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出击(2 / 2)

加入书签

北上的一路由周道刚负责统帅,而南下的偏师则是高语罕统帅,由马福祥、杨增新、以及熟悉当地情况的白朗辅助。

任务安排之后,周道刚立刻带兵北上,沿着额尔齐斯河向鄂木斯克方向前进。经过白朗的经营,巴尔喀什湖周边的广大地域都成了西部特区的隐形领地,这些地方的百姓大多支持白狼佣兵团,而反抗的罗刹国人早已经在刘麻子的阴招之下,选择北返了。

在这个地方,罗刹国人已经成了瞎子聋子,得不到丝毫有价值的情报。借助着这样的优势,周道刚才得以沿河而上,却不被罗刹国军队获知。当北上的西路军突然出现在鄂木斯克附近的时候,罗刹国驻军这才如梦方醒。

西特军的进展之所以如此顺利,与罗刹国如今的窘境有很大关系。罗刹国作为资本主义大国之中最为衰弱的一个,从战前开始就有许多先天不足。在战前的1913年,罗刹国的钢铁年产量只有420万吨,机器制造业、化学工业十分薄弱,汽车制造业完全没有。许多机器,甚至包括武器都要依赖外国进口。战前罗刹国的机器进口量就占到了全部用量的37%,重要的机器和车床自给率甚至不足1%。

战争爆发以后,罗刹国的国力被进一步削弱,与撒尔国和高卢国的商业联系被切断,机器的进口也大幅度下降。在开战之后到1916年的这段时间里,罗刹国机器工业虽然有微弱增长,但其产品绝大多数都被战争所消耗了。

据统计,这期间罗刹国的123个大机器制造业的产品从20030万卢布增加到95460万卢布。平均军工生产每年增长13倍多,而民用生产只增长40%。到了1916年,农业机器产品的产量只有战前的10%。

国内的机器、车床严重不足,又影响矿石、煤炭、石油开采量的下降。由于缺乏燃料、原料,高炉停火,许多工厂不得不关闭。战前靠进口棉花生产的纺织厂同样被停产,到了1916年,彼得格勒有20%的织机不能开工。

前线的罗刹军武器、弹药同样严重不足,他们每月至少需要6万支步枪的补充,而1914年8至12月的四个月间只造出13万4千支步枪。每月需要机枪800挺,而1914年下半年总共才制造机枪860挺。

运输业遭到的打击更加惨重,罗刹国的交通、运输严重阻塞。铁路承担不了急剧增长的运输任务,机车、车厢的生产明显减少,机车减少了16%,车厢减少了14%。

到了1916年,铁路为军队运送的粮食只能满足需要量的61%。有的伤兵几天领不到食物和纱布。在彼得格勒、莫斯科和其他工业城市粮食匮缺,但在北利亚、乌拉尔、里海、伏尔加河和顿河一带却有大量粮食、肉、鱼烂掉。1916年,储存变质的粮食达15万车厢。

海运也非常不妙,波罗的海、黑海早被条顿国、奥匈所封锁。罗刹国和盟国的联系主要通过摩尔曼斯克、阿尔汉格尔斯克和海参崴。但是,内地和摩尔曼斯克之间没有铁路。从阿尔汉格尔斯克到沃洛格达之间的铁路是窄轨(1916年才刚刚着手改为宽轨),运输很不方便,海参崴又离罗刹国腹地又太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