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露营之夜(2 / 2)
蒋德海此时正蜗居在帐篷之内,读着他的恩师叶爱国留下的工作日记。
“1954年9月16日,科考队正式进入玉山境内……我们都被玉山内丰饶的矿脉和玉脉所震惊,然而更让人感到吃惊的是深处的骸骨,这充分地说明,早已经有人在我们之前进入了这一片领域之中……”
读到这里,蒋德海不禁稍稍停顿了一下。
1954年,那是老科考队第一次进行科考,那个时代里,无数科学家和探险家互相组成团队,开始了艰难而路途漫漫的科学探索,并且也为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但结果是显而易见的,真是因为这些重大发现,华夏的科学界开始振兴,并且各种研究项目也在大力支持下开始发展,从此走上了自主富强之路。
叶爱国等人的这一次玉山之行,很显然是不成功的,最后因为某些方面的阻力和科考条件的艰难而最终放弃,但叶爱国的这本工作日记,却为后来人提供了大量的佐证和帮助,至少从路线上来说,蒋德海就已经找到了一条捷径,那里是一个中转站,可以补充水源和补给,并且通过这条捷径,科考队可以派遣两三个人花上三天的时间来获取最新的补给和水源,而且有些特殊设备也可以提前知会航天院,从而进行装载和补充。
现代科考条件已经十分成熟,并且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对于无人区,可以足够小心并且安稳地穿过,大大减少人员的受伤。
毕竟在这种无人区中,想要完全避免受伤是不大可能的一件事,然而一旦受伤,稍不注意伤口就会溃烂,这才是最致命的,好似原始森林无人区中的细菌和病毒,是都市里的几十倍,如同洪水猛兽,让人避之不及。
是夜,司机早早地去休息,清晨时就要继续上路,而包东树却是老老实实地躺在自己的帐篷里,打开了蓄电照明灯,在光源下看着自己女儿的照片。
岑秋平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坚持写日记,作为蒋德海的学生,他充分地继承了先辈们的优良传统,有这样的日记在,即便是科考不成,也会给后来人一个提醒和忠告,使他们少走弯路。
焦伟康其人,看上去十分消瘦,且正值壮年却白了头,也不知是否是因为勘测的环境太过辛苦,早早使这位勘测高手成了白头翁,此刻他正在帐篷里睡得正香,而徐东风其人,看上去不免有些阴鸷,他有一双如同鹰一样锐利的眼睛,即便是见到何信时,也是用那几近刻薄的目光看了他几眼,随后一声不吭的走开,坐在帐篷里发呆,好像也十分符合他平日里的性情。
何信睡不着,站在盘山路侧面的山地上,感受着清凉的山风,编辑了一条短消息,在信号微弱的环境下,终于是发送了出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