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远走他乡(2 / 2)
失去了爱情和爱人的江锦绣,定下心来,要做一番事业。
想得到井盐,先得打井。
凿井,治井,得有专门的工匠。
地下的卤水运上来,有专门的担水匠。
煎盐的有烧盐匠,设卤笕的有笕山匠,安火笕; 置火圈的有灶头,分工很细。
此外还有掌柜,经手,管事,人员复杂。
而且想成气候,当然不可能只有一口井。
井多了,烧盐的灶也跟着多起来,做事的人,自然更多了。
汲卤煎盐。如果盐井口径太大,井壁容易崩塌,所以井口只能小而深。
江锦绣见自家凿出的第一口井,井周才碗口大,用一个小盂就能盖住。
据说井眼凿的过大,卤气就会游散,于是不能凝结成盐。
凿井的工具,使用的是铁锥,尖端非常坚固锋利,用它在石上冲凿成孔。
铁锥的锥身用破开两半的竹片夹住,再用绳缠紧做成的。
盐井开凿得越深,就要用竹竿子接上以增加它的身长。
一开始还可以象舂米那样用脚踏碓梢,再深一些就用两手将铁锥举高然后再用力夯下去。
然后把把长竹接在一起再捆上铁勺,把碎石挖出来。
江锦绣没想到:打一眼深井居然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而且十分艰难。
她虽然不亲自动手干,但尽量让自己熟悉每个环节。
盐井好不容易凿到卤水层能打出水后,匠人挑选一根长约一丈的好竹子,将竹内的节都凿穿,只保留最底下的一节。
竹节的下端,似乎安了一个可以吸水的阀门,反正可以汲取盐水入筒。
江锦绣看着匠人们用长绳拴上这根竹筒,将它沉到井底,然后竹筒内就会汲满了盐水。
靠人力当然不方便,江锦绣请专门的人在井上安装了辘轳提水。
并且套上牛,用牛拉动转盘,带动辘轳绞绳把盐水汲上来。
这么一来,不但节省了人力,而且加快了速度。
卤水汲上来,倒进锅里煎炼,不久之后,便凝结成了雪白的盐。
第一口井的成功,很快带动了第二口井,第三口井。
盐也在不断增多。
有了盐,自然要对外贸易,才能取得利润。
江锦绣组建了一支专门的销售队伍。
她的价格订得算是合理的,所以很多人愿意同她交易。
在这个时代,盐除了做饭之外,还有最重要的两种用途,一是喂牲畜;还一个就是腌制食品。
很多食物想要长期存放,或者长途运输,那么就少不了要靠盐来杀菌、脱水。
所以食盐的需求量极为惊人。
盐不断地卖出去,银子象水一样流进来。
有了钱,江锦绣也没忘了帮她干活的这些人。
所有人的工钱,是绝不会亏待他们的;另外住宿,饮食方面的待遇,也在不断提高。
而且江锦绣也爱做善事,什么接济贫苦家庭;救助老弱病残自不用说;她还特意办了个善堂,专门接收孤儿,或者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
那些孤儿,甚至还请了先生来教他们读书认字;习文练武。
这么一来,江锦绣在这一带越来越受人敬重,愿意为她做事的人也越来越多。
而修竹,是江锦绣最得力的助手;也是她最信赖的家人。
似乎弹指间,一年的光阴便过去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