区工作, 他调走了, 调到省外去了。
而且去了,就是俞家一大家人,去找俞向居还好说,但是这么多人,她们两个讨不了好的。
赵巧娘不知道丁敏秀的真实想法,俞向居就更不知道了。
他调走了以后没有那些烦心事,原先的压抑消失了,他只要专心工作就可以了。
而且工作了以后,经历的事情多了, 他现在看着沉稳了不少。
俞向晏看到他, 拍了拍他的肩膀,“看着你也长大了, 有没有喜欢的姑娘, 要是有的话, 及时把握机会。”
俞向居脸上有些不好意思, “还没有。”他不着急,他的那些同事倒是对这个很热情,对于他这种大学毕业的香饽饽,单位里面不少人都想把他们家的女儿、外甥、侄女之类的介绍给他。
不过他暂时还不想着成家,想先适应多一两年,到时候再谈。
俞向居觉得自己还不够成熟,他连和赵巧娘的事情都没有处理好,谈了对象,有了孩子,他身上的责任会更加重大,他没信心自己能处理好这些。
俞向晏:“工作上有遇到困难吗?要是有遇到什么困难别瞒着,我们可能没有什么好办法,但是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我们多少也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
俞向海点头赞同,“对,我们都比你大,比你早参加工作,你要是遇到什么问题,别自己一个人扛着。”
俞向居眉眼弯了弯,“我知道,我单位的人都挺好的,对我挺友善。他说的时候,眼睛里都带着笑,看上去不像是假话。
叶七佳插了一句,“要是没有遇到什么问题,差不多你就要开始找了对象,你别拖太久,这一年又一年的,青春就这么蹉跎了,人的青春是有限的。”
俞向居听了有些窘迫,大嫂这话好像跟大姑娘说的似的。
俞向海:“你在那边有没有可能工作调动?”
俞向清听了竖起耳朵,她更关心这一点,小弟他一个人在那边,没有个亲戚帮衬。
太孤单了。
俞向居摇头,“我才去多久,不会那么快的。”
他也不是不想离家近一些,但是离家近会麻烦,比如赵巧娘和丁敏秀找上门来闹事的话,他很容易吃亏,她们可以不要脸,不会有什么影响,但是他这种公职人员,是比较犯忌讳的。
要是应对不及时就会丢脸,这样子也会影响别人对他的印象,更甚至,这还不只是对他一个人的印象。
他不想连累其他人。
赵巧娘和爸爸分开的时候他不小了,他记事了,所以知道赵巧娘小时候对他是真的很好,凡是有什么吃的,最好的部分都是给他的,他还记得,每次家里买了肉,她在厨房掌厨,都会先给他偷偷夹一块肉尝尝味道。
他要是病了,她会一直守着他。
后来这份感情慢慢的消失不见了,但是曾经有过,他不能直接抹去。
俞向居也知道,以前赵巧娘是想要靠他养老,才对他好的,但是不管怎么说,她没有做过伤害他的事。
俞家不欠她,是她欠俞家,欠她五姐,但是他个人,是受过她的照顾。
要是以后丁敏秀不愿意给她养老的话,他不会坐视不管。
他的良心不允许他什么都不做,他对丁敏秀这个便宜姐姐这些年来也有一定的了解,要是赵巧娘丧失了挣钱的能力,只能靠丁敏秀养活的话,俞向居不觉得丁敏秀会好好的赡养她。
有一些狼心狗肺的人,能做出把年迈的老人扔到屋外,然后看老人乞讨过活的极端现象,俞向居悲观的想,觉得这种事可能不会差太远。
丁敏秀是自私的。
从她和周博扬勾搭到一起以后,就能清晰的看出来。
她也是不要脸的。
同时她也有一张巧嘴。
不然那时候赵巧娘不会逐渐把一颗心都挪到了她那边,做出拿五姐的东西补贴给她外孙的事来。
当然,赵巧娘也有责任,她本人也糊涂。
俞向居感觉,可能是因为那是个外孙吧,带把的,她对儿子有执念,她没有儿子,但是她女儿有。
接触的多了,对这个有血缘关系的孙儿,她的心,从他的身上慢慢的转移了。
现在,她一年年的老了,快要丧失劳动价值了。
俞向居认为,丁敏秀是会要让他承担一部分责任的。
以前赵巧娘临时工的收入,一部分确实有花在他的身上。
但也就是他了。
他不能回来。
回来,老家那边这些事又要传起,俞向居不想把家人都牵连进来,尤其是五姐。
这件事。当初五姐受伤害最深。
他在外地让他们找不到是最合适的,有必要了,出一些钱就足够了。
俞向安都要把这两个人给忘了,听到俞向清这样说才想起来俞向居是为了什么要去别的地方,她皱了皱眉,这事她是不想管的,俞向居心软,但是能够避开,也是有底线的,她换了个话题:“明杰的婚事要定在什么时候?”
