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捐资村学(1 / 2)

加入书签

剩下的十文,割半斤肉回去更划算。

柳青青也不介意,她额外给过福利了,月饼成本也不低,主要是你给十个月饼,人家不一定会乐意,给钱还能做别的用处。

因而,绿豆沙咸蛋口味的月饼和红豆沙牛肉口味的月饼,摆在筐里,在算工钱时,愿意买的就买,不愿意的没关系。

然而,几乎所有人都各买了两个回家,也有人在其中多挑了一个。

晚饭后,柳青青带着柳诚去了村长家和几个耆老家。

每家送了十个月饼,每种口味各五个,再给了节礼各一两银子,又单独给了李耆老和王耆老各二两银子。

六个耆老,只有李耆老和王耆老一个管木工、一个管各处人手,几乎每天都在山上耗着,担的是管事之责。

但他们是村里安排来的,并不是柳青青请的,柳青青提过要给他们算管事工钱,但他们不肯收。

因而,好不容易到了这种节令上,有了由头给他们送礼。

就连村长都没有这二两。

不过,柳青青又额外给了村里二十两银子,说是捐资村学,希望村里有更多孩子可以读书识字明理。

大柳村有村塾,但先生却是很多年前就搬去了镇上的一户人家,还不姓柳,而姓张。

这家人的儿子考上了童生,却三考都未能考上秀才,家境有些艰难了。

正好大柳村需要掌塾先生,便一个月二两束修,包吃包住,回来当了先生。

学童想上学,还得另外支持束修,一年两交,一个学童一年下来,少说也得两吊钱,启蒙生初入学,束修翻倍。

很多农家孩子读个三五年书,不做睁眼瞎,就行了,有意识想读者入仕的,不多。

就是这位张童生,迫于家计,也不得不退守村塾,但他仍没放弃科举,每天守着村塾里二十多个孩子,得空仍在苦读。

柳青青今天提出捐资村学,自然不是为了给村里省这先生的薪俸,而是希望能扩建村塾,再请个先生。

若只是教教字,她也教得了。

但她希望自己的小弟和侄子,能够真正学点东西,为将来入仕打个好基础。

不过,掏钱也是有门道的,她不能因为自己如今有钱了,一次就拿个一百两甚至更多钱出来。

她希望此举只是先带动一下村里建设塾学的心思,也借此看看村里人家是怎么想法。

如果大家都觉得,读书是条出路,家里有点余钱了,就供孩子读书是好事。

那么,她到时再捐点桌椅、书册什么的,也是解决了一大难题。

若大家不动心思,仍是认为识几个字就足够,那她就要另作打算,不能让小弟和侄子误了前程。

而且,掏二十两出来,钱不算少,却很低调,不会让人觉得奇怪。

此举也算良苦用心。

村长收了钱,也表态说想再增加个先生,教教术算之学也好,就算不能继续读书科举,也能有个手艺傍身。

柳青青听了,顿时理解了村长的心情。

农家人不务农而十年八载只顾读书,是要冒很大风险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