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九章淞沪会战1(2 / 2)
谢昌云在何雅君鼻子刮了一下道:“竟瞎想。欣怡姐回来是工作上的事。”
淞沪抗战马上就要爆发了。这是中国的头等事件,何欣怡作为一个成名记者怎么能置身其外呢?谢昌云虽然还没有与何欣怡商量,但他已经知道应该怎么样做了,而且何欣怡也一定会同意。
“昌云哥,可姐姐回来了,不就剩你一个人在广州了?同学们都在忙,我不好走开,要不然要不然我向学生会请个假去广州陪你?”何雅君那头刚放了心、可这头又为谢昌云担心起来了,不过她的语气更多的是想求得谢昌云的理解。
“不用不用,雅君,还是以抗日的事情为重,而且这对你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谢昌云赶忙表明自己深明大义,完全理解支持何雅君的爱国热情。
而且仗一打起来说不定什么时间就会搬家,自己也不会稳定住在广州,这时候谢昌云可不敢让何雅君离上海。
等到谢昌云和何雅君一起又回到了楼下之后,何其轩夫妇已经坐在客厅里等了一会儿了。
“这个丫头,有什么话非要这么急着说不可?昌云,菜都做好了,我们吃饭去。”张湘茵见俩人挽着手进来了,没等他们开口便起身招呼。
张湘茵是何等精明之人,从谢昌云身上虽然看不明显,但小女儿眼中的流盼和脸上的异彩,却难以掩盖住他们刚才在楼上做了什么,于是便巧妙的及时解去了他们的困窘。而且既然已默许了把两个女儿都给谢昌云,张湘茵也想让何雅君与谢昌云多一些机会能单独相处,这也是现代男女自由爱恋的一个必要过程。
至于这俩孩子会不会发生那种事,张湘茵已是爱屋及乌,根本不管那些了。
既然夫人不干预,何其轩更是直接把两只眼睛都闭上了。
如此纵容的结果,就是谢昌云和何雅君从吃完午饭到晚上十点钟之前,大部分时间都腻在了一起,期间谢昌云虽然如愿以偿的饱了眼福,但也就只到此为止,没有做出再进一步的举动。
谢昌云从上海回到广东的第二天,就获悉了国共双方已就红军改编和共产党公开活动等重要事项达成了协议的消息,这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真正开始。
于是谢昌云立刻指令驻联勤部从储备的旧式武器中提出六千支步枪、一百五十挺轻机枪、五十挺重机枪、三十门六零迫击炮、五万颗手榴弹以及相应的弹药,会同华南空军秘密空运到延安。
之所以要秘密行事,谢昌云倒不是怕国民党会把自己怎么样,因为下一步要供给中央军的都是新式武器,而且数量极大,蒋介石就是知道了自己给延安运送了一个师的武器,表面也不会说什么。但是国民政府十有八九会以这件事为借口,来减削减给八路军的补充。
因此,谢昌云不惜下血本而采取了空运的方式。
几天之后,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会议正式做出了进行抗战的决定,同时宣布撤销原来的国防会议和国防委员会,成立国防最高会议作为战时的最高权利机构。
同日,国防最高会议决定:以军事委员会为抗战最高统帅部,以蒋介石为陆海空军大元帅,对日采取“持久消耗”的战略方针,并做出了以部分兵力在华北方向多线设防、逐次抵抗;以主要兵力在华东保卫淞沪及护卫南京的战略部署。
第二天,也就是1937年的8月13号,淞沪抗战终于打响了。
而中国则想趁日军还未向淞沪一带大举增兵时,就以先发制人的手段将其原有据点全部清除,一方面能以首战告捷来激励士气、彰显抗战决心,一方面也可为今后保卫上海创造有利条件。
于是,日军海军陆战队从汉口租界撤回了三千人,又从国内调遣了数艘军舰和三千名海军陆战队,使日军在上海的兵力达到了一万多人和二十几艘军舰,并不断的对中国方面进行各种挑衅行为。
与此同时,中国军队已在上海郊外事先布置了87师和88师两个德械师及其他部队,驻守上海市区的保安部队和税警察总团同时将强了戒备,湖北、河南、苏皖等地的十几万中央军部队也奉命向淞沪方向集结。
终于,在一连串的小规模冲突火花之后,数倍于敌的中国军队在京沪警备司令张治中的指挥下主动出击,经过几天激战很快就将日军压缩到了几个主要据点中,处在了战役的主动地位。
消息传出,中国各地一片喧腾,民众纷纷上街游行庆祝胜利,各党派团体以及各地军政要人也纷纷发表通电声明,对中央政府的抗战行动表示拥护和支持。
然而,日军多年备战的形成的快速的应变能力、以及强大的投送能力很快就体现了出来,开战后的第四天,日本海军陆战队的增援部队就到赶到了上海,并于登陆之后立刻向中国军队展开了反攻。而日本陆军的第三和第十一师团也于8月18日至20日先后在本土启程,于22日抵达了上海以东的外海,23日就在优势火力的掩护下于吴淞等地强行成功登陆。
从8月13日开始至23日止,中国军队虽然投入数万兵力前赴后继、英勇奋战,但无奈敌人凭借坚固堡垒和百余门舰炮的强大火力支持顽强抵抗,致使中国军队在付出了惨重代价之后,最终还是未完成在敌援军到达之前将淞沪一带日军据点清除干净的作战目标。
23日以后,随着日军两个师团援军的登陆,淞沪战况便急转直下,中国军队由以攻为主,变为了守中反击。而日本侵略军则在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对中国军队扼守的战略要地展开了重点攻击。
随着中国军队的大批援军也陆续投入了战场,淞沪会战由此进入高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