一说起这件事情,俞向海和叶七佳就来了精神,“我请人看了日子,正月十六是一个好日子,不过这个比较匆忙,再往下的话,那日子就要去到三月,还有一个要去到六月,我们两个是倾向于正月就办的,这事之前就在谈,该准备的都准备好了。”
俞明杰不同意:“正月的这个太匆忙了,事先没有说好。”隔了不到一个月,太近了。
叶七佳也不失望:“那你约个时间,我们两家人一起商量,不能再拖了。”她也知道这个日子可能性很低,更倾向三月的那个日子。
“两家人一起谈谈?好啊,我问问雨虹,约个时间。”俞明杰也想尽快,所以他很快的就去打电话了,然后回来,问:“年初六怎么样,年初六我们过去羊城约个地方,两家人一起吃顿饭,谈一谈细节。”他一脸傻笑。
俞向海哈哈大笑:“年初六,没问题,那就年初六我们过去!”
俞青山也笑,下一代的孩子也要成家了,成家立业,然后很快又会有再下一代,叫他太爷爷的子孙出生,到时候就是四代同堂。
要是他的命再长一些,搞不好他还能活到五世同堂的时候。
俞向安也挺有兴致的,问俞明杰:“女方有没有提出什么要求?彩礼嫁妆之类的。”
俞明杰有些羞涩,“房子我们电厂已经分配了,到时候我们两个合起来可以换一个三居室,买家具那些,我的工资够用。”
听到这里,叶七佳大手一挥:“其他的那些电视录音机之类的你不用担心,有我和你爸呢。”叶七佳自觉财大气粗,这些不是什么问题。
该有的自然都该有,他们现在手里有钱,儿子结婚那么大的事儿,自然是要尽善尽美的。
俞向清:“明杰,你见过雨虹爸爸妈,怎么样,算个好相处的人吗?”
