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8章 野心(2 / 2)
人家复旦大学这么表态态,上海交大作为参与研发的主力不能无动于衷啊!
大领导和党高官商议过后给了一个更加诱人的大饼,大领导承诺可以考虑给团队里贡献最大的工程师三个免试读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的待遇。
哎呦喂!这简直是往油锅里滴了水,一下子就炸了。
为什么?
黄瀚团队的工程师、助工最起码是大专文凭、本科文凭的也有十几个,他们何尝不想考研究生?
但是工作了这么多年实际经验丰富了,书本上的知识也差不多还给老师了,哪有可能考得上?
如今只要拼实干就能读上海交大的研究生,这也太诱人了!
正经八百考研,录取率有百分之一吗?被上海交大录取的几率恐怕都没有万分之一。
然现在呢?三十几个同事,具备读研资格的不超过三十个,几率十分之一。
人生难得几回搏?这六个月能够改变人生!
来自三水市的同志们下定决心,拼了!
见自己的团队成员一个个满脸潮红,黄瀚暗自佩服!
由此可见能够做学问、还能够做到这么高位置的都是能琢磨事、又能琢磨人的大才。
黄瀚用预发奖金的方式调动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大团队的积极性,人家大领导用学校的知名度给来自三水市的团队画饼。
顿时把所有人的积极性全部调动起来了。
都不是等闲之辈啊!由此可见提前在中国诞生的电动自行车起点就远高于历史,前途不可想象。
后世的电动自行车牌子多得数不清,黄瀚都说不好谁最大最强。
为什么电动自行车没有发展成如家用空调那般,格力、美的两家公司占领了接近百分之七十的市场份额?
此时的黄瀚有了野心,脑子里想的是独家占领百分之五十的电动自行车市场份额。
专利很重要,此时要不遗余力研发并且大量申请专利,不仅仅是国家专利,还要尽可能多的申请国际专利。
绕不开独家专利,这得给竞争对手造成巨大的困难?
诸多专利在手,严格把控质量关,再利用大生产的优越性进行成本倒算,再有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
小厂没有知名度,他们仿制的电动自行车质量价格都没有优势,如何争夺市场?
研究方向没有异议,接下来当然是确定项目总负责人。
黄瀚是出资人还拥有实干型团队,上一次的合作已经体现出他的组织领导能力。
因此华校长和谢书记力荐他这个大一新生当研发项目副总经理,负责后勤保障。
上海交大的领导没意见,他们晓得负责后勤是假,让黄瀚及时补充科研经费是真!
这两所一流高校的精英都是良好的资源,原本黄瀚就想尽可能创造机会和他们相处,并且一定要处出感情。
他很满意这个项目副总经理的职务。
有了这个职务,就可以经常安排加餐、发放福利,甚至于有机会请他们小酌几杯,聊聊理想谈谈人生。
当下的大学里要动用经费发福利千难万难,会犯错误的,领导们有钱也不敢发,况且高校没钱是这段时间的普遍现象。
黄瀚无所畏惧,因为他拿自己的钱发福利,不从科研经费里走账,谁管得着?管得了?
但是不要好处不是黄瀚的性格,于是乎,黄瀚问了一句,这个项目副经理有没有正经八百的任命书?
谢书记笑了,道:“一千万以上的大项目岂是儿戏,学校要上报国家相关部门备案的。
不仅仅项目副总经理会有任命书,拿到红头文件,各小组的项目负责人也得备案得到任命手续。”
上海交大、复旦大学的一把手校长和党高官都是副部级,有权力下发红头文件任命中层干部。
只不过黄瀚不知道这个项目副总经理有没有对应的级别?按理说至少也得是个副处啊!
两个总经理都是接近六十岁的老牌知识分子,一个来自于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系的权威,一个是复旦大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学系主任。
后来一打听,他俩的级别都是副厅,级别比县长高一级。
黄瀚由衷尊敬这样的人,跟他们协商后,由他们决定组建几个不同类别的研发团队。
两位总经理都是实干家,决定把电动车拆解细分,明确每一个团队的研究方向,规定达成的效果,责任到人。
黄瀚这个副总经理当场宣布了奖励标准,反正这些学者的工资不高,黄瀚干脆以达成阶段性成果立刻按照三个月工资数额发奖金。
按照推算,应该是一个月能够达成一期阶段性成果,意味着真的研发六个月,大家至少能够拿到十八个月工资额度的奖金。
钱不重要,只要能够做到缩短研发时间,提高研发效率,多花一二百万不算啥。
黄瀚很忙,连续忙了三天,已经习惯了和他一起回小洋楼的陆瑶放学后又没见着他,很不开心。
没辙她只好乘公共汽车回去了。
已经回家的萧蔷瞧见了陆瑶没见着黄瀚,问道:“黄瀚怎么又没有和你一起回来呀?”
刚刚上学时成文阁也没有开车,他甚至于没把他的吉普车开来,一个月前才请项惠红帮他把车送来。
因此这段时间他和萧蔷是开着吉普车上学,但是他们不是把车直接开进学校,而是停到离学校不远的“事竟成饭店”。
陆瑶是挤公共汽车回来的,当然回来晚了,心里真的不爽,她叹口气道:
“唉!黄瀚读高中时就像我们的老师。现在读大学了,更加不得了,简直是系主任了。”
成文阁乐了道:“哈哈……,一点点也不奇怪,这才是黄瀚的风格!”
萧蔷疑惑道:“怎么了?他怎么就像系主任呢?我们的系主任可厉害了,我都有些怕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