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一章学生老道了(2 / 2)
谢昌云道:“我一定谨记老师的提醒。”
毛泽东又道:“另外,你这个有三年左右时间就可以开始反攻的步子是不是快了一点?抗战相持阶段过短,不一定有利于我们力量的积蓄。”
谢昌云理解毛泽东的意思,于是就解释道:“仅凭四战区三年的蓄养,我也没有推动全面反攻的能力,第一阶段反攻的主要方向是四战区范围,以后再由近到远步骤逐步推进,或许会跨过正面战场远距离迂回日军后方,因此正面战场还会继续和日军相持。”
毛泽东听完谢昌云的话,又点燃了一根香烟,接着眼睛向炉子处看了一下,眉头微微一皱。
由于煤矿的开发和经济条件的好转,今年冬天中央机关不再用木炭取暖,而是改为了烧煤炭。
靠着办公桌不远处的一个带烟囱炉子炉火正旺,上面坐着的一个水壶盖被水汽掀的“呯碰”作响,似乎影响到了毛泽东的思考。
谢昌云过去将水壶提起,给毛泽东续上一杯水之后,又将水壶放到了炉子的一角,然后又坐回到了椅子上面。
毛泽东靠在椅子上安然的看着谢昌云,等一支烟将近燃完才突然道:“昌云,你要是迂回日军后方发动反攻,会选择那几个地方?”
谢昌云道:“首先会是华北北部和西北部。计划新建的几条铁路连通之后,华南的兵力就可以直接运往西北,一路以兰州为基地,以陕北的榆林为支撑,依靠陕甘宁的油料和粮食保障,我们完全可以拿下日军兵力相对薄弱的绥远和晋北地区,然后进军察哈尔。另一路可以陕北为后方东渡黄河,肃清晋西北全部日军。然后与晋绥、晋东南、晋察冀的八路军一起从多个方向对山西日军进行夹击,将日军消灭或驱逐出山西。”
毛泽东清楚,自己这个学生的长远部署,毫无疑问是要在绥远和山西帮助共产党打出一片天地,否则他也不会提出借用陕北和联合八路军了。
一阵感动之余,毛泽东风趣的道:“阎老西怎么办?你把他的老窝抢走了,他可是要告到蒋委员长那里和你打官司喽!”
谢昌云道:“我们可以再打的过程中和阎锡山来谈。他愿意合作,可以给他一条出路。他要是只想坐收渔利,那我也顾不得那么多了。还有大片国土有待光复,蒋介石也不会为了一个本来就控制不了的山西和我闹翻。不过在华中、中原和华东那些地方就难说了。为了大局,我某些地方也不得不做出一些让步,以利于抗战的最后胜利和战后重大问题的处理。”
毛泽东敏锐查觉到了到了,谢昌云这是含蓄的表示了他不会在以上几个地区因为共产党而与蒋介石彻底翻脸。
当然,反过来又可以说是谢昌云希望共产党今后的势力保持在华北、西北,也许包括山东一带,在这些地方他可以尽全力来帮助共产党。
更进一步的分析,其中也有希望共产党在上述地区不必急于求成的意愿,这与他之前提出来的建议倒是相辅相成的。
能有这种结果当然是再好不过了!
毕竟中共和毛泽东现在还没有奢望到能具有与蒋介石全面抗衡的能力的地步,同时毛泽东一直始终坚信自己这个得意门生的动机是纯正的。
不过这个学生现在历练的老道了,很知道怎么样婉转的表达意见,并给人留下了很充分的思考时间和余地。
既然有余地,毛泽东便暂缓了对这一问题的思考,转而与谢昌云开始了轻松的漫谈。
与来延安的外国人或其他知名人士长时间交谈,是毛泽东了解外界的一个重要方式。见识超群、趣味相同的谢昌云来了,毛泽东更不会放过他。
而谢昌云也十分愿意通过这样的方式扩宽毛泽东的视野。至于他与毛泽东谈的那些今后战略问题,相信毛泽东也会以适当的方式在中共高层之间披露一些。
所以谢昌云此行的目的也算基本达到了。
至于蒋介石要自己带来的口信,谢昌云则决定放到临离开延安时在说,就只当自己是个单纯的信使,中共怎么样回应他就再不参与其中了。
但是有一件事谢昌云很遗憾,就是没有打听到弟弟谢昌华的确切消息。只从贺子珍口中得知谢昌华所在的一一五师三四三旅主力已经挺进到了豫鲁交界一带开辟根据地。
实际上要真想打听谢昌华的消息也很容易,只要毛泽东在给一一五师的电报中加上一句就可以了。但毛泽东绝不会这样做,贺子珍也不会这样要求。
不过贺子珍还是安慰谢昌云,说已经托到前线去的人打探了,估计不久就会有人带来消息。
在延安的第二个晚上,由王稼祥建议,经毛泽东批准,谢昌云还给延安的中共高级干部、抗大和马列学院的教员,做了一场关于目前抗战军事形势的报告。
由于谢昌云全局在胸,分寸把握得当,所以将正面战场及敌后战场的整个形势、以及下一步可能的演变介绍的十分清晰、一览无余,让中共干部们大开眼界的同时也一览了他的风采。
可有一点,对十二集团军和正面战场的历次歼敌战役,谢昌云都没有具体提及,只是用在某处激战,而后又转移来代之。
毛泽东等人的目的,是想让有关干部知道有谢昌云这样一个能力超群的国军高级将领在全力支持配合共产党。
而谢昌云又何尝不知道毛泽东等的一些苦衷呢?
在延安也是住了两个晚上,谢昌云便又返回了重庆,计划在再重庆住两天,处理一下有关事情之后就回广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