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根骨头红鲷鱼(1 / 2)

加入书签

初高中的音乐课常规教材多是《黄河大合唱》、《雪绒花》之类的合唱曲目,对于在汉诺威开过个人演奏会的骆希来说,如今在明德的工作说句不好听,是有些大材小用。

同期同学无论是否有出国深造的,知道骆希归国后进了明德当一名普通中学音乐老师,每一人都吃惊诧异。

要当老师的话去音院附中不行吗?怎么还算是专业对口。

更何况钢专出来的学生,谁还没怀揣着青年钢琴家这个梦?

但骆希觉得这个普通中学老师没那么容易当。

明德里的学生非富则贵,多数从小就被培养各种课外才艺。

上流社会的孩子叁岁会外文五岁骑马七岁弹肖邦也不是多新鲜的事,例如在母亲沉佳仪熏陶下从小学钢琴的高子默。

只要钱砸得多,从小师从各家名师,得闲上上大师课,每年奔赴国外追星一般追着自己喜欢的钢琴家跑演奏会,都是一些小名媛们会做的事。

所以骆希也不能只在课堂上教他们唱“雪绒花雪绒花,每天清晨欢迎我”,音乐鑑赏,基础乐理,曲谱分析……在上音甚至汉诺威学过的东西都得拿一些出来。

说少了,学生们看不起;说多了,又觉得你装逼。

今日是看上个礼拜没看完的《巴黎圣母院》,98年首演版。

画质是蒙了尘的珍珠,年纪比在场的孩子们都大上好多岁。

garou饰演的卡西莫多佝偻着背走姿诡异,身上红袍脏污得如生锈的血迹,是一条受伤搁浅在浅滩的红鲷鱼。

最诚挚的歌声被烟熏烤过,被咸涩海水里过多的盐分浸泡过,被尖锐的树枝抽打过,是一颗颗砂砾在耳膜上摩擦出火苗,滋蔓至四肢百骸。

他对着爱斯梅拉达说,在我的房间里,那里舒适无比,冬天不会寒冷,夏天充满凉意,我随时欢迎你,不论一年四季,若你喜欢这里,它也就是你家里。*

之前两节课都看同一个片段,早上的最后一节课,骆希拉了琴凳靠在墙边,教室昏暗,只有幕布上投着颜色如大海幽暗潮汐般的音乐剧。

或蓝,或红,或紫,或黑。

爱斯梅拉达加入了卡西莫多的歌声,热情的吉普赛女郎和阴暗的钟楼怪人啊,两人的和声却和谐至顶峰。

仿佛这一个故事的结局,应该是他们日久生情,在钟楼里每日敲响那口老旧的钟。

骆希每次听到这一段都会浑身鸡皮疙瘩冒起,两位演员的和音刚冒出,眼眶里就起了雾。

今天是第叁次了。

是不是犯贱?

那么多部音乐剧不挑,硬要挑这一部。

是想验证自己是否已经抛弃了以前的自己,成了铁石心肠的人吗?

好可惜,她到现在,还能想起那人烧烫的胸膛和流淌着暖洋的眼眸,被那样的回忆裹挟着,心肠硬极有限。

她闭上眼时,眼泪会从眼角挤出,滑落,

接着那人就像还站在她面前,笑着说,希希,我会给你一个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