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5章 帮人只能点到为止(1 / 2)

加入书签

“家园集团”的临时办公地点很简陋,甚至于连桌椅板凳、办公桌都是以前豆制品厂遗留的旧物。

但是那些职工看上去精神面貌都不错,他们都认识黄瀚无一例外。

都用不着黄瀚开口,就有一位姓赵的男同志领着黄瀚上楼去找总经理。

这位男同志还自我介绍了,他叫赵志华以前是豆制品厂办公室副主任,是复员军人,在部队里干过文书。

萧妈妈见到黄瀚时正在和十几个人谈心,瞧上去应该是附近的住户。

陆惠不在,她带队挨家挨户谈条件去了。

“王总,你们的工作展开得不错啊!”萧妈妈陪着黄瀚和同学们来到她的办公室后,黄瀚笑嘻嘻道。

“呵呵…,还算顺利,至多三天“自强建筑公司”就可以进场,十栋住宅楼下基础,一个月内还有二十栋。”容光焕发的王慧乐滋滋道。

“募股还没有截止吧?”

“截止日期定在八月三十号。”

“我今天带同学们来就是为了入股,你别小看她们,她们都能入股几千块呢!”

“我知道,只要是跟着你的同学,都能挣不少钱!

我们“家园集团”只要有一百块就可以入股,但是我们不收钱,都是工商银行代办!”

“你知不知道至今为止已经有多少钱到账了?”

这下挠到痒痒肉了,王慧掩饰不住兴奋,小声道:“已经过了千万,没想到愿意入股的人这么多。”

“钱不能留着,得以最快的速度周转。”

“我知道,螺纹钢、水泥、红砖等等建筑材料都在涨价,晚买不如早买!现在已经有不少材料进场了。”

当下的物价有些混乱,其中大有文章可做。

建筑材料牵涉到计划内、计划外和“议价”,这里的差价可不是一丁点。

黄瀚爱惜羽毛,不愿意蹚浑水,故而“自强建筑公司”没搞包工包料,只是包清工。

政府是“家园集团”的大股东,当然要竭尽所能给材料计划,“自强建筑公司”也没有必要越俎代庖。

因为这样做了有可能说不清道不明惹一身骚。

“自强建筑公司”包工包料当然要完全采取市场价结算,“家园集团”能够弄不少计划内物资,没有必要放弃天然的优势。

能这么做,敢这么做,最关键的就是“家园集团”是政府控股的股份制公司,不是个体户也不是私营单位。

得把自身优势发挥到极致啊!黄瀚出主意道:

“建筑材料最好都采取船运,联运公司在几条主河道边都有大仓库,可以存些材料在他们那里。

仓储费的事儿你直接去找成局长。只要跟他说是我让你去的,他肯定不遗余力,况且他们交通局不是也参股‘家园集团’了么!”

“对啊!还是你聪明,我刚才还在琢磨这事儿呢。你是不是有个表哥在搞运输?”

“可以给他一些照顾,但是必须建立在同样价格的基础上。”

“我心里有数!这么多人看着呢,我们不会授人以柄!”

“对头,帮人只能点到为止,原则性问题不能丢!‘家园集团’要做到无可挑剔才能够有底气,才会硬气,做群众工作时才会有正气!”

“嗯!嗯!拆迁工作千头万绪,要面对形形色色的群众,大多数群众都支持我们的工作,也有有些胡搅蛮缠的呢!要是我们腰杆子不硬,还就真的没底气。”

“一视同仁最重要,只要没有厚此薄彼,就用不着顾忌谁胡搅蛮缠!”

萧蔷见黄瀚和妈妈聊得欢,一时半会儿停不下来,插嘴道:“妈妈,我要把你帮我存的钱都入股,黄瀚说了,入股比存银行划算!”

“是啊!只顾着劝别人家入股了,我都没想起来自己家。”

“妈妈,我究竟有多少钱啊?”

“我没算过你的、家里的呀!”

“妈妈,你没意思啊!怎么不把我挣的钱单算呢?”

“呵呵……”萧妈妈尴尬了,只好干笑两声。

这时陆惠小跑着赶来了,她就在附近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刚才有人跑去喊她。

陆瑶是个急脾气,一见到陆惠就问道:“妈妈,我要入股,把我这些年交给你的钱全部入股!”

“你们来就是为了这件事?”陆惠听说黄瀚来了,还以为又有大事要商量呢!这才匆匆忙忙过来了。

“对啊!妈妈,我究竟有多少钱啊?”

“你有多少钱?待会儿,我看看啊!”

陆惠立刻掏出永远随身带的笔记本翻了起来。

她真是个事无巨细的人,一笔笔都记账了。

陆瑶居然有接近九千块存款,不全部是她挣的,有两三千是这些年的压岁钱和过生日陆玉琪给的大红包,还应该有几百块银行利息。

见妈妈说她有这么多钱,陆瑶乐不可支,道:“妈妈,帮我把这些钱全部入股。”

“行啊!我再贴你些,凑个整,入一万块咋样?”

“好呀!好呀!”

黄瀚不仅仅蛊惑老师、同学们参股,还特意给黄家、张家的亲戚带话,让他们也拿钱买股票。

一样的给出承诺,入股“家园集团”包赚不赔!

黄道乾、黄道涵以前都是一分钱恨不能掰两瓣儿的主。

如今都转变了思想,也把家里的存款入股了。

张禹根和四个儿子都投了不低于一万块。

他们现在都是有钱人,可以拿得出更多,但是要考虑到自己的产业也在蓬勃发展中,对资金的需求永无止境。

之所以各出万把块入股“家园集团”,其实是表明态度支持黄瀚这个领头羊。

秀儿、玉儿等等高管都没投,因为黄瀚说过,有钱最好在大城市买房子,别怕负债,能够借到钱更加划算。

她们当下都在大城市工作,已经习惯了大城市的生活,也看到了房价的上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