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九一章第一次发力(2 / 2)

加入书签

谢昌云道:“这是军事上的措施,参政会该组和立宪也要抓紧,做到主要方面齐头并进。”

方鸿进道:“今天来就想谈这件事。政治协商会议结束之后,各地由省参议会在参议员中重新推选的参政会参政员的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剩下主要就是分配给各党和团体的直接推举的百分之二十五的那部分了。这个工作量不大,关键是国民党要等到中央全会之后才能确定下来他们要推举的十五名人选。我们制宪同盟的十五个名额中让出了一个给无党人士,准备推举欣怡。”

谢昌云疑问道:“原来不是说欣怡先参加广东的参议员补选,然后再由广东参议会推选为参政员吗?”

方鸿进道:“不用采取这个方式了。根据现在各省的推选情况,我们制宪同盟加上这十五个直接推举名额,至少可以拿下参政会百分之四十六的席位,遇有表决的时候只要联络好十几名其他党派团体的参政员,就可获得一半以上的表决权,这个十分容易,所以就让欣怡走了这条捷径,免得她身子不便还要各处奔波。其实欣怡这票还不是和我们一样的嘛!”

谢昌云想了想道:“也行,就这么办了。国民党五届十二中全会大概十天左右会召开,等就等一下吧!不过参政员一经确定,就要抓紧召开第二届参政会会议,使参政会能够尽快运转起来。”

方鸿进道:“这你放心,有关新参政会的各项议案我们已经准备完成了,首先是通过参政会章程和议事规则,接着就是选举参政会负责人,伯公稳定可以担任参政会会长。”

陈济棠笑道:“这下我就要长期住在广东以外了!”

谢昌云道:“那只能辛苦伯公了!我送伯公一架飞机吧!制宪同盟的经费情况怎么样?”

陈济棠道:“各方捐赠的经费源源不断,光是南华公司就给了一千五百万,这个你就不必担心了。”

谢昌云道:“还有一事。国民党在中央全会之后肯定会提出尽快还都南京,这件事怎么对待?”

方鸿进道:“伯公和我考虑过这件事,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对我们来说有利有弊。有利的一面是我们可以接管武汉,并且可以更进一步限制国民政府的控制范围。不利的主要是南京与广东的交通没有武汉那么便利,此外在南京人员的安全也不如武汉那么好控制。”

谢昌云道:“我觉得还是先接受武汉要紧,国民党想还都就让他还吧!安全方面我来考虑,还是让霍揆章担任南京卫戍司令,这个何应钦别不过我和陈诚。交通方面只能是暂时做花点钱和时间了。今后的首都要设在北平,我已经向中共建议了,现在就开始在北平西郊着手国家政务区的规划设计。”

陈济棠道:“要说首都的位置还是武汉最理想,北平偏了一些。”

谢昌云道:“两朝皇帝都不怕偏,现在有火车有飞机还怕什么?武汉地处中心、交通便利,具有发展大规模工业的良好条件,不适于设立国家机关。北平则具有成为文化和政治中心的有利条件,以后就按这条路发展了。”

陈济棠道:“北平先建着再说吧!我觉得现在有一件事要着重考虑,老蒋下去了,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这个位置怎么办?”

谢昌云道:“这个问题我已经有了初步打算。”

接着,谢昌云就把与陈诚、于右任、张治中等在庐山的谈话情况详细说了一遍。

陈济棠连连点头道:“这样很好!通过这种方式取得全国的军事大权名正言顺。不过这样一来你的副委员长随营就成了全国的军事中心了,要避开国民党的那些军事部门,目前这个规模和力量明显不够,有必要迅速加强。”

方鸿进也道:“我认为也是,应该基本仿效军事委员会各部,把架子都搭起来,级别也提起来,随营的那些组至少要称作厅,不然随营各部门很难对下树立权威。”

陈济棠又道:“四战区的院子里空地方有的是,盖几栋小楼和平房两个月就够了。人员上,除了我们自己的人以外,也可以抢先一步从中央军系统和其他系统抽调一些可以放心的人来,使随营更具全面性。”

谢昌云拍了几下脑袋道:“这个问题我确实疏漏了。伯公和方秘书长的考虑很周全。这样吧,我把方案考虑以后,就以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的身份下一道随营机构扩编升级的命令,正好也可以看看各方的态度。不过还是要先与几个军事委员会委员以及白崇禧和陈诚沟通一下。”

当晚谢昌云就连续打了近两个小时的电话,向冯玉祥、程潜、白崇禧和陈诚几人,讲明了自己的意图。

冯玉祥和程潜虽然担任军事委员会委员,但已经是被边缘化了的人物,并且于谢昌云没有根本利益冲突,对谢昌云放下身价的主动征询意见当然不会反对。

白崇禧则是与谢昌云穿一条裤子,当即就表示了赞同,并推荐军令部次长兼一厅厅长刘斐到随营任职

而陈诚虽然没有马上表态,但第二天一早还是给谢昌云回了电话表示同意,并把其亲信军政部军务署长方天推荐给了谢昌云。

于是,谢昌云就在八月二日以电报告令各战区以及军事委员会各部,宣布了副委员长随营的新设机构以及随营的少将以上军官的任命。

按照谢昌云的命令,副委员长行营设有办公厅和一至四厅,分别负责日常事务和作战训练、军务、情报、联勤及军工管理。

在人事任用上,以中国驻日占领军总司令廖广泽调任随营主任,以刘斐任随营副主任兼第一厅厅长,以方天任随营副主任兼第二厅厅长,以陈绪为随营副主任兼参谋长,以第四战区副参谋长兼情报处长升任第三厅厅长,以军政部次长见军工署长俞大为任第四厅厅长。

在其他担任副厅长和处长的少将以上军官中,还有三分之一是来自非谢昌云。

谢昌云的命令发出之后,各战区和军事委员会各部都没有公开反对,大部都回电表示遵从,被调将级军官也没有出现抗命情况,第一、第三战区和军令部则表示了沉默。

唯有何应钦表现出了极大的愤怒,一通拍桌子砸椅子之后便联络各方试图推翻谢昌云的命令,不过应者寥寥、而且多为没有实权的人物,连与其关系较好的顾祝同都劝他忍让,程潜和冯玉祥则干脆闭门不见、电话也不接。

何应钦最后只得偃旗息鼓。谢昌云第一次发力,就取得了理想的结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