俞明杰摸着后脑勺,嘴巴咧的老开:“姑姑,他们挺好相处的,也没有提什么要求,就说让我以后要好好对待她。”
叶七佳:“那是应当的,你要是做了什么不对的事,别说你岳父岳母,就是我们也不会看着不管。”
……
除夕夜,这一顿没有出去吃,也没有叫人帮忙,而是大家一起做。
你做一两个拿手好菜,她也做一两个拿手好菜,半大的小子也没闲着,一起包饺子。
他们这边过年没有吃饺子的习俗,但是孩子想吃,那就做。
用的全是精细白面,因为人多,用到的面粉不是一个小数目。
看着这一堆白面,俞青山有些恍惚。
现在顿顿都是白面大米,没有做什么二合面三合面,也没有什么杂粮饭。
以前吃饱都不行,现在吃到撑,大鱼大肉也不是梦想。
如果换到十年前,有人跟他说他能过上这样的日子,一定会以为对方在开玩笑,故意哄他玩,谁能想到这居然能成为现实。
大家的生活水平过的越来越好了,许多东西不用票就能买到,粮食、肉也由市场调控。
虽然价格是比原来高了,但是不会出现买不到的场景,也不会再出现半夜去副食品店排队的场景。
这都是改革带来的威力,这政策好啊,大家干起活来都有奔头了。
双胞胎也在做饺子,林亦泓包饺子非常快,包的不会露馅,不会大小不均匀,林亦宁就跟他相反,她包出来的饺子,看着有模有样的,但是一下锅就很容易露口笑。
俞希伊看不下去了,让她别包饺子去擀饺子皮,林亦宁乖乖的去了,她也有自知之明,她包的是不大像样。
俞希伊看了一眼林亦泓,再看了一眼林亦宁,明明是双胞胎,而且林亦泓是哥哥,是个男孩子,结果女孩在这方面还比不上哥哥,一般来说厨房是女孩占优势,还有小姑姑做的饭菜那么好吃,他们两个下厨都相当一般,没有遗传到做饭的天赋。
林亦泓催促:“快点,包完了这个还有一盘牛肉馅的没有包。”
俞向清从厨房端出来一盘鱼肉:“除了牛肉馅,还有这个鱼肉馅没有包,你们别偷懒,手脚再快点。”
俞向清看了一圈这半大的小伙子小姑娘,人多,都动起手来,很快就能包好了。
天慢慢的黑了,饭菜做好了,小孩子分别去洗了澡,换了新衣服,就到了开饭的时候。
人太多,分了两张桌子。
落座后,俞向清看了桌上的菜式,就有些咋舌,在厨房帮着打下手的时候感觉还没什么,现在看着所有菜都摆上来了,很难不感叹。
这次饺子不说,还有龙虾,鱿鱼,牛肉,羊肉,另外还有平时难得的驴肉和鹿肉。
俞青山给孩子们夹摆放在他面前的扣肉,有肥有瘦,结果一个个都要他换成瘦肉,他们喜欢吃瘦的。
俞向海听了就忍不住摇头:“这就是这几年日子好过了,你们才有这毛病。”日子好过了以后他们买肉多了,这才让孩子们学会了挑选,哪像他们,这个年纪有肉吃就不错了,肥肉最好,有油水,瘦肉在摊位上那是没有办法之后的选择,他们想要买肥肉还要特意赶早或者是托熟人才能买到的,现在真是变了。
叶七佳:“可不,我现在去摊贩那里买猪肉,肥肉经常能见到。”以前是见不到的,最先卖完的就是它。
俞明杰是吃过苦的,知道当初他有多馋肉,他不挑,只要是肉,不管是肥是瘦,他都爱吃。
年纪更小一些的就没怎么受过苦。
小的时候,不记事。
大了,生活条件逐渐上来了。
俞向晏:“这是我们国家的人民日子越来越好过了,才能让孩子有挑选的余地,我们应该高兴。”
是啊,的确是该高兴。
俞向清摸了摸严茗的头发,这孩子也比较爱吃瘦肉,比较香。
以前他们受过的苦,现在他们的孩子不用受了。
更别提现在家家户户都只能生一个。
孩子多了难免会忽视哪一个,但是只有一个独苗的情况下,那是家里的宝贝,有什么好吃的紧着他来。
俞青山给自己的酒杯里倒了一些酒,这是米酒,度数很浅,甜甜的,不能喝酒的人也能喝。
他看着这满满的一大屋子人,有些恍惚,之前全家都团圆是什么时候?
除去办丧事的时候,那是好久以前了,恍惚间可以追忆到他们还在当知青的时候
现在一转眼都过去了这么多年了。
从他们赶上了高考恢复的东风,考上大学以后,一大家子想要团聚就不容易了,以后这样的时候也不常有,小女儿还好说一些,留在身边,二儿子远在首都,他年初二就要回去了。
三女儿婆家不在这边,虽然不是很远,但也不近,而且也不方便老是往娘家跑。
还有最小的小儿子,他也有工作,他出发的时间就比二儿子晚一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